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上半場」,才剛剛開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隨著人口紅利、流量紅利、超常規用戶增速的終結,互聯網創業大咖在2016年首次提出的「互聯網進入下半場」這一概念,為整個互聯網創業環境蒙上了一抹陰影。加之自2017年以來,整體經濟形勢放緩,各路資本謹慎,互聯網創業「寒冬說」甚囂塵上,讓創業者和從業者們不寒而栗。2017年第二季度起,媒體因在線教育融資環境惡化,更拋出「互聯網教育下半場」之說。那麼「互聯網教育的下半場」真的存在嗎?對眾多互聯網教育創業者有何啟發?他們又將怎樣來迎接環境的變化?

互聯網教育“上半場”,才剛剛開始!

互聯網的「下半場」已經到來

互聯網下半場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團網創始人王興於2016年7月提出。這一概念在當年的烏鎮互聯網峰會上被熱炒,各路互聯網大佬似乎早已嗅到行業轉折的氣息,紛紛尋求新對策。如果說烏鎮峰會上大佬們的共識只是此說的開端,那麼2018年出台的互聯網監管政策和轟動事件的密集發生,則讓業界更堅定地認為互聯網下半場已經到來。關於互聯網下半場概念,主要有以下若干信號:

  • 「跑馬圈地」式的野蠻增長已經結束

時間進入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現了有記錄以來的首次增長縮水,中國移動網民數量達到了近8億,C端用戶增長也接近飽和,增長紅利開始失效,用戶內需趨於理性。互聯網經濟正在從過去粗放型、擴張式高增長轉為追求集約型、內斂式均衡增長。意味著創新創業型企業借著C端用戶增長的紅利,通過大幹快上,跑馬圈地來贏取流量的時代一去不返。某些互聯網創業賽道的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和野蠻擴張並未獲得成功,反而給社會帶來了若干連鎖性問題。如被稱為中國創業史上最瘋狂試錯的共享單車,就在不到3年的急速膨脹中迎來敗局。說明互聯網行業粗放式的經營,單純靠資本維持的模式已走到盡頭,商業模式創新不能代表互聯網行業的創新。

  • 「強監管期」已經到來

2018年對整個互聯網行業來說可謂「多事之秋」。多部針對互聯網安全、經營、責權的規範性文件出台,宣告互聯網創業自由放任時代的終結。過去依靠監管盲區、灰色地帶生存的企業必須及時根據政策作出調整。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下半場」並非危言聳聽,而是互聯網行業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應對性反應。歷史經驗已經證明,互聯網行業應該從「互聯網+」占主導地位的模式,走向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模式上來。從搶用戶轉到深度服務用戶上來,順應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升產品的使用價值,才有可能準備好迎接競爭更為殘酷的下半場賽程。

互聯網教育的「上半場」才剛開始

互聯網行業的「風吹草動」往往牽動互聯網教育的敏感神經,從2017年起,互聯網教育部分賽道企業獲融資困難,若干項目盈利模式不清晰,燒錢模式難以為繼,加之2018年教育新政密集出台,對互聯網教育企業的合規經營提出新要求,無形中加高教育從業的準入門檻。很多業界人士感嘆,互聯網教育將轉入下半場的角逐。這些論調無疑給「互聯網+教育」創業抹上了一絲悲觀的意味。從2018年「資本嚴冬」和「政策規範」這兩個角度來看,確實可以把這些大環境的變動作為影響互聯網教育行業發展的標誌物,但本文認為,僅僅是政策和資本的變化,不足以成為整個教育產業深刻變革的分水嶺。

  • 教育的增長紅利期長,用戶需求旺盛

互聯網行業的眾多賽道在過去的幾年當中,普遍朝著C端用戶發力,為企業獲取有價值的流量,應用保持很高的活躍度。而中國互聯網用戶幾近飽和這一事實,不禁讓後來的創業者們感到沒有抓住增長紅利,沒來得及培養好用戶習慣。在互聯網教育行業,基本不存在用戶飽和的情況,教育用戶具有學齡變化快、學習興趣流動大、復合產品購買欲強、剛需程度高等特點,不斷地為教育市場注入新生力量和旺盛需求。所以,基於教育用戶群體的天生特質,我們可以認定互聯網教育行業的增長紅利期極其漫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 政策制約是行業發展史上的常態

任何行業從放任到被管制是遵循歷史規律的,是行業健康發展必然經歷的過程。如電商、團購、網遊、共享單車等賽道,入場企業競爭異常激烈,難免有些競爭行為、牟利行為觸碰了道德或法律的底線,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出手整治。教育行業也是如此,不少規範性政策的發布,就是在修正或避免企業在商業競爭當中出現的不正當行為,保護消費群體的切身利益,是行業良性發展的基本保障,因此我們不能把合規標準看做是影響創新創業的絆腳石。

  • 不能僅以商業視角判斷行業走向

說互聯網教育已進入下半場未免太過草率,不能單以商業角度、資本角度來看待該行業。教育產業的重大變革是由用戶、政策、商業、資本和社會潮流等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僅靠商業力量不足以影響教育行業發生根本性質轉變。

  • 市場占有率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與很多重視體驗的互聯網創業項目不同,教育幾乎不可能在插上「互聯網」翅膀後一飛沖天,給傳統教育模式以沉重打擊。在教育效果的可靠性和滿意度上,互聯網教育產品相較於傳統教育優勢並不大,加上公辦教育占絕對統治地位,教育創業項目往往只能遊走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政策紅線的邊緣,品牌認可率和付費率遠不及其它生活消費類互聯網創業項目高。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教育距離下半場的路途異常遙遠。

所以,我們很難得出互聯網教育進入下半場的結論,目前環境的變化只能說「互聯網+教育」行業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互聯網教育新階段的標誌

如果一定要將當前的互聯網教育分割出明確的「上下場」,筆者寧願將這個「界限」說成是互聯網教育的下一重要階段,因為教育事業是關乎國運民生的大計,任何個人擅自區分教育的走勢未免看法有失偏頗。過往的「互聯網+教育」創業熱潮只是技術手段與教育的接觸期,距離二者深度融合還有漫長道路要走。依據教育創業的歷程和今年的新動向,我們不妨可以對互聯網教育進入下一階段的標誌性事件做出以下預判:

(1)資源變革:經歷教育供給側改革後,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國家正式把互聯網教育納入教育資源分配、選擇的范疇中。

(2)評價變革:互聯網教育產品或課程納入學業水平日常評估和測試,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依據。

(3)行業變革:國家為互聯網教育企業的內容研發人員、教學相關人員設立從業資格考核上崗制度,人員資質的核準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負責。

(4)服務變革:互聯網教育企業的工作重心由研發內容、開發市場轉向提升教育服務上面。

(5)定義變革:互聯網教育與傳統教育的界限已非常模糊,逐漸成為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從公眾認知的角度已無法區分二者的區別。

筆者堅信,互聯網教育至少經歷以上變化,才能迎來下一個嶄新的創業時代。不斷貼近實體教育,更好地補足現有教育模式,最後與傳統教育完全融合共通,是互聯網教育進入全新階段的最明顯標誌。

給互聯網教育創業者的建議

互聯網教育的下半場,遠沒有到來。對於一個需求繁復、用戶個性化強、內容和理論不斷推陳出新的行業來說,給後來創業者提供的機會幾乎是無限的。為此,這里樂觀地給互聯網教育創業者們提幾點建議:

(1)緊隨政策趨勢才能抓好發展脈搏

2018年發布的各種教育政策無疑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不逾越政策紅線,少受政策影響的企業無疑更受資本和用戶青睞。對於創業者來說,跟蹤並分析每一個教育政策,觀察社會環境的變化是門必修課,從政策的走向和相互關係當中,可以對下一步教育趨勢和熱點做出理性判斷,更有可能快人一步,通過準確預判去研發下一個熱點項目。對政策的深入解讀是創業者們的必備技能。

(2)多途徑創新是沖出重圍的基本保障

教育的地域性,教育用戶的分層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育巨頭搶占市場、兼並同行的進程。因此教育同一賽道內產品的同質化程度也是互聯網行業中較高的。在重圍當中如何異軍突起,是創業者們最關注的話題。科技創新一直是推動教育創 新髮展的利器,也是創業者應該緊抓的生產工具。近年來,包括超級計算、量子通信、微信生態創新、安全手機、5G網路、學習神經網路處理器等技術和產品,已經日趨成熟,在為中國互聯網鳴鑼助威。盡快磨合併走通新技術與教育內容的結合方式,研發適應未來學習的高效教育方法,更易受教育系統的關注。同時,目前成熟的教育產品,一定要加緊修煉內功,注重服務創新,把工作重心從招攬用戶轉移到深度服務用戶上面。從過往經驗看,教育用戶獲取成本極高,而轉化相對較低。談創新用戶服務,就是要拼誰留住用戶的能力更強,這是可為企業穩收益、省成本的基本策略。

(3)提升教育體驗與品質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

近期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加大了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整改力度,許多不合規的中小機構紛紛關張落幕。這一事件再次向我們說明教育體驗和品質的重要性。那些得以幸免的合規品牌機構,都通過標準化的學習服務、良好的學習氛圍、紮實的學習內容而立於不敗之地,足見教育高品質對於企業生存的意義。尤其在教育行業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教育創業企業更要堅守品質底線,不斷地在增強用戶學習過程體驗,優化教育內容方面下苦功,在產品研發方面多貼近用戶訴求,多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提升自評標準、加強自身產品修煉的企業,才有資格看到暴風雨後的彩虹。

版權聲明

本文系微信公號「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ID:zgc-mtb)」原創文章,編輯後增加的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原創文章及原創圖片版權歸屬本公號所有。歡迎個人轉PO分享,轉載請公號後台留言聯繫授權,並在轉載文中註明作者及簡介、來源公號「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ID:zgc-mtb)」、原文鏈接,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