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建築師為德國博物館設計了3D列印立面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建築師與David Wolferstetter Architektur(DWA)合作開發3D列印外牆,該外牆將作為慕尼黑德國博物館的新入口。

TUM建築師為德國博物館設計了3D列印立面 科技 第1張

每個3D列印的立面元素,寬60公分,高1米,集成了通風,隔熱和遮陽等功能,而元素的透明印刷塑膠看起來比我們習慣看到的層狀混凝土斑點更光滑。令人驚訝的是,3D列印外立面元素也是防風雨的。

TUM建築師為德國博物館設計了3D列印立面 科技 第2張

這些功能中的一些由元件內部的單元提供,這些單元提供穩定性,同時產生用於絕緣的充氣腔。陰影由材料中的波浪產生,以建築師指定的方式漫射光,並且嵌入的管允許空氣從3D列印元件的一側循環到另一側。

TUM建築師為德國博物館設計了3D列印立面 科技 第3張

立面元素採用FDM 3D列印和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 甚至提供可調聲學效果,3D列印塑膠的微結構表面允許聲波以某種方式通過和反射。 3D列印外立面元素是使用瑞士3D列印機公司Delta Tower的3D列印機製作的。

TUM建築師為德國博物館設計了3D列印立面 科技 第4張

「3D列印開辟了過去無法想像的設計可能性,」TUM建築設計與建築圍護結構副教授兼建築師兼研究員Moritz Mungenast說。 「我們可以利用這種自由來整合通風,遮陽和空調等功能。這消除了以前對昂貴的傳感器,控制程序和電機的需求。「

TUM建築師為德國博物館設計了3D列印立面 科技 第5張

除了功能元素外,3D列印外立面元素看起來也令人難以置信,在大量組裝時會產生類似面紗的包層。「設計和功能緊密相關,」Mungenast解釋說,與3D列印立面的不均勻和流暢的表面形狀有關。 「例如,我們可以安排波浪,以便它們在夏天保護立面免受熱量影響,並在冬季盡可能多地照射。」

TUM建築師為德國博物館設計了3D列印立面 科技 第6張

3D列印元素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但在獲得紫外線防護和防風雨等功能認證之前,需要進行更多測試。在慕尼黑的TUM主樓正在建造一個1.6 x 2.8米的立臉部分,傳感器將收集相關數據,以幫助建築師改進設計。長期目標是將這些3D可列印的外立面元素融入建築物,如博物館,圖書館,購物中心和會議室。

TUM建築師為德國博物館設計了3D列印立面 科技 第7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