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騰訊科技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忘了5G、汽車和8K電視機發布吧。如果說2019年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證明了什麼的話,那就是智能助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普遍——亞馬遜的Alexa仍然是市場的領先者。
上周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科技博覽會上,亞馬遜和Google再次占據主導地位。Google在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對面的停車場建造了一座兩層的大型臨時建築和五座雲霄飛車,將現有的展廳空間擴大了兩倍,而亞馬遜採取了一種更為低調的方式,在威尼斯酒店出租了一間宴會廳,並在其中擺放了數百款來自亞馬遜和其他供應商的支持Alexa的產品。
埃森哲(Accenture)軟件和平台全球董事總經理羅賓·默多克(Robin Murdoch)承認:「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速度。今年,人們期待聲音會融入到所有的產品中去,絕對是任何產品。但如果你回首三年,它(語音助手的聲音)幾乎根本不在這里。」
剖析數字
在消費電子展開始的前幾天,亞馬遜和合作夥伴宣布,他們已經銷售了超過1億台支持Alexa的設備,這大約比Google公布的數字少了10倍,據稱,已經有十億台安卓和iOS設備上植入了Google助手,比去年5月的5億台設備翻了一倍。
Google的數字令人印象深刻,但請記住:絕大多數Google助手用戶都擁有安卓智慧型手機,這些智慧型手機已經內置了Google助手。
目前,Google助手與亞馬遜的Alexa在消費者普及方面有所不同:大多數人購買安卓設備的具體原因並不是因為Google助手,而許多消費者是因為亞馬遜Alexa採購買智能音箱等設備。實際上,許多消費者購買安卓設備的主要原因是安卓操作系統本身。
一個更能說明問題的數據是Alexa在智能音箱領域的市場份額。截至2018年底,亞馬遜在智能音箱領域的份額為67%,是Google市場份額的兩倍多。總部位於帕洛阿爾托的科技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報告稱,Google銷售的智能音箱越來越多,但亞馬遜預計今年仍將保持顯著領先地位。
第三方植入
在上周的2019年消費電子展,支持語音助手的設備並不鮮見。當然,與去年相比,消費電子展出現了更多支持Google助手設備,比如電視機外置音箱,汽車附件、浴室設備和梳妝鏡等。但與支持Alexa的設備相比,我們看到的Google助手設備數量仍然相形見絀。
大量設備支持了亞馬遜Alexa,比如從科勒(Kohler)公司的智能馬桶,到自動割草機、電子鍵盤和摩托車頭盔。
其中,像科勒公司定價高昂的7000美元馬桶(典型的小眾產品),也僅僅支持了亞馬遜Alexa,這證明了Alexa與Google助手和三星Bixby等競爭對手相比更加受到歡迎。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兩大語音助手,微軟的Cortana和蘋果的Siri在今年的消費電子展上幾乎無跡可尋。
參加今年大會的科技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的分析師弗蘭克·吉列特(Frank Gillett)表示:「Google在展示和炫耀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在我看來,亞馬遜同樣或更引人註目。亞馬遜租了一個很大的宴會廳,有一排穩定的隊伍要登記去看產品。雖然和Google的廣告行銷風格不太一樣,但亞馬遜的Alexa兼容性是主導性的。如果你要做一個語音用戶界面,第一個選擇就必須是Alexa。」
在今年的消費電子展上,亞馬遜不願透露支持Alexa的設備數量。不過,亞馬遜的一位發言人告訴新聞界稱,在過去12個月里,內置Alexa的第三方設備的數量有所增加,2018年全年推出了100多種不同的產品,上周在消費電子展上發布了「幾十種」。
快速增長的競爭市場
語音助手在過去幾年中獲得了巨大關注,但市場還遠未完全飽和。
埃森哲公司上周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50%的在線消費者使用數字語音助手(一年前為42%),而支持語音助手的智能音箱目前是增長最快的技術之一。埃森哲對21個國家的22500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在接受調查的人中,96%的人對他們的語音設備表示滿意。
考慮到Alexa多年來的領先地位和品牌知名度,科技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可能亞馬遜的語音助手將在整個2019年在包括智能音箱在內的領域保持市場領先地位,保持63%的市場份額,至少是Google的兩倍。不過,Google預計也會取得一些進展。
對於亞馬遜和Google來說,這意味著未來幾年還要面臨激烈角逐。
亞馬遜在未來幾年面臨的挑戰是保持其已經很大的領先地位:這項任務將通過繼續發展Alexa不斷增長的技能和與外部公司的合作關係來完成。
Google目前面臨的挑戰是說服更多第三方開發者相信,將Google助手植入到硬件設備中是值得的,而不是僅僅考慮亞馬遜的Alexa。
盡管Google擁有龐大的「戰爭經費」,但是要推廣Google助手並不容易,但在消費電子展這樣的活動中,Google和亞馬遜的競爭帶來了一些有趣的用戶體驗,一些新設備也在突破極限積極創新。(騰訊科技審校/承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