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搶購了34盒N95口罩後,我有話說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上海搶購瞭34盒N95口罩後,我有話說-在上海搶購瞭34盒N95口罩後,我有話說-

作者:程小瓊,新零售商業評論高級編輯

「當人們被未知的恐懼緊緊抓牢時,會毫不猶豫地付出代價爭取更安全的解決方案。」

好文3081字 | 5分鐘閱讀

1月20日夜間,關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新聞全面擴散。口罩開始脫銷。

1月21日上午,在電商平台一片斷貨的恐慌之中,我從朋友推薦的杜邦品牌經銷商手里搶了2盒N95的口罩,因為在辦公室里喊了一嗓子,最終通過微信幫同事們代購了34盒。

下單的時候,關於產品的細節我腦子里一片茫然,只瞄準了兩個概念:口罩、N95。

和我一起下單的同事,大多因為信任,並沒有人問我,要買的是什麼品牌,是哪個型號的產品,功能怎樣,性價比如何。

當2013年的霧霾走入公眾視野後,我們對於口罩的認知更多是在防霧霾的功能上。搜尋各大平台上的口罩品牌,防霧霾均為產品關鍵詞。

根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年度口罩行業企業排行榜》,2015年國內防霾口罩品牌前五名依次是3M、綠盾、霍尼韋爾、優唯斯和白元。綠盾是唯一的國內品牌。

在上海搶購瞭34盒N95口罩後,我有話說-在上海搶購瞭34盒N95口罩後,我有話說-

有業內人士預測,3M大約占據了國內整個防霾口罩市場90%的份額,是絕對的龍頭企業,綠盾則占領了剩下10%份額里的一半,其他品牌瓜分剩下的5%。

因為有著防霾的品牌知名度,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期間,3M系列產品在各大平台迅速斷貨。消費者只能奔向其他品牌尋求替代品。

這時候,對品牌而言,是機會也是考驗。

非理性囤貨 

早上,我得知有人發布組建「霍尼韋爾N95口罩購買群」的消息,朋友圈里寫著:「囤了幾萬個霍尼韋爾N95級別口罩,管夠。」

帶著好奇我入了群,進群的時候是57人,到下午3點,群內不過70人,2萬個發自江西南昌的霍尼韋爾庫存已經被搶購一空,群里開始有其他人趁機上線其他國產品牌的口罩,發出鏈接用的口氣,像極了微商:

「速度,這個有貨!」

「上一條又斷貨了,最低價N95口罩,今明兩天下單還能正常發貨!」

群里出售的口罩一共只有3款,其中一款在群內被搶購的霍尼韋爾口罩,是H910V PLUS系列,一個4元,一盒25只,順豐到付。

這個產品在淘寶上至今仍然有貨,單個價格從1.5元到10元不等,京東只有一款25只包裝的,售價380元。

另一款霍尼韋爾的熱搜款H950V幾度在京東、蘇寧等平台上線,都是瞬間被搶光,25只99元,目前缺貨。淘寶上25只的價格是229元。

我分不清H910V和H950V兩個款式的區別,但這在搶購口罩時並不重要;我也很難說清楚3M、霍尼韋爾和杜邦這些品牌到底有什麼優劣勢,唯一確定的是,我要盡快下手,以確保自己可以買到N95口罩,因為那意味著自我保護的第一道防線成功建立。

在上海搶購瞭34盒N95口罩後,我有話說-在上海搶購瞭34盒N95口罩後,我有話說-

所有媒體都在第一時間倡導,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公眾自我保護可以做的是兩件事情:勤洗手,帶口罩。

截至發稿,盡管N95口罩早已售罄,這個社群的人數還是持續增長,人數已經達到了112個,所有人進群的第一句話都是:群主,N95還有貨嗎?

當突發事件來臨,各類信息充斥,所謂官方的、權威的、獨家的、一手的……普通民眾無從辨別真假,隨即引發的恐慌心理,讓他們產生了非理性消費。商家因此抬高商品價格,這一切顯得順理成章,但為什麼會發生搶購,為什麼是N95?

真的就要N95嗎? 

在回答如何選擇口罩時,專家們基本給出了一致的答案:市面上有兩種口罩「防病毒」效果較好,醫用外科口罩以及N95口罩。

N95,並非一種特定的產品型號。N95是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認證的一種產品標準,屬於工業防護用口罩的應用范疇。

N95型口罩對0.3微米的非油性顆粒過濾效果≥95%。冠狀病毒的平均直徑約為0.1微米,飛沫作為其傳播載體,直徑約1~5微米,因此N95型口罩能夠有效預防由患者體液或血液飛濺引起的飛沫傳染。

事實上,美國疾控中心(CDC)並不建議一般大眾日常使用N95口罩來預防SARS類的病毒。

美國疾控中心網站(www.cdc.gov)上對應SARS病毒傳播是否需要佩戴N95型口罩的公開問答是,只建議密切接觸SARS患者的醫護工作者及醫療運輸人員佩戴N95口罩(醫院中不會直接接觸SARS病患的醫務人員及來訪者則不需要常規佩戴N95口罩)。

新型冠狀病毒作為SARS病毒的同族,目前看來傳染度仍弱於SARS,並不需要佩戴N95口罩。

與此同時1月20日晚間,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院士接受了《新聞1+1》關於疫情的採訪時,也提到了「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一般的口罩是能阻擋80%帶有病毒的飛沫進入呼吸道的。

在上海搶購瞭34盒N95口罩後,我有話說-在上海搶購瞭34盒N95口罩後,我有話說-

但事實是,所有標註了N95的口罩都被搶購一空。從應對疫情的心理上,阻隔病毒的決心不能只有80%的勝率,公眾要求盡量100%——當人們被未知的恐懼緊緊抓牢時,會毫不猶豫地付出代價爭取更安全的解決方案。

人們的安全感,建立在每一個確保萬無一失的環節里,盡管它還需要理性的思考,謹慎的求證。

2016年11月01日,新國家標準GB/T32610-2016 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正式開始實施。此前大陸關於口罩的標準只有《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以及《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

前者是醫用口罩標準,而後者屬於強制性標準,分類是「勞力防護用品」,即工業口罩標準,包括進口品牌3M在內的N95型等都是依據工業標準。

實際上,除了密封性和過濾性能,口罩的透氣性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在歐美髮達國家,除了口罩的產品標準外(N95,FFP),更有嚴格的使用管理條例。

如德國的GBR190勞保條例規定,工人必須在經過體檢後才能使用,而且每天佩戴時間不得超過半小時。美國呼吸保護標準(29CFR—1910.134)則規定,雇主對需佩帶呼吸保護器的人員必須進行醫學評價,以便評價其佩帶呼吸保護器的能力。

因此我們在使用N95這類工業防護的口罩時,也需要更多注意呼吸通暢和身體的反應。

商家和平台的為與不為

當消費者的非理性需求被突然激發,銷售管道會經受暴增的壓力。

春運時節,很多人準備歸家或外出旅行,突然意識到自己要去往高鐵、機場等人流密集區,著急買口罩防身,此時面臨的卻是令人無奈的局面——電商平台物流停擺、店家停止發貨、部分商家惡意抬高物價的現狀,線下藥店、超市等管道庫存告急,需要排隊等貨。

供求失衡的情況下,媒體和消費者很容易將關注點放在平台缺貨和商家漲價的現象上,又一次見證部分商家和平台發「國難財」的不恥行為。

在上海搶購瞭34盒N95口罩後,我有話說-在上海搶購瞭34盒N95口罩後,我有話說-

事實上,針對頻頻被吐槽哄抬價格,不管是商家還是平台都有所作為:

3M在1月21日對各大經銷商下達了通知函,希望經銷商不要借疫情惡意囤貨,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時把口罩及相關防護產品賣給終端客戶而非中間商。同時,推出了新的產品分貨規則:優先滿足有確診或疑似病例的地區。

針對部分商品缺貨,阿里巴巴集團在內部緊急調動並整合了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資源,在天貓超市備貨超過40萬盒口罩,確保春節期間口罩和疫情相關需求產品的供貨以及配送。

當然,面對「口罩」成為熱詞的時機,各個平台也不會輕易錯過行銷機會。

在這場圍繞著口罩的供需平衡大戰中,京東自營開設了防護專場,在口罩之外,上線了醫護人員專業防護產品系列。

拼多多繼續啟用百億補貼戰術,拉攏了國產品牌一起,用買一贈一來吸引用戶和流量。有趣的是,該同款產品在當天下午還是聚划算百億補貼的品牌產品。

阿里向淘寶天貓上所有銷售口罩的商家發出通知,絕不允許漲價銷售,並對聚划算百億補貼的口罩商品進行專項官方補貼,從1月22日零點到6點間,某款新上線的醫用口罩產品成交增長5000單。

我所搶購的杜邦口罩,是工業防護用品,在杜邦中國的業務中占據很小一部分。杜邦的專業領域是在個體防護服上,是SARS、伊波拉等全球性疫情的專業醫療防護服務商。

那個經銷商從9點半開始播報銷售數量,2個小時賣掉1000盒,一天內賣掉10000只,多年的庫存清空。

這款在中國消費者市場毫不知名的產品,就借著快遞走到了終端用戶的面前,即將做到第一輪的品牌認知。

接下來,就要看品牌能不能用產品留住消費者的心了。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email protected]。

>在上海搶購了34盒N95口罩後,我有話說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