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 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道爾生物」要推進多結構域生物創新藥研發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36氪獲悉,浙江道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道爾生物」)已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凱泰資本、杭州佰銳共同投資。

道爾生物成立於2014年,位於杭州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主營生物大分子藥的研發,研究方向涉及腫瘤、代謝、眼科疾病領域,聚焦多結構域生物藥物開發,並通過自主開發的xLONGylation®、MultiBody® 和 AccuBody®三項技術平台完成藥物設計,作為所有產品線的基礎,用以長效藥物及多結構域生物藥開發。

據了解,道爾生物長效平台xLONGylation可用一段蛋白序列去模擬高親水的聚合物,構象類似聚乙二醇(PEG),但又具有高水化半徑、低免疫原性、生物可降解等特性,融合有xLONG 序列的治療性多肽蛋白能顯著增加水化半徑,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半衰期。這就意味著,依托於xLONG平台,道爾生物能更有效地研發長效藥,經濟回報更客觀。要知道,慢性病或需長期用藥的領域,長效藥物可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使用便捷,在銷售端往往更具優勢。

以代謝性疾病為例,銷售額與藥效及用藥頻率呈正相關,禮來度拉魯肽(一周一次)增長明顯高於諾和諾德利拉魯肽(一天一次)。在眼科VEGF靶向疾病治療上,更長半衰期藥物可減少玻璃體注射帶來的副作用,Eylea從2015年起銷售額超過Lucentis,部分就可歸功於其後期兩月一次的給藥頻率(Lucentis每月一次),而諾華看重Brolucizumab的核心原因之一是其3個月每次的給藥優勢。

目前,xLONGylation平台已用於公司眼科及腫瘤等適應症多個產品開發上。

道爾生物xLONG平台及潛在應用(來自凱泰資本)

另外,道爾生物已利用其MultiBody平台,開發出DR10619、DR30121等產品,分別針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老年性黃斑變性(AMD)等疾病。

關於DR10619,據公開消息,迄今為止尚未有任何藥物獲批用於NASH的治療。目前業界認為,首個NASH藥物將誕生於Intercept公司的Ocaliva和吉利德公司的selonsertib之中。DR30121的臨床前數據則顯示,其在分子活性及半衰期方面均優於對標藥物羅氏RG7716,預計2020年進入臨床階段。公開資料顯示,RG7716是全球首款專為眼睛設計開發,可同時結合併鈍化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VEGF-A)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雙特異性單克隆抗體,臨床2期研究反饋出積極的試驗數據。

另外,公司計劃2019年及2020年各完成一項融合蛋白藥物的臨床前實驗,並申報中美臨床1期。

在多結構域生物藥領域,已有不少公司展開布局。據了解,羅氏自2014年起,其進入臨床1期產品70%是多結構域融合蛋白;艾伯維近期也以9000萬美元首付款獲得臨床前資產BCMA/CD3用以多發性骨髓瘤治療;2019年2月葛蘭素史克以首付3億歐元、總值可達37億歐元聯合開發靶向PD-L1/TGF-β的雙功能融合蛋白類腫瘤免疫療法M7824,等等。

投資邏輯方面,凱泰資本副總裁常楠楠認為,多結構域生物藥逐漸成為當前新藥研發趨勢,有望顯著改善療效,「道爾生物聚焦於多靶點同時靶向帶來藥效上的潛在提升,並通過其自主研發的長效平台給患者帶來使用便捷度上的改善」;另外,凱泰資本也將利用道爾生物差異化的平台技術與凱泰已投企業(凌科藥業、亞虹藥業、中人科技、Newave、OncoImmune、Quadriga Biosciences、Abcuro、美國凡恩世、Teon、新元素醫藥、睿道醫藥、安濟藥業等)產生協同作用。

最後介紹一下團隊,道爾生物創始人和公司CEO黃巖山博士擁有24年生物醫藥研發和產業化經驗,已完成兩個仿制藥的上市許可(中國第一個rhG-CSF,rhIL-11),主持完成國內首個基於白蛋白融合技術的長效生物藥物臨床開發,並主持完成中國第一個Pichia表達系統用於生物藥物生產。此前,黃博士曾共同創建泰康生物(被並購),負責公司產品研發,推進4個項目進入臨床(包括3個創新藥)。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