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這一年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騰訊是以勝利者的姿態輕鬆步入2018年的,這家中國擁有最多用戶的互聯網公司在這一年將迎來自己的第二十個年頭。

在卸下或者淡化了「抄襲者」的惡名之後,馬化騰重拾了自己超級產品經理的角色,帝國的另一位明星式人物張小龍替他延續了這樣的風格,而pony馬則依然保持著自己在深南大道10000號每兩周舉行的總辦會上的權威——這位內斂的潮汕人信奉「灰度」管理哲學,這樣的價值觀讓他的下屬有了充分的主導權,但又在他的影響之下。

騰訊這一年

01遊園

好消息跟隨著2018年新年的鐘聲而來——騰訊的股價在一月的最後幾個交易日迎來了高峰,476.6元的股價讓騰訊市值高達4.5萬億港元,一度超過還沒醜聞纏身的Facebook。

事實上,即使是在後來股價的下挫過程中,騰訊依然向投資者交出了不錯的財務報表。

最新的2018年三季報數據顯示,這家體態龐大的巨頭在9個月里收入人民幣805.95億元,淨利潤達到了233.33億元,這一數據比去年同期增長三成。

國民軟件微信繼續保持著霸主的地位——月活10.82億的體量足以讓大部分的應用軟件望其項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微信支撐起了騰訊向前大步走的重擔,即使是在其宣布全面擁抱產業互聯網的當下,即使是從營收的角度來說微信尚未達到一定的體量,但封神後的張小龍,一言一行都足以影響騰訊的「人設」,而在此前,馬化騰是這家萬億市值公司最為重要的「符號」。

當然,馬化騰有更重要的「任務」在等著他。

11月2日,很少接受電視專訪的馬化騰出現在央視財經頻道,對著鏡頭自稱「自己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受益者之一」——這一年馬化騰出現在公眾視野里的次數明顯高於往常。

最引人註目的一次是,馬化騰在去年一個重要的日子里,走進了人民大會堂。這場名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大會上,他和馬雲、李彥宏同期被列入了「改革先鋒」的表彰名單。

這位被冠以「互聯網+行動的探索者」的數字英雄兼商人,多次表態「改革開放是人類的奇跡」,而自己的成功「首先歸功於時代」。

這應該是騰訊20周年,也是在2018年獲得的最為重要的一個生日禮物,由此延伸的是,騰訊拋出了要成為「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的遠景使命。

而在此前,騰訊宣布開啟歷史上的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這也預示著這艘行駛中的巨輪,做出了重新選擇航道的決定——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向升級。

船長在深夜向全世界發出詢問:

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這樣的場景,就像當年那個15歲的初三學生,用天文望遠鏡向茫茫的宇宙尋找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一樣。

但他可能並不是真正需要答案——在天文愛好者的世界里,未知是永恒的主題。

02、驚夢

騰訊這一年

但現實世界留給「做夢愛幻想」的小孩並沒有太多的空間——客觀來說,除去那些摻雜了太多因素的榮譽之外,2018年的騰訊在弱冠之齡更多的是陷入了一種無力感。

慶祝股價新高的掌聲還沒有完全安靜,做空的炮火卻在那一刻拉響了引線。不否認2018年對於很多的上市公司來說,遭遇到的是一個與熊為伍的環境,但騰訊的下跌卻格外令人關注。

最令市場不安的是騰訊第一大股東Naspers在初春做出減持的決定,這也是這位騰訊堅定的支持者第一次賣出騰訊的股票。

在一片嘩然聲中,Naspers回應稱「依然看好騰訊前景」,但這一步用腳投票的行為遠勝於一萬句讚美聲。但如果我們站在今天的這個時間點來看,南非人似乎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騰訊的股價在隨後的七八個月里,跌幅超過四成,最低點落於251.4元——南非人在高位套了現。

如果說股價的數字變化只是騰訊這一年浮沉的表面現象,那麼暗藏深處的中國互聯網競爭角鬥,便變得撲朔迷離。

中國並不缺少深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BAT看似平靜的格局背後,有多少人在試圖重新進行座次的重排。

京東在挑戰阿里,百度處於焦慮中,而騰訊則遭遇了今日頭條的襲擊。

無論是年初的「互訟官司」還是對抖音的圍剿,這家中國最大市值的互聯網公司像是一位倉促上陣的將軍,或許是長年的馬放南山,士兵們已經生疏了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戰鬥。幾番爭奪下來,非但在場面上沒能鎮住對方,在關鍵的短視頻領域還越輸越多。

這種勢能上的壓力,讓騰訊一邊明里暗里「封殺」快手、抖音、火山小視頻,另一邊迅速推出了13款短視頻,試圖用「賽馬」的方式發起圍攻——戰術的背後,掩蓋了不是騰訊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壓力感。

《騰訊沒有夢想》、《微信的1984時刻》記錄了騰訊一次次的失落和難堪,雖然再沒有十八年前《「狗日的」騰訊》令人震驚,但十八年後,騰訊難言「又是一條好漢」。

不確定性從來沒有遠離過眼下這個處於紛繁變化中的時代,作為中國互聯網第一代的「幸存者」,即使是那些騰訊最忠實的擁護者,也不得不承認類似「機會主義」這樣的原始競爭手段,從來沒有被騰訊放棄過,雖然如今的騰訊已經大到要渴望「世界的尊敬」。

可是再宏達的理想,已經輕易地被譬如「遊戲被禁」、「封殺競對」等此類的現實所拉回,而一位騰訊彩票部門的負責人在2018年「消失」之後,至今尚無公開消息。

03、尋夢

騰訊這一年

馬化騰是騰訊QQ秀的第一批用戶,他曾經在QQ商城里,把自己裝扮成一個留著一頭長髮,戴著墨鏡,身穿緊身牛仔褲的牛仔形象。

吳曉波在《騰訊傳》里洋洋灑灑地對此寫道:一個人在虛擬世界里對自我身份的認定,也許正是現實生活的倒影。

從騰訊創業的第一天起,這家公司就鮮明地被工程師文化所統治,馬化騰和張志東們都極度迷戀技術的力量,並對「技術驅動」這一信念深信不疑。

但,就是從QQ秀這一產品開始,騰訊內部開始升騰起市場的力量:這是第一款由市場部主導而非技術部門主導的成功產品。直至現在,「誰提出,誰執行」的產品經理人制度成為騰訊最為重要的前進基石,由此帶出了「賽馬機制」,帶出了王者榮耀,帶出了微信。

技術的力量逐漸在騰訊這一龐大的軀體內慢慢遊離,它更多的是以輔助產品做到的角色出現,你很難想像,在強大到如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內,居然沒有CTO一職。

從技術驅動到產品驅動,這何嘗不是一個倒影。一個有意思的比較是,騰訊目前的「敵人」字節跳動——今日頭條和抖音的母公司——卻是深度的技術信仰者。

如果真如馬化騰所要求的那樣,騰訊要去擁抱產業互聯網,從to C轉到to B、to G,騰訊又要從這個倒影回到另一個倒影——賽馬機制當然適應消費互聯網的市場,因為只要產品足夠受歡迎,即使單槍匹馬,也不愁市場。

但對於產業互聯網來說,如何協調和整合內部資源,去擰成一股繩最終服務好客戶才是關鍵。這是目前作為超級大公司的騰訊所缺失的。

沸沸揚揚的「她Face」的痛訴,是一個信號,而很有可能,也會成為騰訊下一個危機的預告。

不過,時間走到了2018年的年末,遊戲版號審批又被重新開放,騰訊市值再度回升,回到了BAT之首,馬化騰也重回——毫無疑問,騰訊依然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旗幟。

只是故事,還在繼續。

1984年聖誕節,可口可樂第二任董事長伍德拉夫先生剛剛慶祝完了自己的95歲生日。

盡管耳背眼花,但他大腦卻敏銳如昔。新年那天,可口可樂的古巴裔總裁郭思達來向老先生匯報公司的現狀。

郭思達一邊陪伴這位古稀老人,一邊簡明扼要地分析自己希望更改可口可樂配方的原因——縮小的市場份額以及優良的新口味。最後,伍德拉夫表示讚同,深信郭思達是對的,人們的口味確實已經改變了。可口可樂要成為世界上口味最好的飲料,這比堅持過時的配方更為重要。

馬克·彭德格拉斯特在《可口可樂傳》里記錄說:

奇怪的是,伍德拉夫先生當晚就茶飯不思。第二天清晨,一貫豐盛的早餐他連一口也沒動。

第二年春天,伍德拉夫這位難以琢磨的企業大亨停止了戰鬥,在他死後的一個多月後,郭思達宣布可口可樂正在改變口味——隨後,一場世紀性的災難降臨了這家公司,幾乎摧毀了可口可樂。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