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跡天氣商業轉型 企業級服務沒那麼簡單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互聯網產品的轉型中,我尤其感興趣的一個領域是工具類應用的轉型。所謂工具類應用,就是解決用戶某一方面的需求的應用,比如美圖秀秀是為了把照片處理得好看,墨跡天氣是讓用戶最快捷的獲取天氣信息等等。

搜狗CEO王小川曾對工具型應用做過這樣一個有意思的形容,他把工具型應用比作「扳手」:「扳手在互聯網時代不能僅僅只承擔‘擰螺絲’的需求」。但是,工具類應用和平台類應用相比有著明顯的問題:使用頻次低,導致用戶使用時間短,很難對用戶形成明顯的黏性,這使得用戶忠誠度相對比較低,容易導致用戶流失。以美圖為例,美圖月活躍用戶總數同比下降7.6%,美顏相機、美拍下滑幅度高達23%和13.8%就是這個原因。

墨跡天氣商業轉型 企業級服務沒那麼簡單

所以,工具類應用特別注重轉型,不斷探索如何進行轉型,一方面對用戶形成更強的黏性,另一方面是構建起自己的競爭壁壘。

工具類應用轉型三條路:做社區,做內容,做服務

總結起來,工具類應用轉型有三條路徑:做社區,做內容,做服務。

美圖秀秀轉型的路徑,是All in 社交平台,其今年9月推出的最新版本直接將社區放在首頁,而將工具模塊放在了頂部。美圖公司創始人兼CEO吳欣鴻甚至將這個轉型形容為「十年以來的最大改變」。不過,做社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關係鏈,需要改變用戶的習慣,當年支付寶強行做社交折戟就是一個教訓,現在看美圖秀秀做社交能否成功尚難預料。

炒股理財類APP轉型做資訊類內容,是做內容方面的案例;搜狗輸入法做瀏覽器、搜尋則是工具類應用做服務的典型代表。王小川對從工具到服務的形容比較有意思:「扳手在互聯網時代不能僅僅只承擔「擰螺絲」的需求,扳手在具體的使用場景中,施工人員可能會抱怨太磨手(假設市面上還沒有手套),這時候扳手可以結合用戶需求、具體使用場景做手套,更好的滿足用戶使用場景。」

墨跡天氣商業轉型 企業級服務沒那麼簡單

值得說的是,墨跡天氣則同時做了三條路的探索。做社區,推出時景社區,眾多用戶上傳海量實時、真實的圖片信息,目前已經是國內最大的實時天氣社區;做內容,墨跡天氣圍繞天氣做了很多精細化的內容,如溫度、濕度、AQI、短時等各個細分維度的天氣、空氣內容,上線AI寫天氣,每天產出15000篇天氣新聞內容,區域覆蓋到國內四百多個城市的所有區縣級行政區;做服務,推出圍繞天氣的各種服務指數,覆蓋了釣魚、穿衣、洗車、護膚、治感冒、運動、紫外線等天氣服務。

可以這麼說,工具類應用轉型的這三條路徑,基本涵蓋了人的最基本需求:人連接人(社交),人連接信息(內容)和人連接服務(服務),只是不同的工具需要結合各自所覆蓋的場景,做相對應的轉型探索。

墨跡天氣還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上面說的三條路徑,都是針對to C的,那麼還有沒有其他路徑可走呢?

答案是肯定的,同樣是墨跡天氣,開辟出一條新的轉型路徑:企業級服務,即為企業提供氣象服務。

以墨跡天氣和餓了麼的合作為例,墨跡天氣為餓了麼提供短時預測為主的定制天氣方案。具體來說,餓了麼有一個服務叫做「準時達」,承諾在約定時間內為用戶提供餐品送達服務,超時則賠付紅包。平時天氣好的時候還好,如果遇到惡劣天氣,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墨跡天氣提供的2小時短時預測,可以讓餓了麼根據天氣的變化預估送餐時長、制定騎手的賠付策略、調度運力,而中長期的預報則幫助餓了麼進行中長期的績效預估等等。

墨跡天氣商業轉型 企業級服務沒那麼簡單

這里面的運力調度,需要特別說一下,因為它和天氣的情況也密切相關。外賣的用戶需求量和天氣情況有直接的關係,一般天氣越不好,用戶越不願意出去到店吃飯,而是選擇外賣。所以,晴天和雨天的時候,外賣平台需要安排的運力也是不一樣的,墨跡天氣提供的氣象服務對於外賣平台的運力調配非常重要。

據了解,墨跡天氣已經拿下了國內所有外賣行業訂單:為餓了麼、美團、大眾點評等外賣行業提供氣象解決方案,而且正在進一步擴展到整個末梢物流配送行業,點我達、新達達-京東到家等也都在使用墨跡天氣提供的服務。

實際上,天氣對於很多行業和企業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墨跡天氣在天氣上所積累的核心能力,讓其具備了「天氣+」的基礎服務能力,可以將其擴展到更多行業。例如,網約車、車聯網、物流、保險、旅遊、航空以及電力行業、甚至是政府單位,都有「天氣+」的需求,這讓墨跡天氣開辟的這個新路徑有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思維轉換很重要,「數據+技術」是能否持續的關鍵

墨跡天氣做企業級服務,為工具類應用提供了一個轉型的新維度。最近一年,隨著to C的消費互聯網流量紅利遇到瓶頸,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瞄準to B的產業互聯網機會。無論是騰訊進行組織架構調整,進軍產業互聯網,還是京東金融改名京東數科,要做企業級服務市場,都是如此。

不過,從to C到to B,要轉變的地方實在太多。簡單來說,思維轉換很重要,而「數據+技術」方面的能力是能否持續的關鍵。

墨跡天氣產品總監那任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談到了這種思維的轉變。面向C端的工作模式是:訪談、調查用戶需求,上線灰度測試,再根據使用反饋,調整正式版本,「有迭代的過程」。而面向企業,則需要提供 「完善的產品」,必須摒棄一些「隨性」。

同時,對於「數據+技術」的運用上也不一樣。C端的商業模式,是依托自己的「數據+技術」,為用戶提供產品或服務;而面向B端的企業級服務,則需要將「數據+技術」方面的核心能力開放出來,賦能給企業客戶,從競爭思維到開放思維,需要思維上的轉換。

墨跡天氣商業轉型 企業級服務沒那麼簡單

而且,企業級服務對於「數據+技術」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在這方面有真功夫。以墨跡天氣為例,之所以能拿下所有外賣平台的氣象服務,就和其在「數據+技術」上的長期耕耘密切相關。

據了解,在數據上,從塞班那個年代,墨跡APP創始就開始積累數據直至今日,原始數據全部保留。墨跡的數據主要來源於三方面:第三方氣象組織、各種設備傳感器和時景社區。拿時景社區來說,每天約有十萬天氣照片上傳,總氣象圖片資源達億級,墨跡天氣在這方面做到了to C和to B的融合。

在技術上,墨跡天氣在數據分析、算法模型、去噪技術、外推技術等方面都積累了比較強的能力。以拿下外賣平台氣象服務最重要的短時預報為例,就需要算法模型和算法做到方面的技術,算法模型方面有深度學習圖像去噪算法(CNN網路)、深度學習圖像外推算法(RNN循環網路)、機器學習雨雪分辨模型(SVM支持向量機分類)、模式預報數據融合等;算法做到有Google Tensorflow 深度學習框架、Caffe 深度學習框架、Opencv 圖像處理庫、Sklearn 機器學習庫等。

再舉個形象的例子,墨跡天氣的時景社區雖然積累了龐大的數據,但是如果沒有其在AI圖像方面的強大技術,就無法對用戶上傳的照片實施自動識別,發現天氣現象和災害性天氣。

最後總結一下,工具類應用的轉型,除了面對to C的做內容、做社區和做服務之外,墨跡天氣的轉型實踐提供了重要啟示,即可以在企業級服務的藍海中掘金。只是,企業級服務市場雖好,也需要思維的轉換,以及「數據+技術」方面的深厚實力,並不是「想做就能做」,而業務轉型中也會遇到比如教育及培育市場的時間成本、市場認知度的確立、政策層面限制等問題,對於企業來講都是機遇和挑戰並存。順便再多說一句,聽說墨跡天氣的B端服務正在進軍航空領域,而目前國內航空領域的氣象服務大多採用的是國外公司。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