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賣得火爆更有「爆炸」風險?先不管真不真但一定要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AirPods可以說是蘋果近幾年的唯一的明星產品了,在iPhone、iPad與Mac創新能力持續走低的今天,以AirPods為首的可穿戴設備已成了蘋果收入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像所有內置電池的可穿戴設備一樣,AirPods也面臨著一些安全隱患,考慮到AirPods的累計銷量已經破億,即使是0.001%的產品質量問題也足以釀成大禍。

比如前段時間一位用戶的AirPods Pro就在使用時發生了爆炸。

AirPods賣得火爆更有「爆炸」風險?先不管真不真但一定要 科技 第1張

據悉,這位用戶的AirPods曾出現雜音,也曾在手機上出紅色感嘆號提示。售後在檢測後認為耳機需要更換,但因為缺貨所以沒有換成。之後繼續使用這副耳機時就出現了升溫、冒煙等現象,並最終發生爆炸,這也是AirPods Pro目前首個案例。

分析

在正式的調查報告發布之前,我們對這次AirPods Pro爆炸還有著很多疑問,這次事故究竟是蘋果品控不行還是用戶不當使用,我們也不得而知;但就AirPods來說,這並非第一次發生事故了。

早在2018年,一位用戶的AirPods就在使用時冒煙,並最終發生爆炸;當時用戶及時發現,僅造成了輕微燙傷。AirPods的電池盒也曾在用戶口袋中突然起火,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不同與曾經的Galaxy Note 7電池安全事件,就AirPods的情況來說,我們很難將其與蘋果的做工或品控掛鉤,這些AirPods自燃爆炸的現象應該也只是個例。

AirPods賣得火爆更有「爆炸」風險?先不管真不真但一定要 科技 第2張

但即使是出現概率再小的個例,如果發生在用戶身上,對用戶來說那就是100%的損失,所以我們也應該正視可穿戴設備的安全隱患,將風險降到最低。那問題就來了,我們平常已經見怪不怪的可穿戴設備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安全隱患呢?

可穿戴設備安全隱患 過敏

我們先從最輕微的一樣說起——過敏。現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續航時間越來越長,一些智能手環充一次電甚至可以用大半個月;而且出於健康監測、心率監測的原因,不少用戶都會長期佩戴智能手環,僅在充電時將其取下。

長時間佩戴不僅要求品牌在設計時採用更舒適、耐用的材質,也將過敏這一現象帶到了用戶面前:曾經的運動手環領導品牌Fitbit就遇到過手環過敏的問題。

AirPods賣得火爆更有「爆炸」風險?先不管真不真但一定要 科技 第3張

最初,他們的運動手環金屬扣部分被檢測出含有金屬鎳,可能導致過敏現象。在調查中有超過一萬名用戶表示他們出現了過敏症狀,Fitbit只好對這款腕帶進行召回;但就在召回並更換手環材質後,Fitbit手環依然造成大量用戶的皮膚過敏現象,但與上次的金屬扣不同,這次過敏現象很可能是因為表帶本身的材質原因。

在面臨多次產品召回後,Fitbit也只好允許用戶全額退款,並重新設計後續產品,避免過敏現象再次發生。

漏電

過敏可以通過更換產品用料來修復,但對於漏電來說,重新設計似乎是唯一的決絕辦法了。在智能穿戴設備採用無線充電方案之前,可穿戴設備,尤其是智能手錶,通常只有兩種充電方式:要麼設計一個數據線接口,要麼使用專門的充電觸點。而LG早起的智能手錶,就栽倒在充電觸點上。

在Google發布Android Wear智能手錶系統時,共有三個手機品牌發布了對應的智能手錶為Google保駕護航。其中有我們熟悉的Moto 360外,還有一款來自LG的智能手錶LG G Watch。與採用無線充電的Moto 360不同,LG G Watch採用了充電觸電的充電方式。

AirPods賣得火爆更有「爆炸」風險?先不管真不真但一定要 科技 第4張

因為充電觸點直接暴露在智能手錶的背部,並與用戶手腕直接接觸,當用戶運動出汗時,這些觸點有可能會發生漏電現象。雖然LG嘗試通過軟體更新的方式改變充電觸點的激活策略,但金屬觸點在汗液的影響下依然會帶來電流通過的「酸爽」。

自燃

最後則是電池自燃、爆炸的問題:我們希望可穿戴設備盡可能的便攜,但也希望它們的待機時間盡可能得長。這對產品的電池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牌也只好壓縮產品部件的尺寸,為更大的電池留下空間。但這種越來越緊湊的設計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首先,越來越窄小的內部空間意味著品牌無法在電池周圍留出安全距離,在產品跌落受到沖擊時,電池受損的幾率會更高。其次,越來越薄的外殼讓電池更容易受外界溫度影響,比如將AirPods放在電熱器附近時,AirPods內部溫度也將提升得更快,這些都提升了可穿戴設備自燃的幾率。

更不用說進水與第三方配件所帶來的安全隱患了:我不少朋友都有把AirPods丟到洗衣機裡的經歷,而幾乎所有人將耳機取出後都會選擇繼續使用這副泡水AirPods,即使液體入侵有可能造成AirPods短路甚至自燃。至於第三方充電器、甚至是「第三方AirPods」背後的安全隱患,我們更是無從得知。

總結

當然,我並沒有否定可穿戴設備的意思,作為一個長期使用智能手錶與智能手環的用戶,我非常認可可穿戴設備對生活的幫助。但在我們把越來越多鋰電池綁在身上之前,我們仍需正視可穿戴設備背後的安全隱患。

即使拋開電池自燃這種極端狀況,就最基本的過敏現象來說,又有多少人在電商平臺選購配件時會關註生產廠家是否正規呢?在網上購買便宜的表帶、手環前,又有多少人留意過這些「低價配件」的原料有無安全隱患呢?

作為消費者,我們無法改善品牌背後的安全隱患,所以在購買時,我們更應該挑選相對安全有保障的品牌,從而將智能設備的安全隱患降至最低。

(在看:AirPods都爆炸了,你還敢用可穿戴設備嗎?)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