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此前,馬雲對達摩院的發展提出三個要求:「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長」、「服務全世界至少 20 億人口」、「必須面向未來、用科技解決未來的問題」。
此次報告的發布,可以理解為達摩院一年多來的技術沉淀與行業觀察。
2018匆匆而逝,但在2019年,科技依然是世界運轉的一個大主題。
1月2日,阿里達摩院發布了《2019十大科技趨勢》,對於處在「2018年是過去十年來最糟糕的一年,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的糾結與迷茫中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次指明方向的重要報告。
該報告包含了智能城市、語音AI、AI專用晶片、圖神經網路系統、計算體系結構、5G、數字身份、自動駕駛、區塊鏈、數據安全等領域。
據悉,這是達摩院自2017年10月成立以來發布的首份科技趨勢報告。此次報告的發布,可以理解為達摩院一年多來的技術沉淀與行業觀察。
達摩院《2019十大科技趨勢》
趨勢1:城市實時仿真成為可能,智能城市誕生
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感知數據與城市實時脈動數據流將匯聚到大計算平台上,算力與算法發展將推動視頻等非結構化信息與其他結構化信息實時融合,城市實時仿真成為可能,城市局部智能將升級為全局智能。
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力量進行城市大腦技術和應用的研發,實體城市之上將誕生全時空感知、全要素聯動、全周期迭代的智能城市,大大推動城市治理水平優化提升,預計在新的一年,中國會有越來越多城市具有大腦。
趨勢2:語音AI在特定領域通過圖靈測試
隨著端雲一體語音交互模組的標準化、低成本化,會說話的公共設施會越來越多。
未來每一個空間都至少會有一個可以進行語音交互的觸點。隨著智能語音技術的提升,移動設備上的實時語音生成與真人語音可能將無法區分,甚至在一些特定對話中通過圖靈測試。針對這一領域的規則甚至法律會逐步建立,引導行業走向規範化。
趨勢3:AI專用晶片將挑戰GPU的絕對統治地位
當下數據中心的AI訓練場景下,計算和存儲之間數據搬移已成為瓶頸,新一代的基於3D堆疊存儲技術的AI晶片架構已經成為趨勢。
AI晶片中數據帶寬的需求會進一步推動3D堆疊存儲晶片在AI訓練晶片中的普遍應用。而類腦計算晶片也會在尋找更合適的應用中進一步推動其發展。在數據中心的訓練場景,AI專用晶片將挑戰GPU的絕對統治地位。真正能充分體現Domain Specific的AI晶片架構還是會更多地體現在諸多邊緣場景。
趨勢4:超大規模圖神經網路系統將賦予機器常識
單純的深度學習已經成熟,而結合了深度學習的圖神經網路將端到端學習與歸納推理相結合,有望解決深度學習無法處理的關係推理、可解釋性等一系列問題。
強大的圖神經網路將會類似於由神經元等節點所形成網路的人的大腦,機器有望成為具備常識,具有理解、認知能力的AI。
趨勢5:計算體系結構將被重構
無論是數據中心或者邊緣計算場景,計算體系將被重構。
未來的計算、存儲、網路不僅要滿足人工智能對高通量計算力的需求,也要滿足物聯網場景對低功耗的需求。基於FPGA、GPU、ASIC等計算晶片的異構計算架構,以及新型存儲器件的出現,已經為傳統計算架構的演進拉開了序幕。從過去以CPU為核心的通用計算而走向由應用驅動(Application-driven) 和技術驅動(Technology-driven)所帶來的Domain-specific 體系結構的顛覆性改變,將加速人工智能甚至是量子計算黃金時代的到來。
趨勢6:5G網路催生全新應用場景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將使移動帶寬大幅度增強,提供近百倍於4G 的峰值速率,促進基於4K/8K超高清視頻、AR/VR等沉浸式交互模式的逐步成熟。連接能力將增強至百億級,帶來海量的機器類通信及連接的深度融合。
網路向雲化、軟件化演進,網路可切片成多個相互獨立、平行的虛擬子網路,為不同應用提供虛擬專屬網路,加上高可靠、低時延、大容量的網路能力,將使車路協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獲得全新的技術賦能。
趨勢7:數字身份將成為第二張身份證
生物識別技術正逐漸成熟並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
隨著3D傳感器的快速普及、多種生物特徵的融合,每個設備都能更聰明地「看」和「聽」。生物識別和活體技術也將重塑身份識別和認證,數字身份將成為人的第二張身份證。從手機解鎖、小區門禁到餐廳吃飯、超市收銀,再到高鐵進站、機場安檢以及醫院看病,靠臉走遍天下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趨勢8:自動駕駛進入冷靜發展期
單純依靠「單車智能」的方式革新汽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做到終極的無人駕駛,但並不意味著自動駕駛完全進入寒冬。車路協同技術路線,會加快無人駕駛的到來。
在未來2-3年內,以物流、運輸等限定場景為代表的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會迎來新的進展,例如固定線路公交、無人配送、園區微循環等商用場景將快速落地。
趨勢9:區塊鏈回歸理性,商業化應用加速
在各行業數字化的進程中,物聯網技術將支撐鏈下世界和鏈上數據的可信映射,區塊鏈技術將促進可信數據在流轉路徑上的重組和優化,從而提高流轉和協同的效率。在跨境匯款,供應鏈金融,電子票據和司法存證等眾多場景中,區塊鏈將開始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隨著「鏈接」價值的體現,分層架構和跨鏈互聯將成為區塊鏈規模化的技術基礎。區塊鏈領域將從過度狂熱和過度悲觀回歸理性,商業化應用有望加速落地。
趨勢10:數據安全保護技術加速湧現
各國政府都會趨向於推出更加嚴厲的數據安全政策法規,企業將在個人數據隱私保護上投入更多力量。
未來幾年,黑客、黑產攻擊不會停止,但數據安全保護技術將加碼推出。跨系統的數據追蹤溯源相關的技術,比如水印技術,數據資產保護的技術以及面向強對抗的高級反爬蟲技術等將得到更加廣泛應用。請加微信公眾號:工業智能化(robotinfo) 馬雲都在關注
中國最新十大黑科技發布,顛覆你的想像!
01、ET工業大腦(阿里雲)
ET工業大腦能夠突破傳統專家型機理模型的認知局限性,將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嫁接到生產線,為製造企業打造智能解決中樞。在不改變生產線設施的前提下,發現運行參數之間的內在關係與特徵,幫助工業企業做到生產流、數據流和控制流的協同,從而進行工業優化,提高良品率、降低能耗、提升生產效率。
02、L4級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長安汽車)
L4級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是做到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化和共享化「四化融合」的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方面:做到L4級自動駕駛,APA6.0待客泊車和車內語音控制智能家居等功能。「網聯化」方面:通過車與車、車與路的實時互通,擴大車的感知範圍,進一步提高車輛安全性和行車效率。「新能源化」方面:雙向充電技術,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給家內設備供電。「共享化」方面:通過長安出行互聯網平台,做到手機一鍵約自動駕駛車、上車人臉識別、下車自動還車等功能。
03、癌症早篩AI——騰訊覓影(騰訊)
騰訊覓影是一款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醫學領域的AI產品 。該產品將圖像識別、大數據處理、深度學習等領先的技術與醫學跨界相融合,輔助醫生對食管癌早期、肺癌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乳腺癌早期、結直腸癌早期、宮頸癌早期等疾病進行篩查,有效提高篩查準確度,促進準確治療。同時提供智能導診技術、病案智能化管理、診療風險監控等AI輔助診療。
04、可被人體吸收的電子器件(浙江大學)
可被人體吸收的電子器件利用純天然雞蛋白(Egg Albumen)材料和可降解金屬研制出生物兼容的可降解非揮發性儲存器——憶阻器。該儲存器的核心材料是一層30奈米厚的蛋白,上下電極分別由鎂和鎢薄膜金屬構成。改變電極上的電壓可以將器件由高阻抗變成低阻抗狀態,或反之,達到儲存信息的目的。
研究表明,此憶阻器可讀寫數百次,在乾燥情況下信息儲存三個月而不變。當器件放入水中時,整個器件在3天時間內幾乎完全溶解於水,僅留下少許的痕跡。這項研究為未來植入人體的各類電子系統提供了技術基礎。
05、訊飛翻譯機2.0(科大訊飛)
訊飛翻譯機 2.0 是科大訊飛繼具備離線翻譯功能的「曉譯」翻譯機之後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翻譯產品,產品便攜易用且穩定性高,對於解決語言交流障礙,提供了極大幫助。技術上採用了神經網路機器翻譯、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圖像識別、離線翻譯以及四麥克風陣列等多項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做到中文與三十多種語言即時互譯,覆蓋全球大多數國家,同時也包括了我們的方言,像粵語、四川話、河南話等等。訊飛翻譯機 2.0 支持對話翻譯、拍照翻譯、人工翻譯等翻譯模式,滿足消費者多種場景下的翻譯需求。
06、石墨烯人工喉(清華大學)
石墨烯人工喉項目基於雷射直寫多孔石墨烯做到聲音收發一體化,器件具有平坦寬廣的發聲頻譜,靈敏的聲音振動識別能力。佩戴方式便捷,不會給患者帶來負擔;制備工藝簡單、可批量化制備。未來進行聾啞人語言庫的豐富,優化音頻輸出的功放系統,配合機器學習算法提高識別率早日做到臨床應用、做種將會成為喉頭切除患者的福音。
07、行人跨鏡追蹤技術(雲從科技)
雲從科技的行人跨鏡追蹤技術通過多支路網路結構的設計,利用三粒度圖片分割方法整合圖片的全局信息以及局部顯著特徵信息,結合獨SoftmaxLoss與TripletLoss聯合訓練結構與方法,做到對行人衣著、姿態、配飾等語意信息的提取,克服缺少人臉、圖片模糊、光線變化、姿態多變等行人識別中的客觀困難,該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視頻監控、智能安保、智能商業等領域。
08、多功能集成電子皮膚(中科院北京奈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北京奈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柔性可拉伸擴展的多功能集成傳感器陣列,成功地將電子皮膚的探測能力擴展到7種,做到了溫度、濕度、紫外光、磁、應變、壓力和接近等多種外界刺激的實時同步監測。
同時,這種電子皮膚可用於製造了一種具有定制化功能集成的智能義肢,既能賦予義肢觸覺功能,同時也使其具備溫度感知能力,這將有利於改善殘疾患者的康復及生活條件。多功能集成電子皮膚還將有助於開發新型人機接口、智能機器人、生化義肢、人體健康監測等智能化系統。
09、意念可控義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肢體運動功能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是人類獨立生活和正常參與社會活動的保障。對於上肢截肢者,佩戴使用靈活、性能可靠的義肢是幫助他們恢復肢體運動功能的重要途徑。
因此,「意念可控義肢」是針對上肢截肢者的多自由度肌電上肢控制系統,滿足上肢截肢者恢復基本手、腕部的運動功能需求,可輔助截肢者自主完成多個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腕部與手部動作,例如喝水、吃東西等。
10、醫用奈米機器人(哈爾濱工業大學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驅動更高效的磁場驅動微納機器人,並搭建微納機器人的智能自主導航系統,首次做到了微納機器人的智能化控制。用磁驅奈米機器人可以每秒60個身長的速度快速運動,速度是海洋最快魚類的6倍;在自主導航系統控制下,醫用奈米機器人可裝載藥物在血液、細胞液和晶狀體等生物環境中自主躲避障礙向病灶區域運動,做到腫瘤的靶向治療。並且,奈米機器人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在完成治療後,可最終降解融入血液中,對腫瘤靶向治療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來源:雷鋒網,達摩院等 作者: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