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東方亦落
新年剛剛過去沒幾天,尤其對西方來說,聖誕+元旦的節日氣氛還未完全散去。但是蘋果大概無心沉浸於此,在聖誕之後蘋果股價上漲了7.04%,然而這種喜悅並未持續幾天,就在本周四又迎來大跌。
截至收盤,蘋果跌幅達9.96%,市值6747.48億美元。這次就連「股神」巴菲特也被蘋果「拖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因持有蘋果公司2.58億的股票而面臨超出38億美元的損失。
對於這種情況,庫克最近在給投資者的公開信中宣布了下調蘋果的營收預期,這是近15年來蘋果首次做出這樣的決定。庫克在信中表示會將2019年第一季度的業績預期由之前的890億美元~930億美元降至840億美元。
對最近的一系列「變故」,蘋果是不能沉默的,因為要對外界和投資方有個交代。所以在信中庫克還對造成這種尷尬處境的原因做出了分析:「中國經濟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進一步影響……似乎也傳導到消費者,我們在中國零售店和管道合作夥伴的流量也在下降」、「中國經濟的持續低迷影響到了蘋果產品的銷量,是我們下調業績預期的‘罪魁禍首’。」
從市場狀況來看,庫克的話有一定道理。宏觀的經濟因素確實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狀況。然而從庫克的措辭來看,似乎大有把「鍋」全甩給中國市場的意思。但實際情況是,這個「鍋」不該全由中國市場來背。
就算中國市場競爭激烈經濟低迷是事實,那麼按照庫克的意思,在一些被公認為「藍海」的市場蘋果的表現應該相當不錯了。然而在如今最有發展潛力的印度手機市場,蘋果的份額不足1%,全年營收僅為18億美元,還不及蘋果預期的50%。蘋果在印度的狀況已經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證明庫克觀點的片面性。
再回頭看看中國市場。與蘋果銷量的下滑相比,國產品牌的情況卻正好相反。經過數年的發展,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已嚴重飽和,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可就是在這種環境中,華為、小米、OV等國產品牌依然做到了速度不慢的逆勢增長,不僅在中國市場表現良好,在全球範圍內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隨著技術的成熟與系統的改良,安卓和iOS的差距已經沒那麼明顯,蘋果的系統紅利已逐漸消失。許多中國手機廠商經過多年的深耕,在設計和性能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相比於越賣越貴且創新乏力的蘋果手機,國產品牌的優勢得以凸顯。
在市場與品牌的轉變之下,用戶的觀念也在潛移默化中轉變。前些年蘋果手機在中國似乎是默認的某種「身份」、「階層」的象徵,但近幾年這些「潛意識」逐漸在中國用戶群體中消失,這一點從蘋果在中國的門店由此前的門庭若市,到如今新品開賣葉門可羅雀的變化就可以直觀地感受到。
其實這些道理庫克未必不清楚,只是要對各方有個交待,總不能把責任都往自家產品身上攬,自然是靠著「經濟低迷」等措辭轉移注意力比較「明智」。公開信是給外界看的,但在真正反思原因之時,蘋果還是應該多從自身找找原因。
「甩鍋」很容易,甩出去以後能給外界交待也能給自己安慰,但真正難的是正視自己的不足。如何提升產品的創新力,如何根據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經營策略,才是蘋果今後真正應該加以思考和積極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