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小智 徐川
來源:InfoQ(ID:infoqchina)
2019 年伊始,社交巨人騰訊正式宣布成立技術委員會,計劃在未來發力內部代碼的開源和協同,投入更多資金和精力在技術建設上。BAT 三家里一直被詬病技術建設落後的騰訊,終於開始補足自己的短板。這會對騰訊自身帶來什麼?又會對整個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騰訊成立技術委員會
騰訊技術委員會於 1 月 4 日正式成立,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技術工程事業群總裁盧山和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兩名騰訊總辦成員牽頭,幾大事業群的技術負責人悉數進入技術委員會決策圈。
這也代表著自去年 9 月宣布的架構調整終於落地。當時騰訊總裁劉熾平發布全員內部信,宣布成立騰訊技術委員會,但並沒有宣布更多細節以及負責人選。
據了解,技術委員會同時下設「開源協同」和「自研上雲」項目組,計劃在未來發力內部代碼的開源和協同,並推動業務在雲上全面整合。
據悉,區別於騰訊在過去對外開源所採取的「自下而上」的推進節奏,技術委員會的成立預示著騰訊希望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動內部開源協同,以幫助減少代碼的重復開發,提升項目推進效率。與此同時,騰訊也希望通過技術委員會統籌內部研發工作在雲端深度整合,加速雲上配置一體化,並作為後續工作重心持續推進。
備受詬病的騰訊技術建設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引起過熱議:當下2018年)騰訊的技術建設是否處於落後同體量公司的狀態?
從不少高讚回答透露的信息量來看,騰訊內部的技術建設的確問題多多。InfoQ 曾跟其中一位答主進行過深入交流,了解了他對騰訊技術建設的愛之深、責之切,這里將部分內容摘抄分享。對全文感興趣的同學可在公眾號後台回復關鍵詞:「建設」,獲取全文。
• 研發體系,落伍一個時代:沒有統一框架,各組自造輪子;代碼管理系統邏輯混亂 Bug 多;開發中的單元測試、A/B 測試缺乏;內網隔離,Linux 不得入域。
• 技術領袖,2012~2014 的出走:在騰訊和 MSN 大戰期間,從微軟挖來不少人才。然而,這些人才,在 2012 之後,卻一個一個地離開了, 連 CTO 都走了。
• 喜歡招聘研究型技術人才:騰訊偏愛研究型人才,談起技術卻喜歡用「技術必須服務於業務」來搪塞,學術型人才跟工業產品之間脫節嚴重。
• 企業 IT 部門權力過大:該部門在騰訊內部不僅關聯到內網環境,而且在開發、測試、部署、發布方面都有很大的話語權。
騰訊一直缺少 CTO 來主抓技術,導致欠下了非常沉重的技術債:
• 缺乏代碼規範,包括開源代碼在內都 Bug 多多;
• SVN 主導,對 Git 支持非常有限;
• 開源文化落後,幾乎所有的基礎框架都沒有內部開源;
• 技術支持不足,內部之間敝帚自珍,數據技術不互通。
技術是科技公司的地基,建在沙地上的高樓有傾覆的危險,欠下的技術債遲早要還,而騰訊的選擇是:當下。
要解決這種技術建設問題,只有從組織架構入手。
前幾天,一篇《我如何成了騰訊架構調整的炮灰》的文章在網路上廣為流傳,文章中就提到,原本由天天 P 圖團隊集成到騰訊雲上的人臉融合技術,因為架構調整而被取消服務,最終導致創業團隊正常業務無以為繼,淪為犧牲品。這可以認為是缺乏一個可以快速響應變化同時保持服務穩定的技術中台,而恰好是技術委員會要解決的問題。
這次新推出的兩個項目組,開源協同可以認為是打破數據牆與組織牆,讓不同部門間可以進行方便的代碼共享;自研上雲,則可以認為是騰訊內部的技術換代,從傳統互聯網技術全面切換到雲計算時代技術。
完成這兩個項目之後,梳理出整個集團的技術地圖,才可以建設技術中台,選擇集團中最優秀的技術,打造集團的技術基礎設施。
互聯網技術換代進行時
上周,任正非簽發公開信宣布華為要全面提升軟件質量,視高質量代碼為尊嚴和個人榮譽,同時也要對歷史代碼進行重構。騰訊和華為選擇這個時機進行代碼重構和技術中台建設,正好切合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趨勢。
這個趨勢我們已經分析過很多,就是以 Docker 和 Kubernetes 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2017 到 2018 年,Kubernetes 取得容器編排戰場的勝利,這個趨勢就沒有什麼疑義了,它會是今後技術發展的主流。
騰訊和華為都已經有超過20年的歷史,它們曾經的軟件技術支撐了它們過去的榮光,現在,是時候進行換代,擁抱新的技術了。
騰訊一直在強調自己的願景:成為一家受人尊重的偉大公司。但受人尊重的一個前提是:尊重他人。成立技術委員會,就是認識到技術重要性,並真正尊重技術的開始。這樣的騰訊,也會收獲來自開發者的尊重。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