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造美男到網紅濾鏡:中國人的二十年變美路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記者 | 徐魯青

  編輯 | 黃月 傅適野

  去年8月,某醫療美容與健康服務平台發布的一份《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或達2245億元,同比增速27.57%,未來五年中國醫美仍將保持20%的年增速,這意味著在不久後的將來會有上億人消費醫美產品。從整容的目的來看,從畢業求職到戀愛結婚,從產後修復到衰老預防,整形美容已經進入了女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報告還顯示,中國社會有超6成人對醫美持正面態度,近兩年的消費數據也表明00後對醫美大量消費的趨勢已初露端倪。據這份白皮書估算,中國醫美消費還有近6倍增長空間。

  無論是在北京上海的購物中心里,還是三四線城市的步行街上,我們總能看到外貌風格相似的女性:高山根、大歐雙(歐式平行雙眼皮)、粗直眉、錐子臉——人們把這一類相貌特徵稱為「網紅臉」。與之相對應,各大醫院和醫美機構也推出了相應的網紅整容套餐:雙眼皮、開眼角、鼻綜合、全臉脂肪填充、隆下巴、玻尿酸豐唇、瘦臉針……

  在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博士文華看來,從整容業剛興起的新世紀初到現今,中國整容市場的變化是巨大的。在她做田野調查的2006年和2007年,人們還以「人造美女」這一名詞稱呼那些通過整容手術改造身體的女性。在《看上去很美:整形美容市場在中國》一書中,文華追溯了整形美容在中國興起的源頭。她提到,國內對整形美容的關注始於2003年,掀起這一潮流的是有中國第一位「人造美女」之稱的郝璐璐。郝璐璐是伊美爾整形醫院舉辦的「美人製造工程」活動的參與者,這場活動旨在通過多次免費手術,將一個相貌平平的女性打造成五官精致完美的人造美女,以此來達到宣傳整容效果和推廣醫院業務的目的。在這家醫院的讚助下,郝璐璐全身上下接受了幾十項整形美容手術,總價值共計四十萬元,包括割雙眼皮、鼻形改良、臉部輪廓糾正、去眼袋、提臀、隆胸、腹部和大腿抽脂術。截至2003年12月,在她手術結束後僅6個月的時間里,有超過300家中國媒體報導了郝璐璐的故事,她不僅受邀到CCTV錄制節目、被《北京周末》評為「2003年度人物」之一,還被很多美容診所和醫院邀請出席商業活動,甚至得到了兩個電影角色。

從人造美男到網紅濾鏡:中國人的二十年變美路 網紅 第1張

  郝璐璐的成名給伊美爾整形醫院帶來了巨大的宣傳效果,一時間,各大整形醫院紛紛模仿這一行銷案例,挑選普通人做整形美容手術,並將整容後的女性作為自己的形象大使進行廣泛宣傳。大眾對整容的關注也促發了美容整形節目在國內的興起:2004年,環球小姐中國大賽組委會專門舉辦了人造美女選美大賽;2005年,湖南經濟電視台播出了整形選秀節目《天使愛美麗》;2006年,齊魯電視台播出了整形美容手術電視真人秀《灰姑娘與天鵝》,該節目由郝璐璐主持——這些節目反過來也推動著整形美容概念更大範圍的傳播和流行,並不斷引發各類大大小小的社會討論。

  從2003年的郝璐璐事件至今,十幾年過去了,中國整形美容市場發生了哪些改變呢?首先,整容這一身體改造行為不再是被大眾熱議的奇觀,而已然在一次次話語實踐中被納入日常景象;「人造」二字早已退居幕後,成為一個無需特意提醒即可心領神會的特性,或者乾脆轉換面貌,以「醫美」「微調」等形式出現;新媒體和社交媒體的崛起也拉近了人們同這一醫學操作的距離,整形手術的複雜性與風險在傳播過程中被不斷淡化,愈來愈多人躍躍欲試;市場與技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心中的美麗標準,也使得審美同質化傾向不斷加劇,「寧可美得千篇一律,也不要醜得與眾不同」的話語在社交網路上廣泛流傳。在對個體選擇更加包容的同時,我們或許也需要更深入地反思中國整形美容市場:是什麼在促使越來越多的人進行身體改造實踐並日常化這一醫學操作?又是什麼讓我們的身體改造標準變得越來越單一?

外形焦慮與社群鼓勵:身體改造是如何快餐化的?

  在整容業興起的新世紀初,媒體話語是女性進行身體改造實踐的重要推動力量。在《看上去很美》一書中,作者文華寫道,在她進行田野調查的2006年前後,她觀察到,坐在醫院等候整容的女性常常翻看《ELLE》《VOGUE》等時尚雜誌,這些雜誌上充斥著年輕、苗條、白皙的女性身體照片,並往往配有「你也可以成為她們」「時尚模特的保養聖經」等標題,暗示這些形象才是女性理想身體的樣貌,雜誌上同時還刊登著針對抵抗衰老和創造美貌等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廣告,整容手術位列其中。當女性將自己的身體與雜誌上的身體進行對比時,對身體的不滿和焦慮就會被激發出來,而廣告提供的整容產品正是雜誌為她們預設的一套解決方案。文華注意到,很多女性在整容之前會給醫生看雜誌上娛樂名人的照片,告訴醫生她們希望變成哪位明星的樣子,她們聲稱:「我想和雜誌那些女人一樣美。」

從人造美男到網紅濾鏡:中國人的二十年變美路 網紅 第2張

  媒體話語也推動了美容整形手術這套身體改造技術的逐漸日常化。文華提到,早在2005年2月的《時尚芭莎》雜誌中,一篇題為《上流社會的美容快餐》的文章就提出了「快餐式整容」的概念。文章寫道,「來自美國上流社會的整形美容快餐的潮流正經日本和韓國接近我們。最前沿的美容……從自己動手變成了讓專家來做,從漫長而艱辛地等待累計效果變成了瞬間收獲的喜悅。在這個快餐時代,用一頓午餐的時間變美不再是無法想像的夢。關鍵是要正確地點餐。」「快餐式整容」指的是微創型整容,往往是通過注射藥物改變臉部特徵,包括肉毒素瘦臉瘦腿、填充劑注射、自體脂肪移植充填、臉部微吸脂、美白針等項目。時尚雜誌聲稱,用戶花一頓飯的時間就能完成身體改造手術,沒有疤痕,方便快捷——用「快餐」這種日常簡單而方便快捷的商品比喻整容手術,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整容在醫學倫理上的爭議與技術上的複雜性。在這類話語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放下安全性等一系列顧慮,將選擇一個有風險的醫學操作僅僅看作是選購一種日常商品。

  類似的媒體話語如今仍然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不同的是,十幾年過後,雜誌、電視等單向性傳播的傳統媒體逐漸被網路時代的新媒體和社交媒體取代。這類新型媒體能夠對用戶體驗做出及時反饋,計算並定向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用戶與用戶之間也可以通過po文、留言、點讚等形式隨時互動,它們不僅讓人們方便快捷地獲取內容,還營造出了某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的社區感。

  以前文提到的某整容機構的APP為例,在用戶初次進入應用界面時,頁面會自動彈出眾多美麗女性的圖片拼貼及整容關鍵詞,比如「眼部綜合」「隆鼻」「下巴」等,用戶點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後,系統將自動為其匹配推送內容和整容醫院。人們只需要滑動指尖,就能看到全國大部分整形美容醫院及其醫生配備、服務、價格及特點,在進行對比和選擇之後,用戶可以一鍵聯繫醫院,預約整容時間。如果對自己所需要的服務猶豫不決,用戶還可以點擊「召喚魔鏡幫我選」按鈕,此時只需對準自拍鏡頭,AI將進行快速臉部識別,診斷出這位用戶需要整形的部位。除此之外,每個醫院條目中都有用戶評價版塊,消費者會貼出自己的手術體驗、心路歷程以及整容為其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常常是一個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與平台廣告不同,這些體驗、評價和故事是普通用戶之間的平行交流,令大部分在此尋求整容服務的人感到信任,也增強了搖擺不定者的決心。此類APP的設置對用戶的刺激和鼓勵成就了一套閉環行銷模式:理想身體展示——身體焦慮誘發——用戶話語鼓吹——新欲望產生——一鍵下單產品。

  在白皮書中,該整容機構提及了平台自身對中國整容市場的改變以及對未來新型整容模式的構想。白皮書認為,平台打破了傳統的整容方式,即消費者主動向人提及改善意願後,被美容院、會所的「朋友」引導,進入實體整形醫院進行服務咨詢。在現有媒介的幫助下,整容成為了一種更便捷、自主性更強的產品,當下的消費者往往是先看到明星、網紅、周邊的人變美,然後到第三方平台搜尋服務、在線下單,再選擇時間前往醫院即可。該機構還設想了一個未來場景,即消費者直接使用「魔鏡」,通過AI面診,參照測試結果及相應推薦選購自己所需產品,並做到價格分級,讓絕大多數人可以負擔。這一直白的構想不僅意圖讓整容成為人人都可消費的身體改造活動,看似個性化定制的AI面診背後所隱藏的量產邏輯也為理想身體建立了一套單一的標準和模型。不難想見,在技術設定的統一標準之下,相似的臉將如流水線一般被一張張製造出來。

從人造美男到網紅濾鏡:中國人的二十年變美路 網紅 第3張

網紅經濟與美圖工具:美麗為何越來越趨同?

  「范冰冰和Angelababy是娛樂行業發展十年的界限,她們是各自時期的整容范本,很多人可能拿她們的照片去醫院(整容),因為她們當時是最有流量、最有話題性的明星。」 《美麗的標價》翻譯者、時尚行業從業者張皓在接受《Vista看天下》採訪時說,這兩位明星的外貌特徵——雙眼皮、錐子臉、高山根——從幾年前開始漸漸成為了人們爭相效仿的對象。

  2015年之後,隨著直播行業興起,符合這些特徵的網紅臉更是被推上了潮流頂端。在直播中,一張受大眾審美歡迎的網紅臉是獲得打賞的重要砝碼,網紅主播一夜被打賞兩千萬的新聞不斷撩撥刺激著人們的神經。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成都一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招聘網路主播時宣稱,「不整容的話8000元保底,整容的話1萬元保底。」將整容與薪水直接掛鉤,網紅臉成為了重要的商業資本。

  在直播之外,網紅帶貨潮流也長盛不衰。一些網紅淘寶店人氣驚人,在2014年的「雙11」活動中,銷量排名前十的女裝店鋪中網紅店鋪占到7個。以網紅張大奕為例,在2018年的「雙11」期間,她的服裝店在28分鐘內成交額就破億,問鼎淘寶女裝類第一。網紅們自己擔綱模特,出售打著「XX同款」「XX私物」旗號的服飾和美妝產品,數以萬計的粉絲們踴躍購買,模仿著她們的穿衣風格、妝容甚至外貌特徵。伴隨著一浪高過一浪的消費熱情,加之網紅嫁明星的消息頻頻傳來,網紅臉審美廣泛流行開來。

從人造美男到網紅濾鏡:中國人的二十年變美路 網紅 第4張

  某整形外科醫生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以前,女性拿著明星照片作為整容的參考標準,到了現在,他們更希望照著網紅的樣子整容。越來越多的整容醫院推出了「網紅整容套餐」,消費者無需在眾多選擇中苦惱,一套手術就可打造成「標準臉」。《看上去很美》一書提到了一項零點研究咨詢集團開展的調查:新世紀初期,有整容意願的女性中有32.9%想做改善臉型的手術,29.1%希望改進眼瞼,「更具體來說,鵝蛋臉和雙眼皮是這些女性最希望擁有的,」文華寫到。而上文提到的白皮書顯示,當前整容手術最受歡迎的前五大項目分別是埋線提升、切開雙眼皮、自體脂肪全臉填充、吸脂瘦大腿、鼻綜合——其中4/5是「網紅整容套餐」中的項目。人們對理想身體的想像就這樣「網紅化」了,什麼是美麗的問題得到了一個唯一標準答案。

  另一方面,技術也促進了大眾審美的同質化趨勢,對身體不同部位的量化改造被美圖軟件推到了極致。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社會學與傳播學教授邁克·費瑟斯通在著作《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中提到了日常生活審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的概念,在解釋這一概念時,其中一個關鍵層面便是「充斥於當代社會日常生活之經緯的迅捷的符號與影像之流」。幾十年過去,各類美圖工具軟件在中國的流行將這一學術名詞演繹成了每個人觸手可及的現實。BeautyCam美顏相機在2018年3月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有42%的人表示自己會使用一個以上的軟件修圖,修圖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人占到了20%。美顏相機進一步證實並推動了費瑟斯通說的「大眾對於自身與周遭生活越來越趨於美化的裝扮」,並加劇了「人的審美化」。

從人造美男到網紅濾鏡:中國人的二十年變美路 網紅 第5張

  如今,從美圖秀秀到抖音濾鏡,各式各樣的美顏相機已經深深嵌入我們的生活。它們能夠快速自動識別臉部,遵循著參數化的邏輯對身體影像進行修飾;人們只要按下「一鍵修飾」按鈕,便會擁有更大更閃的雙眼、線條精致的臉蛋和光滑白皙的皮膚,我們的身體和面容在標準化與程序化的操作中美得越來越相似。在美圖軟件背後,一系列自動運作的代碼將身體特徵量化成數字,通過分析何處脫離了標準範圍來進行自動減除或增添,直到用戶的每一個身體部位都符合預先設定好的「美麗標準」。一方面,美圖軟件以大眾審美為基礎進行設定和操作,另一方面,軟件本身的量化生產也反作用於用戶審美,在美圖工具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人們愈發向往被標準化修飾過的身體,技術就這樣隱蔽而深遠地改造著人們的審美。正如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德勝在《視像與快感》一書中所說,「如果說,視像的生產強化了當代技術對於人的日常生活的介入,那麼,通過視像的生產,當代技術前所未有地在人的日常審美領域獲得了自己的美學話語權。」從整容到P圖,在獲得美學話語權的同時,我們真的變美了嗎?

  參考文獻:

  1.文華. 看上去很美——整形美容市場在中國[M]. 2019.

  2.王德勝. 視像與快感[M]. 2008.

  3.劉濤. 美圖秀秀:我們時代的「新身體敘事」[J]. 創作與評論, 2015(12):92-94.

  4.阿莫,《捏臉風吹過:ZEPETO背後的虛擬社交與顏值生意》,《界面新聞》2018年12月12日

  https://m.jiemian.com/article/2697621.html?from=singlemessage

  5.董牧孜,《擅長「美圖」的中國人,走在自拍時代的前列》,《新京報書評》2019年5月11日

  https://mp.weixin.qq.com/s/gWJCO3Ql_ch1dLtogEuvHw

  6.Li Yuan,《Seeking Online Stardom? First Buy a New Face》,《華爾街日報》2017年4月13日

  https://www.wsj.com/articles/seeking-online-stardom-first-buy-a-new-face-1492083667

  7.《暗訪:網紅主播如何煉成?有的整容後收入1萬保底,有的靠不堪交易快速走紅……》,《新華每日電訊》2018年9月6日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8-09-06/doc-ihiixyeu4444895.shtml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