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瑞幸的成功難以復制
但其中蘊含的商業邏輯可供社交電商學習
如果說2018年上半年的網紅是拼多多,那下半年的網紅無疑非瑞幸莫屬。為什麼?成立僅僅一年,就先後融資4億美元,估值22億美元,在2018年已建2000家門店的基礎上,2019年宣稱要再2500家,要在門店和杯量上希望全面超過星巴克。其發展速度令人震驚。另一方面,不斷有專家說瑞幸挑戰星巴克是找死,並且燒錢補貼,持續虧損的發展模式,最終難逃小黃車的宿命。
誰對誰錯暫且不去評論,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瑞幸到目前為止,如此短的時間,就獲得1254萬用戶,而瑞幸「用戶裂變」模式也採用了社交模式,說瑞幸是2018年增長最快的社交電商品牌也不為過。那麼,透過這些光鮮亮麗的數字,社交電商從中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啟示呢?主要有三點:
社交裂變是破解流量困境的利器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漸消失,這一點社交電商圈感受最深,因為無論線上線下,現在相比過去,獲取流量更加難了。除了社群電商外,大多電商一個獲客成本動輒成百,根本負擔不起。比獲客成本高更可怕的是流量不精準,獲得的流量都不是目標客戶。看後台流量還不錯,但是轉化率低得驚人,企業花費巨資收獲甚微。因此,如何低成本獲取精準流量是目前社交電商圈最為關注的問題。
很多人說瑞幸獲客就是免費送咖啡,就是燒錢,即便如此,一杯市面價格20多元的咖啡(成本只會更低),獲得約1300萬的客戶規模,這個成績相當驚人。有什麼秘訣嗎?三板斧:首單免費,分享有禮,咖啡請客。正是後兩者的社交裂變,讓瑞幸做到了:不是咖啡找人,而是人找咖啡。不是依靠固定的門店來捆綁人流量,而是通過社交平台來引流免費流量,而不需要支付租金、人力成本來獲取昂貴的線下流量。
毫無疑問,瑞幸的奇跡在於借助「社交裂變」的威力。去年經常聽到圈內很多人感嘆:傳統微商死路一條這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的是好不容易轉型做社交電商,才發現這一行水更深,更難做。其實,不是社交電商難做,而是操盤手功力不夠,沒有找到釋放社交魔力的鑰匙!正是因為掌握了這把鑰匙,拼多多、有好東西、蜜芽等等諸多社交電商,才能對傳統電商展開降維打擊,從而在巨頭的夾縫中強勢崛起。
說了低成本,再談談精準用戶。不知大家發現沒有,瑞幸有個非常霸氣的規定:必須在官方App上才能下單。要知道這會把一大批注重隱私,嫌麻煩的人擋在門外。為什麼要堅持呢?因為用戶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能進行用戶的數據分析,做到用戶的消費行為畫像。方雨老師曾指出:社交電商平台如果不沉淀足夠多的數據,沒有對數據進行深度的分析,行銷推廣就沒有方向,社群經營效率的提升就沒有了基礎。
用戶體驗比拼的是綜合競爭力
社交裂變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留住用戶,並讓用戶持續下單。而要讓用戶願意持續消費呢?關鍵是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提升用戶體驗。否則,這種火爆是很難持續的。前幾年90%的微商產品都是火一把就死。為什麼?最根本的原因是產品是經不起考驗的,產品的品質不過關。只能採取壓貨、炒貨的銷售模式,產品沒有到消費者手里,只是在代理之間來回的流轉。當代理找不到更多的代理的時候,這個模式就崩盤了,產品很快就在市場上消失了。
瑞幸的咖啡固然是到了用戶口中,但是網上口感的負面反饋很多。不止一個朋友對我說,瑞幸咖啡真的很難喝。這樣的用戶體驗如何能夠得到用戶的認可,讓用戶持續下單呢?奇怪的是瑞幸對口感差並不太在意,因為他的目標客戶,並非鎖定那些咖啡愛好者和真正懂咖啡的人,而是平時只喝速溶,喝不起現磨咖啡的增量人群。決定這個群體用戶體驗的關鍵是價格與便利性。
瑞幸的打法是通過解決咖啡市場價格高、不便利的瓶頸,激發現磨咖啡消費大爆發。瑞幸對用戶體驗的判斷是否準確,補貼停了之後用戶是否還繼續下單,其策略是否會成功,留給市場來檢驗。社交電商可以從中得到的啟示是,用戶體驗考驗的是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特別對於快消品來說更是如此,你不僅要價格低,也要產品好,還要服務好等等,反正哪一塊都不能是明顯的短板,留一塊短板就給競爭對手一個機會,就給用戶拒絕你找到一個理由。
這一點對於從微商轉型過來的社交電商格外重要。為什麼?很多社交電商已經做到了店主與用戶的重合,這一點比微商前進了一大步。以前微商為什麼活不久,是因為代理不是產品的用戶,對產品體驗不太關注。現在店主就是產品的深度用戶。如果體驗不好,店主們自己都沒有勇氣在朋友圈分享,這樣的電商前景堪憂;反之,他們分享起來就會特別有底氣,更真實,口碑一旦建立起來並通過社交裂變傳播出去,這樣的品牌是擋都擋不住的。
燒錢不是本事,燒出用戶體驗才是本事
前幾年起一個盤也許只要一兩百萬,這幾年不夠了,沒有幾千萬根本起不了一個像樣的盤,燒錢已經成為電商的標配。當然,燒錢固然必不可少,但是把錢燒到什麼地方,燒後留下什麼直接決定著燒錢的水平。很多即便轉型做社交電商的老板,依然還是傳統的微商思維。他們的錢燒在團隊擴張與打廣告上,銷售隊伍看似龐大,品牌口號也是人盡皆知,但是產品用戶體驗上不去,復購率很差,動銷不暢。結果錢一燒完就倒閉。
問題出在哪里呢?錢沒有燒到「點子」上。京東「燒錢」燒在建物流上,就燒出了全球最好的用戶體驗;瑞幸「燒錢」燒在補貼與建門店上,希望可以燒出市場占有率,燒出大數據,燒出競爭壁壘,燒出以前喝速溶咖啡的用戶現在改變習慣喝現磨咖啡。可以說,他們燒的每一分錢都與用戶體驗相關,都與企業核心戰略相關,都在未來可以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這樣的燒錢才是可以持續的,才能得到更多投資方親睞,才有源源不斷的錢來燒。
除了要燒到「點子」,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燒錢的技巧。因為燒錢是個技術活,會燒錢的人,需要嚴謹的商業模型推演、財務演練、數據度量,重要的是要保證品牌健康的現金流。資本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等你沒錢了再找資本,已經晚了。看看瑞幸的團隊,他們脫胎於神州。而神州的團隊,在租車、專車等領域都燒過大錢,線下地推與線上行銷經驗都很豐富。沒有這個經驗與資本,千萬不要燒錢。
對於手握大量資本準備起盤的電商來說,財務這塊一定要找經驗豐富的團隊操刀,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商業歸根到底還是以盈利為目的,燒錢只是手段,最終目的還是要提升用戶體驗,推動用戶反復消費來盈利。錢一定要燒在產品的打磨,客服體系的建設,老客戶的維護,大數據的積累與分析,優質內容的策劃與傳播,以及聘請行業資深外腦相助等方面。這樣才能燒出市場美譽度,燒出核心競爭力。
瑞幸最終能否戰勝星巴克,我們不做評價。但從瑞幸迅猛的發展中可以發現,現在是社交時代。以前是「無社交不電商」,現在幾乎變成了「無社交不商業」的局面。從這一點來看,社交電商正處在時代賦予的風口上。要抓住這個風口,千萬不要急功近利,而是要回到商業的原點:潛心打磨好產品,提升用戶體驗,為用戶創造了獨特價值,然後做好內容利用社交裂變把好口碑傳播出去,吸引更多的新用戶,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用戶增長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