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從2008到2018年,移動互聯網歷經十年,逐漸形成了當前宏大的格局,本文將從三點思考來闡述互聯網的本質。
「世間萬物,十年一輪。大浪淘沙,不離其宗。」
2008年到2018年正是移動互聯網的十年。2008年蘋果公司在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發售iphone3G從此開啟了移動互聯網的大門。
隨後的10年時間里,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互聯網企業。也逐漸形成了世界互聯網公司的格局。這十年公司成長的速度及寬度,超越了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但是移動互聯網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怎麼樣才能抓住下一個機遇?
思考一:「更有效的輸入,更準確的輸出」
信息系統的本質就是輸入和輸出,而移動互聯網的本質,就是把這個系統的效率變得極致。
互聯網來臨之前,人類獲取信息的管道是單一的,複雜的,不準確的。比如大部分的信息來源於朋友間的口口相傳,或書籍,報紙等。
輸入和輸出都極為複雜。很多時候信息的傳遞是無效的,無結果的。
互聯網來臨了之後,信息獲取變得簡單。通過Yahoo,新浪,搜狐,網易這樣的門戶網站,足不出戶,你就能獲取到全世界的信息。
Google和百度帶來的搜尋技術,讓人們只要輸入想要了解的內容,就能精準給到你想要得到的信息。讓信息的高速擴散和傳遞成為可能。
移動互聯網的來臨,進一步提高了信息傳遞的效率。新聞學里的5W要素,在PC時代,只能回答一個W,就是What。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5個W你都可以回答。
「隨時隨地」 讓信息的輸入輸出變得極為高效準確。一些公司看到了這個系統的本質,在產品上加以改造創新,進一步推動了這個系統的效率。
舉個例子:
以前你想看個得到某些信息,你可能會去百度上搜關鍵詞,然後會給你一些信息選擇。你的輸入就是在百度里打的文字,輸出就是長長的搜尋結果列表。
但是在今日頭條,你不需要打任何文字,你的輸入已經無形的嵌入在產品的體驗過程中。
比如你每次對文章的點擊,你的分享,點讚,你在哪使用這個app,等等。這些都是你對這個系統的輸入。而又因為輸入信號的及時性和多樣性,讓推薦的精確性成為了可能。
輸出的結果也更讓人們滿意。又如抖音,為何能在眾多娛樂消費產品中脫穎而出?你每觀看以一個視頻,如果你覺得有趣,把這個視頻看完了,這就給抖音提供了一個輸入:你喜歡這個視頻。
抖音的系統,就會推薦更多類似的內容給你。字節跳動這個公司把輸入輸出這個信息模型的效率做到極,成就了今天爆發式的增長。
再好比如探探/Tinder這家公司。以往的男女匹配,本來就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很重的輸入,很不準確的輸出。但是探探/Tinder通過產品簡單一劃(極為輕的輸入模式),達成了相對準確的匹配(互相對顏值匹配的輸出)。
按照這個模型,以後的信息傳遞會更加極致化。如何有效調整自己的產品,讓用戶輸入成本變得更低,輸出變得更加準確。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方向之一。
思考二:「大眾信息平台化,平台信息大眾化」
其實每個互聯網企業,都希望在虛擬的世界里創造出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有階層,有各方的利益,有約定俗成的規則。
這個世界不容易形成,但是一旦形成,就會有強大的壁壘。我們以社區為例。社區中產生大量的信息流通。把這個模型簡化,社區中分為兩類人群:生產者和消費者。在一個健康良性發展的社區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比例大概是1:100。
也就是說,如果大概是一個100萬日活的社區,可能是需要1萬的原創者持續產生較優質的內容。如果這個比例失衡,生態就會被破壞。
比如說生產者比例過多,就說明這個社區沒有營造好,流量不足,生產者會因為沒有足夠的激勵而流失。如果消費者比例過多,又會逐漸因為內容過於頭部,內容逐漸同質單一化。也會逐漸失去這個生態的迭代更新,從而流失用戶。
要獲取更多的消費者,需要更多優質的信息內容。需要更多優質的信息內容,需要更多的生產者,需要更多的生產者,需要更他們更多的激勵(名與利)。這個循環的瓶頸在於生產者。
移動互聯網之前,內容的生產者很少。因為內容生產的門檻很高,比如要求你是明星,你是在某項能力上特別突出的人。所以一些大公司有能力用大錢來搶奪這些媒體資源,的確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隨著用戶的不斷增多,需要更多的大V來彌補生態上的失衡。但是優質的資源是有限的,水漲船高,漸漸很多公司開始擔負不起。所以以這種思路活下來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巨頭公司,有能力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造成壟斷。
一些初創型的公司,用另一種思路:降低生產成本,大眾生產的模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如快手,抖音,微博:通過降低生產優質內容的成本,培養了一大批草根內容創作者。以生產大眾化的方式成就了平台生態的平衡。但由於內容生產的普及化,免不了平台內容低俗化,生活化。為了不斷擴大自己的用戶群,保持這個生態的長久平衡,這也是必然的趨勢和選擇。
對於構建一個虛擬的世界及保持這個生態系統的平衡,是個非常複雜的工程。在之後的文章中,再深入探討。
思考三:「一切始於工具,終於社交」
從歷史文明發展的角度來說,每一次工具的迭代創新,都是人類文明高速發展的催化劑。智慧型手機的創造,作為移動互聯網元年開始的標誌。
本質就是人類延展自己能力邊界的強有力工具。現在市面上所有流行的App,本質都始於工具。
支付寶,你的移動錢包;滴滴,你的私人司機、微信,便捷的通訊錄工具;微博,你的新聞發布器……
但是工具畢竟是工具,一旦有人發現它的價值,就會很快被模仿超越。在互聯網時代,吸引來新的用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留住這些用戶。
工具是冷冰冰的工具,工具的更新迭代很容易讓用戶轉移注意力。
不容易轉移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聯繫。所以任何現象級的產品,都不僅僅是工具,而是用戶間有情感關係鏈的產品。
微信通過親密朋友間的關係鏈,微博通過明星粉絲間的互動。當然純工具類的產品通過大規模的商業壟斷也能達成目的,但是卻異常艱辛。如滴滴快的之爭,ofo膜拜之戰……這些產品沒有形成穩定的內在關係鏈就注定面臨激烈的競爭。
所以任何做移動互聯網的企業,都應該去思考如何構建用戶間潛在的關係鏈,只有這樣,才能四兩撥千斤,用互聯網最強大的連接武器,拒敵於千里之外。
2018的已經過去,移動互聯網的十年也臨近尾聲。非常期待下一個十年的開始。
2019,開啟新的篇章。
作者:Louis,微信ID:矽谷小鹿.
本文由 @Louis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