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北京時間4月27日,聚美優品正式從紐交所退市,歷時數月的私有化進程不得不說是順利的,而相對厚道的價格被認為是此次私有化的有效催化劑。在資深人士看來,聚美優品之後,中概股可能正迎來新一輪私有化退市浪潮。
逃離美股「圍城」
4月以來,中概股公司私有化數量顯著上升。4月20日,58同城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成立特別委員會,對此前收到的私有化要約進行評估;18日,搜狐暢遊宣布不再於納斯達克掛牌交易……
與2010年遇做空後的逃離潮不同,此次中概股私有化浪潮,背後原因更加龐雜。最近來延續做空導致的信任危機只是導火索,疫情引發的美股震蕩,中美之間的經濟糾紛,以及大多數中概股長期被低估的股價,多重因素共同引發了這一波的私有化浪潮。
業內人士認為,公司私有化一般有三個理由:一是大股東認為當前股價被低估,無法體現長期價值;二是上市公司被收購後,進行戰略調整;三是公司基於成本考慮,不願維持上市公司地位。
從財報數據來看,這一波私有化的中概股公司,並不存在被收購行為,且大多財務狀況良好,維持上市地位並非難事。
以聚美優品為例,截至2018年12月31日, 其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共23.5億元人民幣;而搜狐暢遊2019年的營收是29.4億元,淨利潤為12.5億元;2019年,58同城的歸母淨利潤達到84.53億元。
與良好現金流狀況形成對比的,是這些公司長期低迷的股價。
過去幾年,聚美優品股價一直承壓,公司兩次推出股票回購計劃也於事無補。搜狐暢遊退市前,總市值5.91億美元,約合41億元。同為遊戲公司,A股上市的完美世界,總市值在600億元左右,巨人網路則為330億元左右,而搜狐暢遊的營收額和利潤都要高於巨人。
張朝陽曾多次向華爾街介紹中國網遊的商業模式和想像空間,然而暢遊股價提升始終有限。
長期被低估的股價,令這些上市公司基本無法在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只能白白付出相幹費用。
展開全文
與此同時,公司為提振股價,不得不做出一些非長遠性決策,以滿足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盈利的訴求。這種短期決策往往與公司的長期布局相矛盾。
2014年上市後,聚美優品就曾尋求垂直電商天花板的突破口,先後涉足母嬰賽道,投拍影視作品,投資共享充電寶等。然而這些舉動並未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反而被質疑不務正業,導致其股價大幅下跌。
與之類似,近年來58同城的平臺運營觸頂流量天花板,急需進行長期布局。但公司始終未見大動作。
根源在於公司為滿足市場監管需求,需要對自身情況做詳細披露,如此必然容易被競爭對手針對。對這些公司來說,繼續維持上市公司地位其實是弊大於利。
長期低迷的股價,急需轉型的業務,以及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令這些公司更加想逃離美股「圍城」。對他們來說,私有化並非無奈,更像是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戰略選擇。如同當年選擇上市一樣,只是公司發展到一個階段後的決定。
私有化「窗口期」
目前的美股市場,上市公司私有化規定相對簡單,需滿足兩個絕對條件:一是由一位控股股東發起;二是收購流通股需全部以現金進行。
至於私有化進程快慢,則取決於要約方案能否得到多數股東認同。要約價格,在這一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為此,多數公司開出的私有化價格往往要高於現時股票價格。
聚美優品此次私有化,陳歐及其買方團便開出每ADS 20美元的價格收購回未持有的股份,較其收到要約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14.7%,較協議簽訂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溢價近30%,可以說相對厚道公允。
此次聚美私有化,歷時不到三個月。這樣的速度,除了價格較為公允,也與世界總體經濟形勢的變化密切相幹。
今年開年以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急劇增加,美股十天內經歷四次熔斷,原油期貨大跳水,在加上疫情黑天鵝影響,中小投資者普遍存在落地為王的心態。
在此背景下,聚美優品每ADS 20美元的價格,整體符合市場預期,且沒有待股價下跌後重啟私有化的投機行為,而是堅持原價收購。這一舉動,讓大多數投資者看到聚美私有化的誠意。兩相疊加,造就了聚美這次的快速私有化。
疫情之下,市場環境與投資者心態發生了明顯變化,這種轉變,也為其他上市公司帶來難得的私有化窗口期。
以暢遊為例,暢遊的私有化要約,從去年9月便已發起,盡管價格比前一日收盤價高出82.4%,卻直到今年4月才順利完成,其中疫情對投資者心態的影響不可忽視。
此外,據彭博去年9月的報導顯示,白宮正考慮將中概股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除牌,以限制美國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投資。今日,多家做空機構對中概股延續做空,美股市場對中概股的不信任更加加劇。
業內人士認為,壓力之下,越來越多的中概股正重新考慮是否抓住此次機會,進行私有化,有投行人士稱:「一些有意向的已經在溝通了。」
赴美上市不「香」了
近年來,赴美上市與私有化退市,像兩列相向而行的列車。每年都有公司私有化,也有公司選擇赴美上市。但今年以來,越來越多中概股公司考慮私有化的同時,許多公司也暫緩赴美上市步伐。
表面看來,這是由於這一波針對中概股的做空潮引起。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僅在2020年1月29日到3月4日不到兩個月時間裡,就有9家中資公司遭到美國做空機構「狙擊」,平均4天就有一隻中概股被做空。
不得不承認,其中部分公司確實存在公司治理和財務透明度方面的瑕疵,但針對中概股的惡意攻擊也同樣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風險。
與此同時,許多中國公司意識到,美股市場一直對中概股抱有偏見。
根據美股資深量化基金經理玄耀的說法:絕大部分美國機構投資者不會去主動建倉中小盤中概股,唯一一些持倉都是相對被動的指數投資。
如果需要對中國市場有所暴露,更多的是通過超大盤股來直接獲取中國市場的收益,這也直接導致了中小盤中概股在美國交易市場嚴重缺乏流動性。「沒有理性投資人(美國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從何而來合理價值發現的過程」。
盛大CEO陳天橋曾將中概股形容為「孤兒股」,上市企業的市場和用戶在中國,而主要投資者卻在國外,導致了大量創新型企業的價值並不能得到充分體現。正如上文所提,聚美、暢遊等公司股價長期處於低估狀態。
2018年以來,中概股雖然迎來第四輪在美上市小高潮,但多數公司上市後的市場表現卻差強人意。上市即破發的現象越來愈多,根本無法起到募集資金、引領公司更好發展的效果。
種種原因綜合下,對國內企業來說,赴美上市已經不像過去那麼香了。
從經濟發展的大周期來看,赴美上市依然符合資本全球化的趨勢,在未來依然將成為眾多國內公司的選擇;但從中概股本身的小周期來看,未來兩年,許多公司將慎重考慮赴美上市行為。
畢竟,上市只是資本運作的一個門路,而不是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
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