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在多國多地持續開展新冠病毒溯源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應在多國多地持續開展新冠病毒溯源 科技 第1張

2月18日,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武漢開幕。開幕前,武漢洪山禮堂門口安排了一場「紅毯秀」,16位科學家經由紅毯步入會場。圖為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肖庚富(右)在走紅毯。新華社記者程 敏攝

中方完全滿足了世衛專家參訪的要求,武漢病毒研究所「沒有設計、制造和泄漏新冠病毒」,應把冷鏈作為新冠病毒溯源的重要線索……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多位專家回應了各界對新冠病毒溯源情況的關切。

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經得起科學和歷史查驗

「中國秉持公開、透明、科學、合作的原則,全力支持世衛專家組工作,完全滿足世衛專家參訪的要求。」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說,今年年初,世衛組織國際專家組正式來華開展病毒溯源全球研究中國部分的工作。中國讓世衛專家去了所有他們想去的單位,包括金銀潭醫院、華南海鮮市場、武漢病毒研究所等9家單位,會見了所有他們想見的人,包括醫務人員、實驗室人員、科研人員、市場管理人員和商戶、居民、康復的患者等。中外聯合專家組在武漢開展了為期28天的全球溯源研究中國部分工作。

今年3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發布了中國—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認為新冠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報告發布以來,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這份報告是一份很有價值、權威的、經得起科學查驗、經得起歷史查驗的報告。

曾益新表示,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中國政府一貫支持科學地開展病毒溯源,但是反對將溯源工作政治化。

新冠病毒為自然起源已成學術界普遍共識

新冠病毒為自然起源,這已經成為學術界的普遍共識。不久前,多位國際知名專家在《柳葉刀》上發表論文重申,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新冠病毒從中國實驗室泄漏的理論。

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武漢病毒所研究員袁志明強調,2019年12月30日之前,武漢病毒研究所沒有接觸、保藏和研究過新冠病毒;武漢病毒研究所從來沒有設計、制造和泄漏新冠病毒;目前為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職工和研究生,保持新冠病毒的「零感染」。

「作為生物安全等級、防護等級最高的實驗室,武漢P4實驗室在2018年正式投入運行以來,沒有發生過任何病原泄漏和人員感染事故。」袁志明說。

要「真求起源」,就應當拓展視野

要回答好「病源從哪裡來」這個重大命題,中國科技界盡銳出戰。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介紹,科技部組織中科院、高等院校、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研究團隊圍繞動物溯源、人群溯源、分子溯源、環境溯源等重點方向積極開展了科學溯源研究工作,目前取得了一些階段性進展。

「隨著多國科學家對新冠病毒溯源的持續研究,已經有多項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地的出現時間要早於先前的已知時間。」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專家組中方組長梁萬年說.

一系列新發現表明,新冠病毒存在人—物的相互傳播模式,其中,通過冷鏈傳播特別值得關註。

「冷鏈在傳染病傳播中的作用是一個新現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表示,流行病學上發現,冷鏈和病例傳播間存在密切關聯,一些冷鏈物品表面核酸檢測呈陽性甚至發現活病毒存在,讓證據鏈更加完整。

「如果病毒感染到冷鏈物品上,在低溫環境下,從一個地方輸送到另一個地方時,就可以造成跨地區的傳播。」王辰說,「目前國際貿易背景下,全球各地人員和物品往來,冷鏈環境下人—物的傳播,加大了病原傳播的龐雜性。在全球進一步的病毒溯源過程中,我們也特別建議應當將冷鏈作為一個重點溯源線索。」

王辰強調,病毒溯源過程是如此龐雜和多元,因此要「真求起源」,就不要局限視野,而應當拓展視野,這是全球各地應當進行多點、多方位、立體溯源的重要方向性問題。(本報記者王美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7月28日 第 10 版)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