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https://s.w.org/images/core/emoji/15.0.3/svg/2764.svg)
11月15日晚間,中國新能源產業龍頭寧德時代發布了定增預案修訂,下調定增金額,宣布定增募集不超450億元,定增所得的資金將用於新的鋰電池生產基地建設、儲能鋰電池研發生產以及先進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等。作為中國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寧德時代這一消息引起市場關註。
圍繞這一定增背後的議論主要在兩個方向,一是寧德時代拋出「較大額」融資,「圈錢」效應明顯,會不會對市場造成影響?二是450億的融資數額較大,有這個必要嗎?
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不僅是二級市場投資者,更是整個新能源產業關心的問題。要回答這兩個問題,需要以更宏大的戰略視角和更長期的時間維度來切入。
判斷此次寧德時代拋出的融資會不會對市場造成影響以及必要性,背後的本質是要看融資對寧德時代是不是必須的,以及從長期看是不是對公司及產業是有益的。
事實上,這次的450億元的定增看似數額依舊較大,但對於寧德時代這樣重資產企業,近一年上千億基地建設資金需求來說,定增的數額更是談不上大。
在全球範圍內,寧德時代雖然在動力電池領域市占率達到30.1%,但護城河並不是那麼的高深,緊隨其後的LG市占率達到24.8%,且即將進行高達120億美元(約766億人民幣)的巨額IPO融資,寧德時代時刻面臨被趕超的危險。
要知道,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全球滲透率正在爬坡階段,而電池是所有新能源車企最重要的產業環節,可以說哪裡有強大的電池產能和相幹產業鏈,誰就有強大的新能源車產業鏈。
從這個角度看,寧德時代與全球電池廠商的競爭,背後其實是中國新能源產業鏈與全球其他國家的競爭。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戰役」。
理解了這個邏輯,也就能看懂寧德時代這次的定增。顯然,全球電池產業的話語權爭奪還在繼續,我們期待寧德時代接下來的答卷。
強敵環伺,寧德時代必須加足馬力往前跑
《增廣賢文》中有記載,「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比喻,學習要不斷進取,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後退。
而放眼商業史上,同樣也是不進則退。
諾基亞,曾經功能手機時代的王者,「N9」系列更是曾引領手機的風潮。而在智能手機時代,卻早已沒有了諾基亞的身影。
市場總結多條諾基亞失敗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對市場變革反應過於遲鈍,過於沉溺於自己過去的輝煌中。」
在能源領域,當新能源逐漸成為主流,新能源市場的競爭,也已經不是持久性的馬拉松,比誰活的更久,而是一場不進則退的戰爭,當你原地踏步,夢想躺平之時,或許已經被對手所超越。
2021年上半年,國際能源動力電池市場份額中,寧德時代的市場占有率為30%,居於市場第一,其身後:LG市場占有率24.8%,松下14.7%、比亞迪6.9%、三星SDI5.3%和SK創新5.1%。
從市場占比,看似寧德時代的市占率很高,但是,排在身後的LG已經開始大動作。
由LG電池業務剝離而來的LG能源解決方案公司,已在韓國交易所申請IPO,120億美元(約766億人民幣)募資,來加強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布局,同時,LG能源已在美國建廠,擁有補貼優勢。這樣看下來,寧德時代的領先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強敵環伺下,寧德時代倍感壓力,時刻有被超越的風險。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價值鏈的關鍵環節和核心部件,市場需求持續強勁。GGII數據統計,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為186GWh,同比增長45.3%;GGII數據預計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提升至20%以上,動力電池出貨量將達到1,100GWh,正式邁入「TWh」時代。
由此來看,在強敵環伺以及動力電池的需求猛增背景下,寧德時代的定增顯然是必要的。
通過資金的投入,此次定增所規劃項目順利投產,可能將讓寧德時代在原先規劃產能的基礎上再次翻倍。抓住時代的變革,通過擴大產能搶占市場,寧德時代才能增長市場份額,才能在新能源領域不重演諾基亞的悲劇。
此外,商業上講究雙贏共贏,而不是所謂的零和博弈。
在國內市場,寧德時代為上汽、一汽、吉祥、宇通、北汽、蔚來、小鵬等車企配套動力電池產品;在海外市場,公司與特斯拉、BMW、戴姆勒、標致雪鐵龍等國際車企品牌深化合作。寧德時代目前已擁有世界範圍內最廣泛的車企合作夥伴,每四輛車就有一輛搭載寧德時代電池。
寧德時代一家全球市占率是韓系三強之和,如果寧德時代躺平,還沒有中國企業能夠與韓系電池企業抗衡,我國就要面臨蜀中無大將的地步,到那時誰來替我國電池行業征戰沙場?
所以,為匹配世界新能源更多夥伴的需求,保持較高的市場份額,寧德時代必須投入資金來保證自己的技術和市場地位,從這點上來看,定增顯然也是重要的。
在商業領域,勢能積累到一定的臨界點,就是如何謀勢馭勢、借勢而進,只有把優勢最大程度挖掘出來,才能超越競爭對手。
深知自身情況的寧德時代,在8月13日就曾做出582億元的定增預案,用於多個動力電池項目的建設。不過,當定增方案出來時,市場一度質疑寧德時代「過度融資」會「抽血」二級市場。因為寧德時代的市值破萬億過大,並且相幹寧德時代概念股又比較多。
但是,寧德時代的定增對象是特定的投資人,「抽血」是有限的。並且從8月13日至11月15日,近2個月時間,寧德時代漲幅達23%,寧德時代概念指數也漲了6%。
寧德時代一步一步成長為創業板的市值一哥,其實在它的成長過程中,從相幹投資股東以及「寧德時代概念」或者整體市場來看,寧德時代是有很大的拉升作用。
因此,市場已經學會理性看待和理解寧德時代的定增,給出了一些態度。而這次定增450億元的消息,市場或許也能理性看待。
「補鏈」、「強鏈」,背後新能源產業優勢之爭
2030年前,我國的碳排放要達到峰值目標,2060年前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是我們踐行社會持續發展的必要路徑及戰略方向。
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新能源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新能源中,鋰電池是碳中和的牛鼻子,儲能和動力電池關係到各行各業、千家萬戶的使用。
寧德時代的董事長曾毓群在高工鋰電電動車年會上曾發言談及新能源的三個方向:以可再生能源和儲能為中心,為新能源事業做貢獻;以動力電池為核心代替傳統石化能源,減少碳排放;加大電動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應用場景。
在碳中和背景下,看寧德時代此次的定增募集項目,恰恰對應了曾毓群所提倡的新能源的三個方向。
以寧德時代定增布局儲能行業來看,發電行業作為碳減排的重方法域,需要提高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占比。然而,新能源發電不穩定與電網所要求的穩定性之間存在一定矛盾性。
而儲能電池成為解決清潔能源發電消納問題的重要工具,市場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今年以來,為推進儲能行業發展,國家已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個政策。
從碳中和的角度來看,寧德時代通過定增布局抓住了發展機遇,同時加持產業發展也響應了國家「雙碳」目標。
此外,全球貿易形勢不斷演進,貿易摩擦時有發生,中國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這揭示了「補鏈」、「強鏈」的重要性。
如何「補鏈」、「強鏈」?
「強鏈」,就是進一步鍛造長板,讓長板變得越來越長,增強發展主動權,比如在發展提升5G、新能源等領域產業鏈,保持產業鏈完整;「補鏈」就是補齊短板和弱項,確保關鍵時候不「掉鏈子」。
從新能源的產業產業鏈上來看,寧德時代顯然是提升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環節。新能源產業的完善和發展,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電池產業鏈必不可缺。
馬斯克憑借特斯拉的巨大市值成為世界首富,而特斯拉的成功離不開中國這個新能源汽車的最大需求市場,同樣離不開全球第一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
有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在2021年已為特斯拉提供了5.7萬臺新能源汽車電池,占特斯拉國內份額的47%。
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很大程度上是看上了寧德時代為代表的動力電池上的產業優勢。
一個事實背景是,在與寧德時代合作之前,特斯拉一直與日本電池供應商松下合作,松下的生產跟不上特斯拉的訂單需求,這導致特斯拉的汽車無法按時交付,造成了大量的成本投入與資源浪費。
寧德時代的產能產業優勢恰恰幫助特斯拉解決了這一痛點。這背後與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密不可分。隨著鋰資源產業需求增加,鋰礦稀缺性遞增,鋰已經成為了戰略性資源。而寧德時代在上遊鋰礦資源上與多家公司有合作,並且自身也花大資金購買了鋰礦,保證了鋰資源上的供給。
而在中遊,得益於寧德時代的定增,寧德時代生態圈的產能預計也得到擴張。在寧德時代定增項目募資拉動下,中上遊市場共振,鋰電池的全生態產業鏈幾乎都能受益。
所以,既有動力電池產能又能推進產業鏈發展的寧德時代,能吸引特斯拉的目光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汽車是產業鏈縱深最廣的行業,以寧德時代為首的鋰電這個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零部件產業鏈在中國具有先發優勢,吸引了特斯拉等巨頭來華建廠,進而吸引了產業上下遊的大規模投資。當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在國內進一步完整發展,對國家的經濟推進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由此來看,寧德時代的定增不僅僅是趨於自身,更是結合國情順應時代趨勢發展下的大布局。
在這個資訊化、全球化、相互連接的產業時代,商業的勝利只是一時,堅持價值觀、探索硬科技,推進產業鏈發展以實現雙贏,這樣的企業未來的價值或許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