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這年頭不養個豬,可能都不好意思自稱互聯網企業了。
繼網易、阿里之後,11月20日,京東也宣布正式入局「智能養豬」。
圖片來源:攝圖網
實際上,京東早就是互聯網圈「農業養殖大隊」的一員。此前曾推出「跑步雞」項目養雞,又與科爾沁牛業合作養牛。
但更值得關心的是,作為第三家宣布進軍養豬業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京東與網易、阿里的養豬模式有何異同?對養豬這一傳統產業又將帶來什麼影響?
京東宣布入局「智能養豬」
每年或降低行業成本500億元
據媒體報導,在11月20日召開的JDD-2018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上,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技術研發部總經理曹鵬正式發布京東農牧智能養殖解決方案。
曹鵬介紹,通過整合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和神農系統(SaaS),獨創養殖巡檢機器人、飼喂機器人、3D農業級錄影頭等先進設備,打通養殖全產業鏈,可真正做到農牧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和互聯網化,幫助大中型養殖企業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節省飼料8-10%,縮短出欄時間5-8天。據不完全統計,如果整個中國養殖業應用這一解決方案,每年至少可以降低行業成本500億元。
曹鵬(左)與李德發(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會上,曹鵬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李德發共同宣布「京東農牧院士研究院」正式成立,旨在建立智能養殖新規範,樹立行業標桿,助力農牧產業升級與發展,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標。
李德發院士表示,「全世界二分之一的豬都養在中國,中國現在有七億頭豬,但是我們中國養豬業的效率是比較低的。我們養一頭豬的成本,相當於美國養兩頭豬,即便加上美國把豬肉運到中國來的稅收、運費,他們的成本還是比我們低。」
每經小編注意到,此前興業證券農業的一份研報,大體印證了這一說法。同時該研報也指出,中國的養豬成本與美國的差距正在縮小。
2012年中國的養豬成本在13.62元/kg,同期美國的成本是6.93元/kg,相當於中國的一半。
中國的養豬成本近幾年在以4%左右的速度下降,截至2017年,中國的成本為12.42元/kg,美國的成本為8.74元/kg,相當於中國的70%。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興業證券農業」
未來的「京東豬」會怎麼智能養殖?戲稱自己是「養豬院士」的李德發院士表示,養豬生產中的生長速率、繁殖性能、豬肉品質、料肉比例等關鍵環節都與智能化息息相關。而作為京東農牧首個落地項目,中國農大與京東農牧聯手打造的「豐寧智能豬場示範點」,正在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能力做到豬場精細化管理和科學自主智能化決策,讓農牧業做到萬物互聯。
「京東豬」與網易、阿里養的豬有何異同?
2009年,當丁磊宣布養豬計劃時,業界人士紛紛覺得不靠譜。不曾想後來味央豬上市後,銷量還不錯。今年的互聯網大會上,丁磊還向媒體表示,網易味央(業務)規模會擴大,養豬場也會擴大。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2月,阿里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布達成合作,將對ET大腦針對性訓練與研發,最終全面做到人工智能養豬。ET大腦則是去年12月阿里雲在雲棲大會·北京峰會上推出的,具有能整合城市管理、工業優化、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調度等全局能力的超級智能技術。
兩者的區別是什麼?此前有分析稱,網易是自己做豬場,而不是賦能給養豬行業;阿里的養豬體系是阿里雲下面的行業解決方案,沒有真正加到產業里面研究養豬行業。更具體地說:
一個重在體系,一個意在技術
網易養味央豬,其實不是真正想養豬,而是想要建立一種養殖體系,這種體系完全就是生態養殖的模板,而且可以復制。
而馬雲養豬,是想將AI人工智能引入農業領域。此前,阿里雲ET大腦已經在航空、交通、工業、環境、醫療等多個領域落地,並幫助產業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圖片來源:截自阿里雲ET農業大腦官網
一個是人性化養殖,一個是智能化養殖
味央豬完全是以人的標準來養豬的。他的豬是在蹲馬桶、睡公寓、不吃藥、聽音樂、玩玩具的環境中長大。每天叫醒味央豬的不是食物,而是音樂。其豬排泄物淨化處理後的水經過三道工序處理,水質竟然超過了城市自來水標準。
而阿里雲方面曾透露,ET大腦能夠為每一頭豬建立一套檔案,包括豬的品種、日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次、軌跡等,從而對豬的行為特徵、進食特徵、料肉比等進行分析。結合聲學特徵和紅外測溫技術,還可以通過對豬的咳嗽等行為判斷是否患病,做出疫情預警。
一個建場養豬,一個合作養豬
丁磊養豬是想賣一整套的養殖體系,一開始是試驗性的,他花了7年時間讓這套體系完善(即直到2016年味央豬首次上市)。
而馬雲養豬是選擇與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兩大養殖企業進行合作,阿里提供技術支持(即阿里雲ET大腦),在此基礎上,三方將對ET大腦進行針對性訓練與研發,最後全面做到AI養豬。
那麼,第三個入局的京東,究竟是怎樣養豬的,又與網易、阿里有何異同?
前文提到,京東做到智能化、數字化和互聯網化養豬的法寶是:整合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和神農系統(SaaS),並輔以獨創的養殖巡檢機器人、飼喂機器人、3D農業級錄影頭等先進設備。
此外,每經小編注意到,李德發院士的演講中還有這些表述:
「……這個(養殖巡檢)機器人在豬舍四周二十四小時循環,就可以檢測到這個豬舍里的氣體、溫度、濕度,告訴這個信息到控制中心,來調整它的風速,調整它的溫度。」
「另外能夠做到「豬臉識別」(算法),「豬臉識別」能夠看到它有病沒病,吃了多少等等……」
「……京東用數字農業,數字科技,可以做到控制豬一天吃1公斤還是吃0.5公斤,但是這一公斤里含什麼,含多少蛋白,含多少氨基酸,含多少脂肪酸,這個要靠我們這個數據庫。」
這樣看來,「京東豬」的風格似乎和阿里相近,都更強調「AI養豬」,同時也都是向養殖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當然,三家入局養豬業的互聯網企業,最終目的也有相同之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讓消費者更放心。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視覺中國)
據澎湃新聞報導,曹鵬向記者透露,目前國內前二十大養豬集團,其中四五家都已經和京東合作成立了聯合實驗室。目前國內給豬打耳標進行身份標示的每年成本投入10億元,如果利用數字科技,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智能養豬」是大勢所趨?
大陸是世界第一大生豬生產和豬肉消費大國。然而,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養殖行業環保問題,特別是2017年起,國家對於養殖行業環境嚴抓嚴管,使得養殖規模有所縮小。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生豬養殖規模為8031.36億元,同比下降18%;預計2018年生豬養殖規模將會進一步的減小,預計2018年中國生豬養殖規模跌破8000億元。
圖片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環保壓力的日益加大,讓散戶養殖加速退出市場。興業證券農業前述研報指出,2007年中國生豬養殖戶數量8235萬戶,年出欄1-49頭生豬散養戶超過8000萬。2015年養殖戶數量4656萬戶,相比2007年下降44%,年出欄1-49頭生豬散養戶4500萬左右。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興業證券農業」
隨著散養戶的退出,大規模的養殖場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年出欄500頭以上養殖戶市占率由2007年的22%上升到2016年的51%。一方面,這降低了市場生豬供給量;但另一方面,這也使得行業向專業化、規模化過渡。
資料圖(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萬億級的市場發生巨變,大量需要解決的痛點隨之產生。而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養豬(甚至其他農業生產活動)結合的做法,有望解決規模化養殖的很多難題,也正成為一種趨勢。隨著「智能養豬」技術在全行業的逐步普及,普通養殖戶乃至整個行業的生產水平都有望得到提高。在這一過程中,本身就有技術積累的互聯網企業想要入局,無疑具備一些天然優勢。
此外,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消費者對食品包括肉類及肉制品的消費需求正不斷提升,更加關注產品的質量、口味、營養等。
因此,豬肉市場是完全值得技術和資本投入的。至於網易、阿里和京東誰家的豬養得更好,看看明後年的出欄情況,或許能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