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與之前鋪天蓋地的報導相比,今年下半年關於抖音的媒體消息明顯減少了,是抖音不火了嗎?顯然不是,放眼望去,路上,家中,辦公室里,越來越多人加入刷抖音的行列,同樣這些場所,生產抖音短視頻的創作者也如雨後春筍湧現。 抖音似乎正在成為當下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既然是生活方式,那意味著抖音不能只是最初短視頻內容平台的角色,它需要拓寬自己的邊界,需要在更多領域與我們的生活相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抖音近年來在內容、電商、小程序上系列動作的背後意圖。
抖音想做什麼,正在做什麼,目前成效又如何?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帶著這些疑問,我「勾搭」了多位從業人員進行深入了解,同時結合目前已經公開的一些數據,寫下這篇文章,也算是對自己最近的「草根調研」做個整理總結。
01 內容:從窄化到生態
最早期的抖音內容其實很窄,基本都是那些畫畫、舞蹈、愛音樂的人在創作和轉發。這些充滿創造性的短視頻內容搭配上節奏感極強的音樂,迅速俘獲了一二線年輕人的心,也是這個時候,抖音也被貼上了「潮」、「酷」標籤,直到2017年8月之前,舞蹈、炫技這些「潮」、「酷」內容占比仍然超過一半。
隨著用戶的快速增長,抖音的短視頻內容也開始變得愈發多元、豐富,一些做飯的竅門、化妝的小心機、抖機靈的段子等內容也更頻繁地出現在用戶的推薦當中。 抖音想做的,不只是小群體的狂歡舞台,它想裝進更多的大眾網民,讓他們也有表達的機會。
2018年3月19日,在抖音的線上發布會中,抖音總裁張楠(當時任總經理)親自撕下原來的「潮」、「酷」標籤,「抖音會繼續潮下去,但更打動我的是抖音上溫暖人心的瞬間」,同一天,抖音宣布品牌升級,Slogan 由原來的「讓崇拜從這里開始」變成「記錄美好生活」。
此次slogan更新,被大家(包括當時的抖音用戶)普遍視為「快手化」,自然也引起了部分老用戶的不滿甚至出走,不過,這在意料之中。要知道,抖音不只是工具,也有社區屬性,那社區在求變的過程必然面臨一條「魔咒」——B站CEO陳睿是這樣說的, 「社區本質是個農耕氛圍,對用戶來說,社區最好的狀態就是他出生的一瞬間,以後有任何變化,都會有人反對。」
不過,這只是抖音歷史發展進程的小插曲。
抖音此次變化良性發展最好的證明,還是來自市場 ——目前,抖音最新日活已超過3.2億。此外,根據抖音官方第一次公布平台上27個日均播放量超一億的內容領域來看,其中生活記錄類內容占比高達21%,是抖音平台上最受歡迎的內容領域。「記錄美好生活」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
不得不說,抖音已今非昔比,它不再是當初那個小眾的泛工具化App,而是成長為集政務、美食、人文、親子、旅行等更多垂類內容的生態。 但這還遠遠不夠,因為抖音想做的綜合內容平台,是想將自己打造成視頻版「今日頭條」,因此,它必須發展更多垂類, 比如今年推出「DOU知計劃」和「傳統文化千人傳承計劃」,正是著力於開拓知識創作、優秀傳統文化兩大垂類。
就拿「DOU知計劃」來說,它給到知識創作者的助力堪稱全方位。功能上,率先向知識創作者開放合集功能;經營上,優先把知識創作者納入「創作者成長計劃」,該計劃包括流量扶持、培訓、商業變現等一系列服務;內容創作工具上,抖音還發布了針對知識短視頻的《抖音知識創作者手冊》。知識垂類也因此成為抖音近半年來增長最快的垂類之一,其中粉絲過萬知識類創作者從1.8萬增長到5.4萬,知識類短視頻從300萬條增長到1280萬條。
但抖音狂飆突進的同時,也帶來內容創作上的泥沙俱下,隱私問題頻出、無底線內容泛濫, 比如今年6月份登上微博熱搜的「抖音女主播換進小學教室擺拍」事件,就引來人民日報的批評:課堂不是搔首弄姿的秀場,對於無底線的炒作者,平台監管明顯沒到位。
不僅如此,抖音上泛濫著一些一夜爆紅的「不良少女」,屢屢在平台上炫富,宣揚拜金主義等等,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形成產生了極壞的負面影響。調研數據顯示,54%的「95後」最向往的職業是主播、網紅,這與當下抖音這類短視頻的影響不無關係。
而內容平台從窄化到生態的過程,不可避免會面臨以上問題,這意味著抖音必須不斷「刮骨療毒」,盡管這很疼,但卻十分必要。
02 電商:不想做嫁衣
當內容生態跑起來了,後續基於抖音內容的一系列商業化行動也就可以提上日程,其中,電商是抖音商業化行動的重點。
2018年,字節跳動抽調今日頭條「放心購」部分團隊,負責打造抖音的自有電商平台「精選好物聯盟」;3月,抖音與淘寶打通購物車功能;5月,抖音在達人主頁內上線自有店鋪入口;12月,抖音公布10家購物車經營服務商,進一步完善電商生態。
據了解,「雙12」當天,坐擁2900多萬的抖音紅人七舅腦爺,聯合108個品牌在抖音上進行了一場直播賣貨首秀,挑選了99家供應商的99件低價商品放到個人商品櫥窗售賣,僅僅6個小時,總成交額超1000萬。而這只是雙12抖音平台上帶貨直播中的其中一場。
最終,根據《抖音購物車雙十二「剁手」戰報》顯示,#抖音市集#活動曝光量超12億,參與人數破100萬。雙12全天抖音為淘寶、天貓帶來超過120萬訂單。通過抖音購物車的分享,Top 50 帳號促成淘寶天貓的成交額超1億。
抖音這些豐碩的戰果,雖然向外界證明了自己強大的帶貨能力,但它終究只是為第三方管道倒流量、做導購而已,說白了,就是給別人家打廣告。而抖音,顯然不想只為他人做嫁衣。
既然自己有流量,有內容,有人(達人)也有貨(自家的放心購平台),幹嘛不做自營。2019年,抖音接入今日頭條放心購平台,達人可以在商品櫥窗中添加來自放心購店鋪的商品,用戶從觀看視頻、點擊鏈接、購買商品等環節都能在抖音內做到,整個行銷閉環初步形成。
但是有流量就能做好電商嗎?未必,騰訊流量夠強吧,但之前的拍拍網、QQ網購以及易迅等電商業務發展都不盡人意,最後不都丟給了京東。百度在流量也不弱,但它打造的有啊、未來商店、騰百萬等電商產品,也沒一個是壽終正寢的,如今它也只好寄希望於尚未完全跑起來的智能小程序身上。
至於沒有電商基因的抖音,如果也想在電商上一展拳腳,那它必然面臨重重困難,諸如供應鏈、品控以及與阿里的關係,都是它接下來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先說供應鏈, 這幾乎就是電商玩家的安身立命之本。阿里京東供應鏈的強大自不必多說,即使是以流量經營這種輕模式爆火的拼多多,其背後也有著很重的供應鏈體系。
要知道,當供應鏈成型起來後,產生的能量是十分驚人的。首先是帶來的費用降低和效率提升,比如京東綜合費率只有10%,而大部分的零售商要20%以上才能盈利,京東庫存周轉天數只有30天,這還是在管理著500萬SKU的基礎上。其次,成熟的供應鏈還可以像毛細血管一樣迅速觸及覆蓋低線城市的用戶,而這,目前已經成為當下電商巨頭們的必爭之地。
其次是品控, 掛羊頭賣狗肉的電商平台是活不久的,除非它只想賺快錢。對於抖音電商而言,目前品控不過關可能是其最大的發展障礙,其「無客服、無監管、無售後」的電商模式一直為外界所詬病,今年發生的「三無烤蝦」事件,恰恰是其實際經營存在的弊端的一次暴露。
最後和與阿里的微妙關係。 首先,抖音目前大多商品鏈接是導向天貓淘寶,而且此前晚點LatePost在報導稱,抖音與淘寶簽訂了70億的年度框架協議,60億元廣告,10億元傭金。盡管針對這一報導,抖音方面後來也做出了回應,「我們與淘寶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但文中提及的數據不實。」
但在我看來,這種所謂良好的合作關係只是暫時的,未來隨著抖音電商生態的成型,抖音必然需要回答與阿里的關係,是繼續充當導購管道還是自立門戶,這是抖音未來無法繞開的問題。
03 小程序:行銷利器,還是偽命題?
進入2019年,隨著字節跳動整體營收壓力增加,抖音在電商領域的動作更加積極,自營電商建設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電商小程序便是重要證明。
4月,抖音上線包括「小米有品」、「京東好物街」、「醉鵝娘葡萄酒旗艦店」等多款電商小程序;5月,抖音在搜尋欄新增「商品」類目,用戶可以直接在抖音搜尋關鍵詞獲取商品的小程序鏈接。
同樣在5月,抖音官方表示:「小程序+短視頻」的商業嘗試正在逐步推進,緊接著京東也宣布與抖音達成合作,並表示未來將以小程序的方式接入其中進行商品推廣;8月,即速應用作為首批小程序服務商正式接入抖音平台,並且已幫助商戶開發並上線多款抖音小程序。
不難看出,抖音對電商小程序的加碼力度極大,甚至遠超以往,不過,如果結合「抖音小程序是張一鳴親盯的項目」的消息一起消化,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抖音這一系列舉動了。
但電商小程序真的適合抖音嗎?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微信小程序月活6.8億,小程序數量超230萬,覆蓋行業200多個;支付寶小程序月活5億,小程序數量超過100萬;百度小程序月活1.8億,小程序數量超過10萬。但截至目前,無論今日頭條還是抖音,都還未曾公布與小程序相關的數據(今日頭條小程序與抖音小程序是打通的,統稱為字節跳動小程序)。
如何在算法和流量支持下,做到用戶規模的突破,這是字節跳動小程序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這其中的首要問題是,字節跳動小程序必須找到自己的優勢類目。
BAT的小程序都有各自的側重點所在:在微信小程序生態中,37%的應用為遊戲類,21%為電商類;支付寶小程序中,53%的應用屬於生活服務垂類;在百度智能小程序中,更多的是與搜尋相關的服務,QQ小程序中,則更多偏向功能個性化、休閒趣味、校園場景等;那麼字節跳動小程序能做什麼,或者說更擅長做什麼?
在我看來,小遊戲、泛娛樂、內容視頻肯定是大方向。 頭條系產品娛樂基因很強,搭配精準的人工智能推薦和信息分發,能夠讓這些類目的小程序更快地跑出來,這是頭條的優勢。 而電商方向, 首先抖音的達人帶貨能力已得到驗證,其次,在抖音小程序與部分品牌的內測合作中,它也展現出極強的商品轉化效果。
以「小米有品」小程序為例,在4月份的#我怎麼這麼有品#挑戰賽中,「小米有品」首先通過趣味廣告擴大品牌認知,號召超過400多位達人參與挑戰賽,帶動全民爭當「有品戲精」,然後借助「小米有品」小程序將商品植入短視頻/直播中,讓用戶做到一站式種草拔草體驗。
這種「廣告+達人+話題+小程序」的組合打法帶來的流量相當可觀,即使到了活動後期,在沒有入口推動的情況下,「小米有品」依靠挑戰賽的超高參與度,以及短視頻好物分享本身的長尾效應依然獲得了很大流量,最終為「小米有品」攏獲207萬個潛在客戶,並且每天獲得5000-8000個APP激活用戶。
委實,品牌商戶可以借助抖音小程序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 但對於中小商戶而言,如果自身的抖音帳號沒有足夠的粉絲積累,生產的視頻內容沒有創意,其小程序掛載在上面其實是相當雞肋的。
對此,也許會有人提建議說,苦惱以上問題的中小商戶可以通過星圖找達人合作,讓達人創作相關視頻然後將自己的抖音小程序掛載在上面。不可否認,這樣的操作雖然可以給自己小程序做到用戶積累和商品轉化,但我們不能忽略一個基本事實,即這些小程序的積累用戶與商家抖音帳號的累計用戶不是一回事。
也就是說,商家如果下次還想做行銷,依然無法在自家帳號進行,也無法像微信小程序那樣做到社交裂變,還是得找達人做廣告投放,這筆反復的廣告費用,對大多中小商戶而言都是一筆巨款, 因此,商戶想利用抖音小程序做到促活、復購,似乎也就成了一個偽命題。
當然,未來抖音小程序也可能通過開放「引導關注抖音號」等能力解決以上問題,但小程序生態背後的各個環節如何把控,比如商家和服務的準入,售後維權體系的完善,這可能將成為抖音小程序能否打出一片新天地的關鍵。
寫在最後
抖音,從一個小眾的泛工具App,成長為如今覆蓋政務、美食、人文、親子、旅行等更多垂類內容的超級內容平台,並且目前還在通過小程序的觸手,不斷向外探索電商等新邊界。邊界越大,影響力也就越大,這意味著抖音不能再把自己當成一個初生的應用——用最開始那種肆意野蠻生長的流量模式去發展,而是加強自己對內容、服務等方面的管控。唯有如此,平台生長出來的果實才不是惡果,平台發展的新業務(比如電商)才不會如變成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國民應用,先為民,後應用。
文\Range, 不知名媒體主編,關注社交、短視頻、小程序等領域。
>抖音的那些事兒:內容、電商與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