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資料庫廠商PingCAP創始人劉奇:帶著KPI去做開源,大概率是搞不成的|快公司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對話資料庫廠商PingCAP創始人劉奇:帶著KPI去做開源,大概率是搞不成的|快公司 科技 第1張

「資料庫正在經歷一場劃時代的體驗式變革。」

這是資料庫廠商PingCAP創始人兼CEO劉奇的最新判斷,他以燃油車到電動車的變革相類比,「新一代汽車在大屏的可視化交互、強勁動力、自動駕駛、自我管理等眾多創新功能方面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新一代的雲資料庫在資源擴展能力、自動伸縮、可管理、自服務方面也正在發生類似的體驗變革。」

PingCAP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企業級開源分布式資料庫廠商,其主要產品是一款分布式關係型資料庫「TiDB」。據GitHub,截至2021年3月,TiDB 項目在 GitHub 上已總計獲得超過 27000 顆星,超 4200位開程式貢獻者,參與企業包括美團、知乎、小米、微眾銀行等眾多企業。

雲原生和開源是PingCAP身上的兩大最顯著標簽。

雲原生是指軟體應用的運行不再基於本地服務器,而是在設計應用時就以雲環境為考慮,以利用雲服務的靈活、彈性和分布式優勢;開源,即開放程式,代碼創作者在遵循相幹開源協議的基礎上,將自己開發的軟體程式向全世界公開,允許其他開發者進行自主學習、測試、修改、二次開發和傳播等,以協同方式改善軟體產品的質量和優化軟體功能等。

今年3月,開源首次正式被列入了十四五規劃發展綱要,這一原本局限於極客圈的詞匯寫入了國家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重大任務,「支持數字技術開源社區等創新聯合體發展,完善開源智慧財產權和法律體系,鼓勵企業開放軟體程式,硬件設計與應用服務」。

隨之而來,國產資料庫行業按下了開源加速鍵——5月,騰訊雲發布首款全自研分布式分析型資料庫TDSQL-A;6月,螞蟻集團自主研發的分布式資料庫OceanBase宣布開源,並成立OceanBase開源社區,阿裡雲緊接著宣布開源PolarDB for PostgreSQL。

根據全球資料庫管理系統排名網站DB-Engines的數據,開源資料庫的流行度逐年上升,從2013年1月的35.53%上升到目前2021年7月的51.35%,並在2021年1月首次超過了商業資料庫。與此同時,截至2021年7月,開源資料庫的種類數量達到了193個,超過商業資料庫的180個。

最近,鈦媒體採訪了PingCAP CEO創始人劉奇,高級副總裁朱巍。主要聚焦在以下幾個話題:開源為什麼越來越火、如何解決開源的商業化難題,以及作為PingCAP的主要客戶群,金融行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以下為鈦媒體採訪PingCAP兩位負責人的採訪速記,略經鈦媒體編輯:

帶著KPI去做開源,大概率是搞不成的

問:開源為什麼越來越火?阿裡和華為都已經入局開源,巨頭做開源和Pingcap從原生的第三方起步有什麼差異?

問:開源為什麼越來越火?阿裡和華為都已經入局開源,巨頭做開源和Pingcap從原生的第三方起步有什麼差異?

劉奇:開源是我們的起點,可能在另外一些地方,開源是他們的KPI,這個差別我想我不用展開太多,大家自己能感受到。

很久以前,我們內部有一個說法,「開源是我們堅持的長期戰略」。戰略和KPI有什麼區別,舉個例子,今天我有一筆預算,預算不太夠,我可能一部分選擇用來做開源,另外一部分選擇做客戶。這個時候你在內部就會遇到挑戰,這個預算到底怎麼花呢?

如果開源是戰略,不好意思,所有其他東西通通為開源讓路,但是如果是KPI,不好意思,開源一邊站。隨著時間的積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長時間下來差別就很大了。所以外面有一個說法挺有意思,說PingCAP是真開源,真開放。大家可能也聽過另外一種開源,叫KPI開源,KPI開放。

到底什麼是開源,開源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很多的理解認為開源就是把代碼往那一放(Source Open不等於Open Source),就覺得這就是開源,實際上來說,這個代碼只是一個載體,今天可以看到我們整個運營的體系,整個開發的體系完全建立在開源上面。

舉個例子,比如剛才我們提到了一些別的開源項目,這些開源項目一天有多少個PR在合併,一天又多少個討論在上面進行,它只是一個代碼同步工具,還是說它真的是一個代碼的協作平臺,是一個人和人之間的連接和協作平臺,我覺得這個是它非常本質的一個差別,就是我們到底把開源放在什麼樣的位置。

我們也知道業界裡面有一些廠商常常說:「我們第一次開源了,我們又一次開源了,這一次開源我們是認真的」。

問:國內此前鮮有成功的開源案例,PingCAP為什麼堅持開源?

問:國內此前鮮有成功的開源案例,PingCAP為什麼堅持開源?

劉奇:一路走過來坎坷辛酸也挺多,現在的開源環境是越來越好,國內的大廠做的也越來越好,這一點我們也是非常認同,我們也希望這個趨勢能夠很好的維持下去。我們確實是經歷了過去六年多,前面四年也沒人信,可能也就是到第五年有一部分開始信,到第六年有很多人信。因為以前在中國沒有成功的開源案例,大家對於這個事情總是會帶著各種各樣的有色眼鏡或者帶著一定的疑問去看。

我覺得我們一路走下來有幾個事情挺重要,第一個創始人是真的信仰,進而我們吸引的員工也都是信仰的員工,你不信仰這件事情100%搞不成。我為什麼說KPI開源是不靠譜的,因為這個需要很長時間的堅持。通常如果一個開源項目只是說我希望這個開源項目帶來多少流量,今年產生多少收入,到明年的時候這個項目至少有50%的概率要拜拜,後面再換新的一任,一看這個ROI不太行,這個項目就徹底拜拜了。

所以在一些大廠的裡面做開源項目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大概活不過三年,因為每年都有KPI考核,不滿足,後面就換領導了,換了一任新領導,又是一個新的想法,再換一任,又是一個新的想法,它不具備可持續性。

只有真正的信仰和堅持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好,如果大家在做開源這件事情的都是帶著KPI去做,我覺得這個事大概率是搞不成的,方向是不太對的。一定時候早期的開源項目,有一點點公益性質,因為開始的時候它跟商業結合沒有那麼快,也沒有那麼緊,到後期才創造商業價值。

開源的商業模式,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偉大的商業模式,它是優先創造社會價值。當一個開源項目被廣泛使用的時候,被那麼多公司使用的時候,它其實已經創造了很多的社會價值,進而我們在商業上面提供我們自己的商業服務,然後在廣大的社會價值裡面萃取了一部分商業價值,所以我覺得它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模式。

雲是開源實現商業化的基礎設施

問:開源和商業化之間您認為它的關係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雲是一個開源商業化非常好的依托方式?

問:開源和商業化之間您認為它的關係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雲是一個開源商業化非常好的依托方式?

劉奇:其實在雲之前,或者更早一點在RedHat之前,大家對於開源的商業模式能不能成功,一直是存疑的。在RedHat之前,如果我們想定義一個成功的開源,比如我們希望做到以百億美金為基本單位,在RedHat之前是沒有找到這樣的公司的。

為什麼今天開源會有更多成功案例的出現?我覺得關於雲的基礎設施很重要。

舉個例子,我們如果想要免費的水,你可以自己挖一個井,無非是挖多深的問題,怎麼去做消毒的問題,怎麼去做水的治理的問題。但實際上,有了雲之後就沒有人再願意為這些基礎設施自己去維護,自己去造一個水,自己去挖一個水井,大家更傾向於訂閱和租賃的方式,就像今天我們的SAAS系統和SAAS軟體,都是用服務的形式交付的。

RedHat最早的時候推出來的訂閱服務本身就是一個服務,有一個詞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我覺得這句話講的非常本質,軟體的本質是服務。Cloud本身的好處是什麼呢?可以讓大家使用這個軟體的時候做到真正的Self Service,我們可以很輕松地自己去做服務,我可能點兩下就能開通一個資料庫服務,我自己就直接充值了,就直接消費了。

這裡面跟開源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是這樣的,對於一個服務或者一個軟體來說,我們需要跟用戶建立非常深刻的連接,建立連接的前提是說我們要能夠滿足他未來對於需求的理解,甚至是當用戶對自己未來需求的理解還不是那麼清晰的時候,他就可以自己去改一部分開源的代碼,看看這個東西改完之後到底是不是滿足我未來的需求。

這對於傳統的閉源軟體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很多時候客戶因為他自己也需要創新,他並不能夠完全很清晰地知道我這個創新是不是一定能成功,是不是一定走到哪一步。這個時候有沒有一個方式可以幫助客戶實現一些更加快速的驗證和試驗?開源天然就有這個優勢,它在連接、協作、快速透明的高效溝通都有明顯的優勢。

另外,當我們熟悉了一個東西的時候,天然是很有依賴感和安全感的,特別對於開源軟體,因為我能看到一切,我能透明看到所有東西的時候,我是很有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接下來在雲上面去做,我這種安全感和信任感是可以傳遞、延續的,就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所以開源在雲端一定程度上相當於把信任和連接傳遞過來了,很自然的完成了一個開源到商業的轉化。

大型金融機構離雲非常近

問:作為TiDB的主要客戶群,國內現在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問:作為TiDB的主要客戶群,國內現在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朱巍:國內的金融行業,大家以前覺得比較傳統,但是現在金融行業也在發生一些變革,比如說很多金融行業都開始講智能獲客,實時變現。比如我們的客戶銀聯就用了TiDB,把24天到30天的交易數據做實時的分析、處理。這些需求就是數字化轉型在金融行業推進的一個驗證。

過去我們有一個印象,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金融機構離雲是很遠的,但是今天實際接觸採訪一些金融機構,他們雲的規劃已經是完全完備,而且有些已經走的很堅決,很紮實,他們現在的問題更多是怎麼能夠上雲,上的更安全,更加方便,更加輕松。還有能不能有一些雲中實在的解決方案,因為雲現在都是帶品牌的,所以他們一方面在適用各種品牌,考慮多雲戰略。

另外他們也想說能不能有雲中立,比如資料庫,因為數據是最容易發生綁定的。比如我的數據上了某一朵雲,我想再撤下來就比較難,他們現在關心的是這些問題。為什麼會跟我們探討比較多?一個因為我們是雲原生,另外一個我們是雲中立,在美國證明了我們可以跑在三朵不同的雲上,客戶的數據不依賴任何一朵雲,我們在中國也可以做更多的事,尤其是在借助雲原生提供多雲的能力方面。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蔡鵬程)

更多精彩內容,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