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類型剛需的災難片,如安在國內市場落地? | 專訪《峰爆》主創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2021年9月27日刊總第2427期

朱一龍大銀幕「處女作」,中影出品的中秋檔電影《峰爆》被寄予厚望。雖然這部電影的災難題材與合家歡的假日調性稍顯違和,但它的開局表現依然亮眼,檔期內便斬獲2.15億元票房,占檔期總票房收入的42.5%,成今年中秋檔最大贏家。而截止到發稿日,《峰爆》票房已逼近4億。

災難片不缺觀眾,作為好萊塢的老牌類型,它已是西方電影全球化的必殺技。但也正因如此,好萊塢災難片難免出現固化模式,觀眾的審美疲勞現象也愈發明顯。當觀眾越來越挑剔,強行照搬好萊塢災難片模式已不現實,而細究《峰爆》之所以脫穎而出,其在傳統災難片之中註入了中國特色,使其具備超強辨識度,無疑是關鍵所在。

看完電影之後,「片子裡有專屬於中國人的淚點和痛點」成為觀眾們的廣泛共識,而針對於此,第一制片人也特地專訪了《峰爆》的導演李駿及制片人崔陸萌,與他們聊了聊《峰爆》出奇制勝的原因以及影片的臺前幕後。

填補類型剛需的災難片,如安在國內市場落地? | 專訪《峰爆》主創 娛樂 第1張

商業類型片中的中國特色

《峰爆》講述了受全球地質變動影響,一場史無前例的地質災害在雲江縣城突發,居住其中的16萬人即將被吞沒,危急時刻,以小洪和老洪父子為代表的基建人挺身而出展開生死救援的故事。

這是中國影史首次將鐵道兵、基建人的故事搬到銀幕。一年前,一次機緣巧合之下,李駿接觸到了中國鐵道兵的歷史,被戰士們憑借一雙赤手建設中國的熱血拼搏精神所感動,於是著手影片的籌備工作。

如果單純地講述基建人群體,難免會流入煽情的俗套。怎樣既能把戰士們的精神傳達出來,又能遵循電影創作規律與觀眾建立勾連,思來想去,李駿決定用「災難片」的形式將故事呈現出來。

第一次拍攝災難片,李駿笑稱就是一場「災難」。因為災難片的難度堪稱電影工業中最難的一種,而要想將災難片在國內市場落地,難度可想而知。

作為李駿的老搭檔,制片人崔陸萌曾在《驚天大逆轉》《長安道》中與李駿有過默契合作。這一次,他與李駿三度攜手,攻克這一難關。

展開全文

填補類型剛需的災難片,如安在國內市場落地? | 專訪《峰爆》主創 娛樂 第2張

制片人崔陸萌與導演李駿

首先,在視覺呈現上,主創們決定賦予影片濃鬱的中國特色。電影甫一開場,便以無人機航拍鏡頭呈現了險峻峽谷與深淵飛瀑,隨後火車道兩旁擺攤的菜農、雄奇險峻的二十四道拐、千姿百態的地下溶洞、險峻的懸崖峭壁均充分刺激著觀眾的感官。

李駿坦言,為了勘景,主創團隊耗費了不少心力,輾轉了貴州、湖北恩施、雲南多地。僅僅拍攝電影中「火車駛過、道路兩旁擺攤的菜農紛紛避讓」一個鏡頭,劇組便花了6個半小時特地從昆明取道至紅河州下屬的鎮上取景地。

制片人崔陸萌更是透露,「在機緣巧合下,我們找到了亞洲最長的溶洞,綿延起來能從拍攝地到重慶。我們去那兒勘景特別艱難,因為它並沒有完全開發出來,有一部分是景區開發出來已經很震撼了,我們再去看沒有開發出來的,那時候都沒有路,我們都還用繩子,有的劃著船進去,確實很震撼。」

其次,在制片人崔陸萌與導演李駿看來,拍攝災難片可以在結構敘事、制作層面上借鏡好萊塢,但最難的是拍出中國的文化自信與價值觀。

在此之下,《峰爆》走了一條與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影片中「面對災難,西方人是諾亞方舟,我們的祖宗是精衛填海、愚公移山」便切實地反映了與西方不同的價值觀。在「2小時將吞沒縣城16萬人民」的災情前,「中國式救援」所踐行的是「人民生命高於一切」的救災精神和人性輝煌。

影片中,每個角色都展現了現有價值體系下,一致的選擇。例如不顧生命危險,義無反顧完成送炸藥的洪贇兵洪翼舟父子;喊出「我必須跟我的兵在一起」,毅然登機去救援洪翼舟的丁雅珺;把髕骨留在隧道內,眼含熱淚下決心要炸掉十年心血的何工;號召村民盡快轉移的逆行縣長;返回教室救孩子的鄉村教師等等,這些都是影片能與觀眾產生共情的原因。

填補類型剛需的災難片,如安在國內市場落地? | 專訪《峰爆》主創 娛樂 第3張

沒有「過場戲」

《峰爆》籌備三個月,拍攝歷時4個月,當被問及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時,李駿坦言每一場都讓自己印象深刻,「說實話,我真不是官方回答,因為電影難度這麼大,真的是對每場戲印象都非常深刻。作為一個導演來講,我認為沒有所謂的過場戲,因為每場戲在戲裡的使用比例、位置都不一樣,但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需要完成的。」

除了影片導演之外,李駿還擔任了編劇一職,與另一位編劇沙頌,前後共打磨劇本6稿才形成最終版本。他透露,為了吃透爆破戲,沙頌老師把同濟大學爆破專業4年的大學教材全部看了一遍,「我覺得他現在做個炸彈沒有問題。」

而劇組上下精益求精,對待每一場戲的認真勁兒也讓制片人崔陸萌深受觸動。「拍攝《峰爆》最大的困難便是時間,除此之外還有實地拍攝帶來的困難性,比如爬山,從洞口爬到洞裡就得一個半小時,而且你們看到有一部分是金花洞特漂亮,像進入那種洞基本上得有幾百米都是彎腰前行的。除了人進去以外,如何把器材運進來,也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去完成這件事情。我們這部戲真的是秉承了鐵道兵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信念,劇組每一個人員都是挺不容易的。其實在我們去之前,山洞是沒有路的,我們是300人花了20天把路修了出來,然後才能供劇組人員能下去。劇組每天大約有700人進入洞裡的拍攝地,大家互相攙扶著,然後平均每天雇傭300當地村民背著筐,把器材拆解下來,背著下去,拍完了戲還得再背上來。」

在拍攝過程中,主創們也被彼此的創作熱情深深感染著,李駿表示:「監制趙曉時老師本身就是攝影指導,所以他提出了很多特別好的想法,比如說航拍,用光等等。在洞裡,燈是打不了的,基本上其他的光源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在洞裡的幾個演員,不光要演,還要充當燈光師。比如說朱一龍和黃志忠吵架那段戲,朱一龍說完了以後,黃志忠得把手電筒放那先擺準了,然後再過來說話,否則他就沒有光源。」

填補類型剛需的災難片,如安在國內市場落地? | 專訪《峰爆》主創 娛樂 第4張

演員們也在交流中,產生了不少創造性發揮,李駿透露,黃志忠老師特地設計了角色「耳聾」的特點,「黃志忠老師扮演的洪贇兵是一個退伍的鐵道兵,我覺得這很符合人物特性,因為不少鐵道兵都有職業病、塵肺病。如果你進過隧道就知道,即便是在今天也是震耳朵,所以我們的造型指導李宙老師設計的那些服裝,頭盔上都有一個耳罩,那是用來阻隔噪音的。」

填補類型剛需的災難片,如安在國內市場落地? | 專訪《峰爆》主創 娛樂 第5張

而朱一龍也為了更好地貼近角色,除了在籌備階段就開始研讀資料、走訪博物館、參觀隧道工程、向真實基建人請教經驗之外,還每天進行攀巖訓練。在拍攝絕壁攀巖的重場戲時,在零度低溫的情況下,拒用替身,完成了拍攝。 臺前幕後的所有創作者,不懈怠任何一場戲,形成影片優質品相的重要基石。

不容忽視的「女性視角」

值得一提的是,比起好萊塢主打男性向的災難片,《峰爆》對女性視角的關註讓其獲得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災難之下,力挽狂瀾的不僅僅是男性,更有不可勝數的女性。焦俊艷飾演的物探雷達技術員盧小靳,雖然是洪翼舟的戀人,但在危機時刻沒有淪為拖後腿的存在,而是始終牢記基建人的職責,不僅協助救援隊疏散大眾,還將臨時救下的一群孩子,護送到山洞中避險。

填補類型剛需的災難片,如安在國內市場落地? | 專訪《峰爆》主創 娛樂 第6張

陳數飾演的項目經理丁雅珺,作為領導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項目即將收尾,她要督促手底下人在規定工期內完工交付,而另一方面,面對突如其來、可能造成巨大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災害,她要決策是否要親手炸掉這個耗費了十年心血的工程。而在千鈞一發之際,丁雅珺展現出了冷靜果敢的一面,決定以人民的利益為先,炸掉項目。她冒雨動員工友,喊出那句壯語「大不了,再來一個十年」!而當隧道總工程師勸她留在大本營坐鎮的時候,丁雅珺還是義無反顧地前去營救洪翼舟。

填補類型剛需的災難片,如安在國內市場落地? | 專訪《峰爆》主創 娛樂 第7張

在《峰爆》中,李駿延續了在以往作品中對女性角色的關照,使其沒有淪為男性的附庸,「作為編劇,我一開始就決定要把一個領導寫成女性角色。坦率地講,基建行業很少在大型工程中有一線女性,所以這是一個特別設立的人物。我覺得她很重要,她要呈現出我對女性的讚美和認知,就是最後這麼一個艱難的決定,一定要讓女性來去做。我也相信其實只要社會給女性一個機會和地位的話,女性可以同樣出色。」

總體而言,《峰爆》在題材的創新性、女性視角的關註以及制作品相上均體現出獨特的一面,其本次創作的經驗也可作為以後審視這類電影的一種參照。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