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
劉松(圖片左起第三位),現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主要負責阿里巴巴科技板塊的戰略規劃、產學研生態構建、科技人才培養計劃等。長期活躍於中國科技、產業、智庫領域,在政府與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創新創業等方面擁有深厚的實踐經驗。
10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出席中信數字化創新應用私享會暨錫狄克少帥首期實戰營,並在高層對話環節指出:「相比於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存在更大的杠桿效應,潛力巨大,產業互聯網最大的挑戰是行業知識、能力如何與數位技術結合,這要求企業管理者具備數字化主管力。」
中信數字化創新應用私享會暨錫狄克少帥首期實戰營是由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工作小組與中信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由中信雙創承辦。本次活動旨在探索中信生態創新方向,用實踐的方式提高高管對創新的判斷力和決斷力。來自集團中具有創新代表性的子公司和職能部門主管、互聯網實戰專家、知名咨詢專家參加會議。
產業互聯網存在更大杠桿效應
劉松表示,「互聯網+下半場」將進入到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業互聯網時代,下半場的走向用一句話概括,即——跨界聚變,融合創新。
他進而解釋道,在全球格局上,地緣政治產生了重大變化,進而對貿易規則和全球供應鏈產生重大的影響。此外,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新技術,會改變整個企業的組織形式,包括企業的管理半徑。
未來5到10年,企業的成功將很大程度取決於當前業務經營範圍以外的成功,以及跨界融合創新的增量上。
特別是像中信集團這樣大體量、多元化的企業,土地、金融和數據將成為新的要素組合,而產業互聯網就是要將這三點相互滲透融合,產生新的業態。
談及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區別時,劉松表示,消費互聯網是基於信息和產品的服務,最重要的是消除了一對多或多對多的信息不對稱。產業互聯網則是知識與能力的互聯網,更重要的是消除能力的不對稱,或者使得數字服務和專業能力普惠化,這一方面需要你既懂行業又懂技術,發現新的價值空間,難度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其杠桿效應也更大,一旦數字化創新成功,將帶來企業指數型的增長。
因此,對管理者而言,產業互聯網最大的瓶頸是知識、能力如何與數位技術結合,更需要一種類似於風投思維的方法去選對方向、選對人。
數字化主管力是驅動業務主管走向首席增長官(CGO)的一種關鍵技能。
數字化主管力是少帥的關鍵技能
很多人認為,像農業這樣的傳統行業離技術太遠,劉松認為恰恰相反。他指出,在向工業4.0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傳統行業蘊含重大機遇,在傳統作業中用技術疊加的可能性更強,可提升的空間也更大。
他進一步指出,當前某些前瞻技術有過剩的態勢,但是運用技術的能力變得相對稀缺。
對企業高管而言,把技術用在特定的核心客戶和產品創新上,是一種數字化主管力,是一項關鍵技能。
這要求「少帥」們一方面既要思考如何把做到客戶價值的場景轉化為一種數字商業模式,也要考慮如何打造創新機制和組織能力,推動這種模式持續的迭代。
在創新機制方面,劉松表示,對於那些已經擁有資源的大公司而言,如何改進傳統產業,培養再創新的能力,有兩點是比較重要的。
一是在整個數字化創新中,建立一套基於數據的數字化經營平台;二是面向數字化培養組織力。
劉松坦言,互聯網公司內部也存在為創新而創新的部門,過去很多年輕人輕鬆地在消費互聯網取得了成功,但是現在進入產業互聯網的深水區之時,卻常常在客戶價值上迷失了方向。所以在談及企業創新之時,還是要強調客戶價值的頂層設計。
最後,從搭建創新平台機制來看,劉松強調,創新的本質是一種文化活動,東西方側重點各有不同。從西方的體制平台來看,創新落實到以數據為代表的數字化經營和管理,是一個穿透公司體制的理性化過程。東方智慧則強調擁抱變化,不斷自我革新;對於數字時代的管理者群體來說,有兩個素質非常重要,一是持續的自我革新能力,二是基於同理心的感知力,兩者相結合,將有助於形成由一個創新文化驅動的平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