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年春節檔電影總票房超80億創歷史新高,助力2021年度總票房突破100億元。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令全世界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這些參與競爭的影片中,有喜劇片、懸疑片、奇幻片、動畫片,卻唯獨沒有武俠片。
昔日的「雙周一成」集體缺席,唯一有香港影星(劉德華)參與的電影《人潮洶湧》也在激烈的競爭中折戟。
皮哥不禁感慨,「武俠電影」這種華人界特有的電影類型,正在離我們而去;香港電影人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消失。
曾幾何時,香港是亞洲電影之都,而武俠電影,是香港電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武俠片,從民國時期的上海灘起步,到舊港片時代張徹、楚原和胡金銓的興盛,80-90年代初曾在香港走向巔峰。
在香港武俠片的發展史上,1993年是極其特殊的一年。
那年全港推出380多部電影,其中有33部是武俠題材作品,比例占了近一成。
展開全文
在這33部電影中,只有少數幾部獲得超過千萬的票房,其他大部分電影則以票房慘敗收場。
今再回顧1993年,香港電影市場的那場「群雄逐鹿」,其實比武俠電影本身還要精彩……
01、
徐克電影工作室的十字路口
1993年,徐克過得並不順心——
1991年-1992年,徐克、李連傑這對黃金組合,拍出《黃飛鴻》和《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上映後,都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就。
本來,他們可以攜手共進,創造更加輝煌的歷史,但嘉禾終沒能把李連傑留住。
1993年的拍完《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後,李連傑正式離開嘉禾。
這部續集還算成功,得到了2746萬港元票房,隻比上一部略低。
但在失去李連傑後,《黃飛鴻》系列這個IP如何繼續下去,成了擺在徐克面前的一大難題。
此時的徐克下了一步險棋,他把《黃飛鴻》系列徹底娛樂化——
首先,他放手讓動作指導元彬轉正,執導《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讓袁和平開發「少年黃飛鴻」系列,首集便是《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由甄子丹、於榮光聯手主演。
接著,則把《新仙鶴神針》交給了剛剛提拔起來的新人導演陳木勝,《笑傲江湖》系列的完結篇《東方不敗風雲再起》,則交給了李惠民和程小東。
而他自己負責拍攝李碧華作品《青蛇》。
依照徐克的預計,《王者之風》有密集的打鬥,借著這個IP良好的口碑,收回成本再小賺一筆應該不成問題,《風雲再起》有林青霞、王祖賢、李惠民和程小東,也是信心保證,自己操刀的《青蛇》更是穩如泰山。
但現實很快讓徐克失去了底氣,失去李連傑的《王者之風》,丟失了原來的歷史厚重感,加入了過多的打鬥,顯得暴戾而浮躁,用趙文卓也很難撐起票房,最終隻賣了1119萬。
同樣走娛樂化路線的《風雲再起》、《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和《新仙鶴神針》,也都鎩羽而歸。
徐克親自執導的《青蛇》,因其詭異的畫面和隱晦的故事線,在當時很難讓觀眾適應,也同樣票房失利,只有950萬。
徐克折騰一整年,回頭才發現,原來只有開年和李連傑合作的《獅王爭霸》賺了錢,後面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損失慘重。
02、
李連傑、王晶、朱延平突圍,敗多勝少
李連傑,離開嘉禾之後,他急需用一部新片證明自己的實力。
面對除了嘉禾之外眾多公司投來的橄欖枝,在經歷經紀人被害事件之後,李連傑終選擇了自組正東電影公司及與永盛電影合作。
在正東影業,他的合作夥伴,是七小福中相對低調的元奎。
當時的香港電影圈多數人都不看好李連傑自組公司,因為他是大陸人,不依附於大公司就很難在香港立足。
《方世玉》系列兩部曲的成功打了所有人的臉,這兩部作品都是元奎執導、李連傑主演,分別賣了3067萬和2301萬票房,是年度票房榜的第6位和第11位。
《方世玉》系列的成功,原因有兩點:
1、電影走的是搞笑路線,李連傑從宗師形象到功夫少年的轉型令觀眾眼前一亮。
2、蕭芳芳和鄭少秋的加盟也聚集了不少人氣。
其後李連傑又拍了《太極張三豐》,導演換成袁和平,回饋就一般了,票房只有1254萬。
再說李連傑在永盛電影旗下的兩部作品,向華強把他交給了王晶。
於是王晶就讓他延續自己的黃飛鴻形象,拍了《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
與徐克的《黃飛鴻》系列不同,王晶的《鐵雞鬥蜈蚣》不走借古諷今的那一套,隻講動作加搞笑。
這很合香港人的胃口,因此電影賣了1818萬,比《王者之風》還要好。
但接著永盛拿出8000萬投資,打造《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卻隻拿到1186萬票房,賠了個底兒朝天,原來的續集計劃因此被叫停。
1993年,這一年還被叫做「李連傑年」,但對於李連傑來說,有點虎頭蛇尾。
前面的《方世玉》系列和《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都成功了,後面的兩部電影卻不給力,而這種頹勢,直接延續到了下一年。
王晶本人還單獨拍了兩部武俠片《武俠七公主》和《笑俠楚留香》,前者票房982萬,後者只有316萬。
他和「臺灣王晶」朱延平合作的《神經刀與飛天貓》也只有970萬。
朱延平自己執導的《劍奴》倒是頗有誠意——
女主角是陳寶蓮,看到她的名字你就懂了,莫少聰、倪淑君、樓學賢、陳慧樓都是實力演員,拍出了亂世中紅顏薄命的無奈感。
可惜電影到了香港又水土不服,僅有268萬票房,賠得更慘。
03、
袁和平、張鑫炎、午馬、洪金寶、杜琪峰,成炮灰
自1991年,徐克與李連傑的《黃飛鴻》大火後,也帶起香港電影圈的黃飛鴻和清代武俠片熱,這個熱度一直持續到了1993年。
那一年,一些人導演,為了打造自己的「黃飛鴻」電影或清代武俠電影,他們奮不顧身,卻沒有交上好運。
袁和平找李連傑的同門王玨扮黃飛鴻,形象完全Copy李連傑版,和甄子丹聯手炮制了《英雄豪傑蘇乞兒》。
這部電影,故事雖沒什麼新意,但兩人都硬橋硬馬,打得很好看,上映後也只有701萬票房。
張鑫炎也跟風拍《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主演是李連傑的大師兄王群,計春華和邱建國也都是觀眾熟悉的面孔。
但觀眾對「黃飛鴻」電影已經審美疲勞了,主演又不是李連傑,故事也是漏洞百出,質量欠佳,自然是提不起興趣,最終票房只有48萬。
午馬拍的《黃飛鴻之鬼腳七》蹭了一下「黃飛鴻」的IP,其實片中根本就沒出現黃飛鴻,只有元彪飾演的鬼腳七。
雖然動作場面拍得很好,最後也隻收了760萬票房。
當時羅維的萬裡電影陷入危機,洪金寶主動請纓,為羅維拍清代武俠片《一刀傾城》,且親往內地挖掘在武林界與李連傑齊名的趙長軍出演。
雖是投資巨大的良心制作,可惜缺少能支撐票房的明星,票房僅有198萬,導致萬裡電影直接倒閉,羅維鬱悶之下,在3年後撒手人寰。
龍祥影業也同樣野心很大,力捧有「小李連傑」之稱的杜少津出演「晚清風雲」系列,講述清末廣東十虎中鐵橋三梁坤的故事。
可惜編劇馮瑞熊的能力不足,開篇《白蓮邪神》僅收64萬,續集《武狀元鐵橋三》也只有43萬,第二年的《壯士斷臂》17萬都不到。
杜琪峰在這一年拍了3部武俠片《東方三俠》、《現代豪俠傳》和《赤腳小子》,都以失敗告終,加上和周星馳合作的《濟公》也是票房失利,這令他一度懷疑人生。
在經歷一年的深刻反省之後,杜琪峰才走出陰影,自組銀河映像,拍起了帶著強烈個人風格槍戰片。
04、
當然1993年,也有個例殺出重圍——
比如東方電影的《白髮魔女傳》兩部曲,用宅男女神林青霞配全民偶像張國榮。
就算故事不怎麼給力,布景也多數是棚景,有林青霞「東方不敗」的霸氣,加上張國榮帥氣的形象,《白髮魔女傳》還能賣出1987萬票房;續集也有1184萬,既能省錢,又能賺錢。
王家衛被臺灣學者電影老板蔡松林逼宮,找「快槍手」劉鎮偉救急,後者僅用了27天就拍出了《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
因為主演都是大牌明星,又極搞笑,電影上映後大受歡迎,輕松收獲2238萬票房,也成了影迷心中的經典。
柯受良找到原TVB電視劇《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梁朝偉,配「無線五虎」的湯鎮業,加上張衛健、吳雪雯、葉玉卿,拍出又搞笑又「有料」的《正牌韋小寶之奉旨溝女》。
「正牌」二字擺明了針對周星馳,一部成本極低的穿越片,仍然收獲了1035萬票房。
還有李力持,1992年惡搞《黃飛鴻》系列的《黃飛鴻笑傳》成功之後,1993年又推出續集《黃飛鴻對黃飛鴻》。陣容譚詠麟、鄭裕玲、毛舜筠、吳孟達都是純為了搞笑而來的明星,不講功夫,打打鬧鬧也有1056萬。
但這些個例電影,都只是空有「武俠」之形,失去了「武俠」的內核,已經不能算真正的武俠片了。
《白髮魔女傳》系列故事光怪陸離,已經接近奇幻片,至今影迷們回顧武俠電影,也經常把它漏掉。
《東成西就》、《奉旨溝女》、《黃飛鴻對黃飛鴻》這些本質上都是搞笑喜劇片。
因此,在1993年,除了徐克、李連傑的「黃飛鴻」和「方世玉」之外,香港真正武俠電影事實上全面潰敗了。
其後的幾年裡更是一蹶不振,雖然出現過《刀》那樣的佳作,和《黃飛鴻之西域雄獅》的短暫勝利,武俠電影的市場也仍是越來越小。
05、
93年香港武俠片集體潰敗,是港片沒落的一個縮影
一向的盲目跟風導致了市場的飽和,是造成1993年香港武俠片全面潰敗直接原因。
實際上當年香港的年度票房前5都不是武俠片。
當年,環球影業《侏羅紀公園》香港上映鯨吞6190萬票房,那是自1979年的《鐵金剛勇破太空城》之後,14年來又一次被好萊塢電影搶占了頭把交椅。
而排在其後的《唐伯虎點秋香》、《花田囍事》、《新不了情》和《城市獵人》的賣座也都說明市場的方向已經發生了改變。
而那些一窩蜂跟風拍武俠片的片商,根本看不到這些變化,導致社會供求嚴重失衡。
市場充斥的大量粗制濫做作品,則加劇了這種潰敗,導致像《倚天屠龍記》、《鐵馬騮》、《一刀傾城》、《赤腳小子》這樣的好作品也被埋沒。
僧多粥少的電影市場,令各大電影公司之間的競爭變得如侏羅紀時代一般激烈。
進入90年代之後市場的繁榮,也終於在1993年遇到了瓶頸,此後底子薄的小公司紛紛倒閉,而大公司也是大傷元氣。
在往後的幾年中年產量逐年減少,投資成本也慢慢降低。
2000年之後,香港大批導演的北上,香港電影江湖逐漸凋零,隨著徐克與李連傑一代人的老去,香港武俠片的輝煌也終成了一代人的記憶。
而如今武俠這種電影類型,近幾年是越來越難找了。像趙文卓、樊少皇、熊欣欣、元華、錢小豪這些老打星,也都已經轉移陣地,在網路電影中刷存在感。
他們的堅持,也許正是這批電影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證明吧!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赤忱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