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 | 貓叔
最近,中國首個虛擬學生「華智冰」入學清華大學引發轟動。華智冰不僅會創作音樂、詩詞和繪畫作品,而且可以像人一樣不斷學習,嘗試理解人的想法,直觀、全面地捕捉人類的交互需求。而「華智冰」的背後,是基於NLP(自然語言處理)算法的全球最大規模智能模型「悟道2.0」。所謂NLP,就是用計算機對人類語言進行處理,使得計算機具備人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使機器理解並解釋人類寫作和說話方式。
其實不止是「華智冰」,作為人工智慧的一個重要分支,這幾年NLP算法正在向文娛產業加速滲透,並逐步跟越來越多的產業鏈條碰撞出火花,比如,由Google研發的繪畫AI已經在拍賣會上大放異彩,SONY公司計算機科學實驗室仿照巴赫風格創作的合唱曲目,被專業音樂家誤認為是巴赫的作品;還有虛擬偶像、AI編舞、內容審核、智能分發等,隨著技術算法的快速更新迭代,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應用開始落地,並與文娛產業的各個具體場景進行著深度融合。
令人欣喜的是,在影視內容領域,同樣有人工智慧與影視內容創作融合併已規模化應用的典型案例:海馬輕帆基於NLP算法打造的內容智能創作和內容智能評估系統。
從2020年5月開始,海馬輕帆陸續推出了「劇本智能評估3.0」、「劇本智能創作1.0」、「劇本智能評估4.0」,再到近期備受行業追捧的「小說轉劇本」、「智能素材推薦」等AI輔助創作功能,海馬輕帆作為第三方服務平臺,正在以開拓者的姿態,依托自研的AI算法技術不斷為內容行業推出智能創作產品,引領著內容創作行業的工業化變革。
毫無疑問,人工智慧在文娛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AI技術正在成為文娛產業高速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之一,新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不斷湧現,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因此而誕生。
網視互聯(ID:wxs360)採訪了海馬輕帆創始人劉笑逸,聊了聊海馬輕帆智能寫作和評估系統、AI+文娛內容的各種應用,以及未來更大的可能性。
只需一鍵,小說文檔變劇本
這幾年,IP改編一直都是市場主流,不管是電影、網劇、網路電影還是短劇集,IP改編作品都占據了各大榜單的半壁江山。新華社6月份剛剛發布的《新華·文化產業IP指數報告(2021)》顯示,TOP50的IP中有44部已經有至少一種長視訊形式的影視化。CC-Smart新傳智庫發布的《2020中國IP泛娛樂開發報告》顯示,2017-2020年國產熱門電視劇大多來自於文學作品改編,播放量TOP5甚至全部來源於IP改編。
短劇集方面,IP同樣沒有缺席。米讀旗下的IP改編短劇爆款頻出,短劇《權寵刁妃》第一季全網總播放量突破4億,多次登頂快手小劇場單日最熱榜單TOP 1;《河神的新娘》首集上線36小時,播放量就突破了4200萬,點讚180萬,單集吸粉超百萬,刷新了快手小劇場的吸粉紀錄,並在娛樂資本論主辦的CEIS2021中國娛樂產業年會年度最佳短劇」;番茄原創作者藍手熱門小說《快穿:病嬌男主他又吃醋了》改編的下飯短劇《這個男主有點冷》,端內播放量就超過了6.5億,呈現出了驚人的爆發力。
IP的商業價值大家有目共睹,IP產業鏈發展也日漸成熟,但從小說到劇本的開發環節卻依然面臨著改編周期長、開發難度大、運作成本高等諸多問題。而海馬輕帆智能創作版塊最新上線的「小說轉劇本」功能,就是將IP改編產品化、工具化、智能化,用AI技術為IP影視化提供助力。
劉笑逸告訴網視互聯,「小說轉劇本」功能是基於海馬輕帆自研的NLP深度學習算法和知識圖譜技術,在海量劇本和小說之間進行對照學習,通過AI語義分析,將小說中的描述語言重新理解、拆解、組合,「重組」成包含了重要場景、對白、動作等視聽語言的標準化劇本格式文檔。
在過去,從小說到劇本是一個超級繁雜的過程,需要創作者熟讀小說、選取重要情節、構建故事線、梳理人物、濃縮場景等進行一系列操作,可在海馬輕帆這一切變得事半功倍,輕松了許多。
通過「小說轉劇本」功能,創作者一鍵即可將小說文檔轉化為劇本格式文檔。通過AI語義理解把小說中一些不必要的描寫、上帝視角、人物內心獨白等非視聽語言去掉,完成從小說想像力語言到劇本視聽化語言的基本轉換,為創作者完成IP改編繁雜的前期梳理工作,接下來,編劇只需對轉換後的劇本格式文檔進行情節創意構思創作即可。
這無疑極大地縮短了IP改編周期,有效提升了從小說IP到影視劇本的改編效率,為手握IP的影視公司和網文作者提供了一種智能化的高效改編路徑。
而對於批量化創作的微短劇來說,「小說轉劇本」功能更是必備神器。微短劇具有投資少、周期短、上線快等「短平快」的特點,海馬輕帆這種高效的轉化模式,不僅縮短了短劇項目劇本階段的創作成本和時間,而且便於大批量地規模化運作,極大地提升了微短劇產出數量和質量效能。
事實上,因為微短劇短小精悍,純機器轉化就已經基本可以滿足片方需求,甚至可以不用人工介入,在這方面海馬輕帆已經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快手全網獨播的《契約夫婦離婚吧》就是「小說轉劇本」的短劇產品。自5月16日上線以來,該劇點讚超200W,漲粉45W+,短短1個月時間播放量更是突破了1億。
《契約夫婦離婚吧》的火爆,其實就是對海馬輕帆「小說轉劇本」功能最好的效果驗證。
不過,劉笑逸坦言,對於長劇來說,目前還需要人機結合,人工參與的程度,取決於小說本身的文檔。如果小說本身基礎文檔較好,視聽語言特征明顯,比如金庸的小說,已經具備一定的劇本形態,在文檔改編不大的情況下,將重要情節、對白、動作提煉出來,「小說轉劇本」功能基本上可以完成編劇60%的工作。
試想,一部100萬字的小說,只要輸入進去,就能把人物、對白、場景、重要情節拆解出來,並輸出為劇本形式,相當於為IP做了一個前期的內容梳理工作,而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如果人工來完成的話至少需要1-3個月。
目前海馬輕帆上線的「小說轉劇本」只是1.0初代版本,劉笑逸透露,未來的2.0版本將加入劇本改寫和續寫功能,屆時會實現將小說的語言進行結構重組,而後輸出更適合鏡頭表達的劇本文檔,更大地提高創作者的IP改編效率。
很顯然,AI技術正在重構影視內容的創作流程和方式,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提速增效,也是一種新的IP影視化改編方法論的持續沉淀,未來必將成為IP改編過程中重要的技術力量,而這,並不是海馬輕帆的全部。
來海馬輕帆,為你的劇本做一次「體檢」
「小說轉劇本」其實只是海馬輕帆「在線劇本智能寫作」模塊裡面的功能之一。早在2018年,海馬輕帆就推出了劇本智能評估系統,經過4年的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在線劇本智能評估」4.0服務、「在線劇本智能寫作」兩大產品模塊,並與阿裡影業、優酷、中影集團、北京文化、慈文傳媒、歡娛影視、新片場、奇樹有魚、映美傳媒等350+家頭部影視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累計服務創作者5萬+,電影/網路電影劇本8千多部,劇集劇本3萬多集,網路小說超過500萬部。整體的評估服務在影視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80%。
這樣的數據著實令人欣喜,因為請專業團隊或機構對劇本進行商業化評估是好萊塢的常規操作,也是影視行業發展成熟的必然趨勢。
按照好萊塢的創作流程,劇本寫完之後,片方都會高價雇傭「劇本醫生」前來為劇本「治病」,甚至會請很多劇本醫生對劇本進行「會診」,比如《查理天使》就有17名「劇本醫生」,而《石頭族樂園》更有32人之多。不僅如此,還會請劇本分析師出具專業的劇本分析報告。
相比之下,國內影視產業的工業化還不夠完善,專業的「劇本醫生」屈指可數,而海馬輕帆通過NLP語義分析和深度學習模型,為成千上百種劇本類型搭建了劇本創作方法論模型,通過AI的手段以互聯網產品的模式及時地補上了我們影視產業中所缺失的這一環,其「劇本智能評估」功能就擔當起了好萊塢劇本醫生的角色。
海馬輕帆的劇本智能評估服務不僅快,而且準。劇本評估結果基本在1分鐘內便可生成,而且能夠準確挑出人物關係、故事節奏、場次分布等各個方面的硬傷,方便編劇進一步調整。
劉笑逸介紹,海馬輕帆的整個評估過程有300多項算法在底層進行工作,大體上有5個大的評估維度,分別是劇情(評估劇情節奏)、場次(評估場次關係性和布局合理性)、人物(人物權重、構成的合理性)、角色戲份互動(人物對於劇情的推進)、角色命運轉折(人物命運的成長性)。海馬輕帆還為每個題材類型都單獨建了模型,不同類型的商業化劇本,還有一些差異化指標,「因為你不可能拿一個愛情片的模型去評判一部動作片」。
更重要的是,海馬輕帆「劇本評估」的維度是動態展現的,其自研的NLP算法不僅擁有著4年的市場數據積淀,而且每天都在不斷地自我進化、學習升級。
海馬輕帆的算法學習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算法主導,按周進行自循環訓練,更新作為底層模型的劇本數據藍本。二是根據行業中的新熱點類型的優秀案例,算法進行深度訓練,讓算法主動去擬合優秀案例新增的權重。
通過海馬輕帆評估劇本,就相當於有千千萬萬個專業的劇作者在幫忙看劇本,有眾多的劇本醫生在幫忙「把關」,而且輸出的不再是某一個人憑借過往經驗得出的主觀判斷,而是AI算法根據數據積淀分析得出的客觀結果。
劉笑逸透露,目前每周在海馬輕帆評估的劇本量級在200部左右,而且還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院線電影、網路電影、劇集都選擇了海馬輕帆,包括很多爆款項目,比如《你好,李煥英》《流浪地球》《誤殺》《懸崖之上》《傳聞中的陳芊芊》《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大蛇》《伏妖白魚鎮》等在劇本創作初期都曾使用海馬輕帆的劇本智能產品服務。
「對於很多爆款項目我們其實是後知後覺的,因為我們是劇本評估,而從劇本到拍攝上映,都會有一個延時。所以往往今年看到的劇集或電影項目,其實是我們兩三年前評估過的。」 劉笑逸告訴網視互聯。
從過往的成就來看,海馬輕帆評估過的項目最終呈現出的商業效果跟當初的評估數據結果基本上都是相吻合的,不過影視劇的開發流程和開發周期註定了這其中充滿各種不確定因素。如果影視劇開發像一場馬拉松,那海馬輕帆可以告訴你這個劇本是否是一個基本功紮實的好「選手」,是否存在短板和硬傷,是否是一個合格的可商業化的產品,讓你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最終能取得怎樣的成片效果和票房成就,這需要整個影視鏈條上其他環節也跟上才行。
影視工業化,從統一規范劇本格式開始
如果說「劇本智能評估」服務是影視投資人和制片人必備工具的話,那於今年2月海馬輕帆全新上線的「劇本智能創作」服務板塊就是導演、編劇、小說作者、短視訊UP主等內容創作者的剛需了。
在此前,相信大部分編劇創作劇本用的編輯器都是Word或WPS。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將海馬輕帆作為了必備的創作編輯器。
海馬輕帆「劇本智能創作」是一款包含了智能劇本格式調整、劇本場景角色數據統計、小說轉劇本、素材推薦等核心功能的智能寫作工具,可以大幅度提升內容創作效率。
雖然影視工業化已經喊了很多年,不過在劉笑逸看來,影視工業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前端創作中的看似不起眼的劇本格式問題。
在好萊塢,劇本格式標準化已經是電影工業制造中重要的一環。劇本格式包括字體大小、大寫還是小寫,都是固定的,一頁劇本大概可以換算成多長的電影時間,都是標準化的。毫不誇張的說,在好萊塢一個劇本如果不符合標準格式,那麼再精彩也會被直接丟進垃圾桶。
而國內目前劇本格式卻還沒有做到標準和統一,因為不同的編劇有不同的寫作習慣,所以導致出現了各種千奇百怪的劇本格式,場次有的寫阿拉伯數字有的寫大寫數字,有的是場景在前有的是場景在後……現在,終於有徹底解決劇本格式問題的方案了。
在海馬輕帆後臺,任何一個劇本文檔傳上來,都可以輕易轉換為符合廣電規范和標準的劇本格式,讓創作者再也不用在創作中被各種格式排版操作打斷思路,而且海馬輕帆還提供了一鍵切換中式標準和好萊塢式標準劇本格式的貼心功能,滿足不同影視體裁類型的需求。
這種規范和統一看似簡單,但一旦實現,影視工業化就有了向創作的其他環節滲透的契機。比如,海馬輕帆已經在通過技術手段很輕松地對規范化劇本進行數字化拆解,甚至一鍵導入到制片計劃軟體中。屆時,只要拿到劇本,每一頁劇本需要用到的物料、人力和場景,不需要人工統籌,就可以清晰可見。
當然,這種規范化統一從來就不可能一揮而就。海馬輕帆已經在探索中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接下來就需要整個行業形成普遍共識,共同推進,這對整個影視產業的影響必定是深遠的,潛移默化的。
目前,就創作形式來說,海馬輕帆已經覆蓋了從院線電影、劇集、網路電影到微短劇等各種不同的體裁類型;就功能來說,從劇本創作,到劇本評估,再到小說轉劇本等功能,海馬輕帆基本上囊括了影視產業鏈前端的整個內容創作階段。而就使用人群來說,影視投資方、制片人、MCN機構、導演、編劇、小說作者都是智能評估系統和智能創作系統的重度用戶,不同的用戶群體都能在海馬輕帆找到各自需求點的解決方案。
很顯然,海馬輕帆正在用科技推進著內容產業,技術創新的浪潮正使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創作、測評和處理內容。
做AI+文娛的探路者
事實上,作為海馬輕帆的創始人,劉笑逸本身就是一位知名編劇。她本科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研究生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MFA電影劇作創作,大學時期就已經開始從事劇本創作,並已經有《女神捕》《博物館奇妙夜》《俠客行》《不一樣的美男子Ⅱ》等眾多成功作品播出。彼時,移動互聯網浪潮下,各個行業暗潮湧動,機緣中,劉笑逸跨界邁進了移動互聯網領域,曾先後供職於創新工廠和百度,這段經歷,讓她親眼見證了移動互聯網的的飛速發展,也關註到了科技對於一個產業強大的助力作用。同時,讓劉笑逸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浪潮已到,任何行業都躲不過,文娛行業也不例外,順勢而為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隨後,劉笑逸在光源資本負責泛文娛的投資,這讓她能夠站在更高的視角和行業宏觀維度來看待整個產業和市場環境,思考一家商業化公司需要怎樣的壁壘和運作邏輯。而她此前一直思考的「科技+文娛究竟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這個問題的答案也開始變得清晰明朗。
劉笑逸認定,下一個科技的十年,一定是AI+場景應用。特殊的跨界經歷加上豐富的影視項目創作經驗,讓她最終將目光投向了科技+前端內容創作方向,經過方法論打磨、算法打磨、產品打磨,一次次推向市場和功能迭代,才有了現在的海馬輕帆。
事實證明,劉笑逸的思考和實踐非常具有著前瞻性。據華興資本5月底剛剛發布的《中國創新經濟報告2021》稱,人工智慧基礎技術和市場應用有望引領第四次科技革命,強人工智慧將在20年內逐步實現。而劉笑逸和她的海馬輕帆,無疑已經卡位在了AI+內容創作這條非常艱難但卻前景無限的賽道上,並用行業經驗和技術壁壘迅速奠定了自身的行業地位。
在海馬輕帆之前,國內完全沒有類似的落地應用參照物。NLP雖說在全球擁有較為廣泛的實踐,但在中國,可以說最了解中文娛樂文檔內容的NLP算法僅海馬輕帆一家。海馬輕帆NLP算法對於中文敘事文檔是獨創的,就功能而言,海馬輕帆與國外領先的NLP產品也基本上保持技術同頻甚至算法領先。
劉笑逸和她帶領的海馬輕帆無疑是這個行業的開拓者,在走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這無疑是互聯網技術結合產業現狀進行的一次創作模式的革新,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採訪中,劉笑逸反覆提到一句話,「用科技賦能內容創作」。技術邏輯或許龐雜,但驅動技術創新的邏輯卻很簡單,即用AI技術提升內容創作的效率和質量,優化影視創作和制作流程。
文娛產業正在加速進入「AI+時代」,劉笑逸向來相信內容為王,也同樣相信科技的力量。如今的海馬輕帆擁有海量的行業用戶和數據積淀,卻從未停止升級迭代的步伐,也從未停止探索AI+文娛的更多可能性,未來科技究竟能給內容產業帶來多大的變量,我們充滿期待,劉笑逸同樣充滿期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