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如果你是一位老板,試想一下,公司被迫從300人裁員到30人,每天只有幾百塊進帳,薪水遲遲發不出,怎麼辦?
今天《有鄰》講述的這位企業家,曾經就遭遇過類似的困境。
和90年代末的海歸精英一樣,她試圖用互聯網改變中國,幹出一番大事業,卻接二連三遭遇打擊:沒有業績、資金緊繃、裁員緊縮、人事動蕩……考驗創業者的那些坎,她一樣沒有落下。
自認「天生要強,不服輸」,也擅長審時度勢,在關鍵時刻放下身段。終於,十九年堅持下來,她和夥伴們把一家乏人無津的小店,開成了母嬰行業的領軍者,業務遍布全國150個城市。
她是樂友創始人兼CEO、正和島島鄰胡超。這是她的創業故事。
口 述:胡超
采 訪:葉正新
來 源:正和島
胡超
01
緣起,第一代海淘人
我們這一代留學生,出國好比農村人進城,滿是無助感。在美國有人讚賞你,就會說「你是日本人吧」,挨次排位是台灣人和香港人,大陸人被排在底層,毫無地位。
當初,我拿著幾十塊美元去美國,一切等於重新開始,國內奠定的基礎被打掉,都跟你沒關係,沒有家人的庇護,學會為生計去奔波,甚至擔心下一頓有沒有的吃。
一個年輕人,從小就被家里逼著要做出一番大事業,到了美國後覺得:改變世界原來這麼難,自己是不是有點想入非非,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美國還算一個比較公平的社會,雖然挑戰很多,壓力很大,但是只要努力,不放棄,最終讀書和工作都還比較順。那時心中一直覺得跟祖國息息相關,總想著要做點什麼事情。鄧小平南巡後的改革開放新風讓我覺得機會到了,回國去!
朋友調侃我,「10個女生,9個不願回國,你就是那個bug(特例)!」
回國後,我和朋友們發現,小孩子用的東西在國內特別難買。結果我就成為第一代海淘媽媽了,從美國背著各種各樣的小孩子東西回來,算是「第一代海淘人」。奇怪的是,那時很多東西都是Made in China,但是你在國內買,要麼找不到同樣的產品,要麼貴得離譜。
經過各種分析,我們判斷這是一個好機會,中國的媽媽也期待能享受國外那樣的品質及價格均佳的母嬰產品。於是,我們就做了中國母嬰行業第一家電子商務公司。
02
危機,資金鏈要斷了
可是,很快我們就上了慘痛的一堂市場課。
那時候,中國會上網的媽媽很少,能上網的還在讀大學;供應鏈體系也非常落後,本以為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可以賣得更便宜,其實我們賣的都是出口類商品,不能直接拿到大陸賣,要通過香港的海岸再進來,結果補了很多稅,價格照樣很貴。
所以我們剛起步時,經常整天沒有一分錢銷售額,第一輪的風險資本也快燒光了,加上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突然間,資金鏈可能就要斷了。公司原來300多員工,在五星級的辦公室,風風火火地幹著,一夜時間面臨兩個選擇:
1、乾脆關門大吉2、換個模式走下一步
晚上,我把副總叫到辦公室,對他說:「如果這兩天錢還進不來,可能就發不出薪水了,你做好準備……」
等所有人都走了,我一個人待在辦公室,覺得特別孤立無援。這也是考驗一個人內心是不是夠堅強的時刻。最簡單的事,其實就是放棄。從個人角度來看,我並不需要這份薪水來養家糊口,家里有足夠的能力按自己的意願生活。
什麼東西支撐你往下走?其實是內心那種爭強好勝不服輸的勁兒,說起來特別簡單,就像長跑,與其痛苦流著淚,不如咬咬牙堅持跑,你不走,永遠到不了想去的地方。
當我們的投資商告訴我,因為市場變化,下一半資金可能進不來了,我當時沒有接受那個「不」字,我就鍥而不舍地打電話在全球去找那位投資的關鍵人物,他後來成了我的貴人,記得剛開始時秘書說他在開會,根本就不幫我去找,我就把打陌生電話的技能都用上了,終於感動她主動幫我忙接通電話,她是我的無名貴人。
最後那筆資金進來了,才發得出下月的薪水,如果當時我接受別人兩次「不」字,可能也就沒有今天的故事。
那時抵抗危機的第一步就是緊縮,我被迫在一個非常短的時間,把300多人裁員到了30多人,公司從一個五星級辦公室搬進一個特別小的社區辦公樓。
03
探索,從虧損到生機
經過的那個過程,真的就應了電視劇《潛伏》里的那句話:有一種前進叫後退。撤到那個小辦公室後的首要任務,就是探索一個消費者願意買單的新模式:既然客戶都不上你的網站買東西,他們在哪兒買呢?
那就開一家店吧!
第一家店在北京交道口,特別小,使用面積不到80平米。開店真的沒那麼容易,莫名其妙開了一家小店,其實挺被埋沒的,每天只有幾百塊的銷售額,最難的時候就賣水、賣冰棍。第二家店開了,依然難以盈利。
當時沒有看到方向,不知道怎麼攬客,想想心中的夢想,看到店里這種情景,那個落差其實蠻大的。
後來做了一件事,讓我們有了轉機。很多人不了解我們,所以我們就發一些宣傳頁給顧客,我印象特別深,人家打電話進來,問哪里能買到你的東西,聽了我們的介紹,媽媽說你們店太遠了,我們說可以送貨上門……電話訂購當時特別火,因為特別符合媽媽們的需求,可以坐在家里,等我們送貨上門,跟你現在拿手機看產品的原理是一樣的。
有了電話訂購,突然我們的業績有了特別大的提升。管理人員基本上白天在辦公室工作,下了班就幫著物流他們一起配貨、送貨,那是2005年春節,大家忙得年夜飯差點沒吃上,記得那次我平生第一次搬了張床從1樓走到5樓,收貨的媽媽特別感動,說你一個姑娘怎麼還幹這重活。
有了電話訂購,再加上我們的店和網,就形成了最早期的「三位一體」,這也是我們現在全管道的雛形。
04
迭代,一邊堅守一邊創新
到了2007年左右,資本市場蜂擁進入中國,我們的模式受到關注,通過努力拿到了一筆風險資金,正是這筆錢的引入,奠定了樂友今後10年的發展先機。
當時很多人都糾結:到底是融資引入資本,還是自己獨立發展?
我們的想法是,做零售行業或者需要長期積累或者需要資金快速成長,而當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力資本,如果我們不能快速擴張形成規模,就會錯過那一撥的發展紅利,趕不上其他人的步伐,基於對市場和資本的認識,我們最終決定走融資之路。
這里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受矽谷文化的影響,從一開始就沒有想把變成一個家族企業,而是希望公司變成開放式的公眾企業,並給大家發放期權,讓大家一起做企業主人,長期來看,能夠通過職業經理人一代代傳承下去。
融了資,我們的發展非常快速。2007到2014年,從最初的7家店一路發展到400家店。但是2014年的電商發展如火如荼,而樂友作為一家有400家實體店的公司,從人員結構、商業模式及資本能力等諸多方面,在跟互聯網公司競爭中並不占優勢。
電商借著資本的力量,根本不按商業規則出牌,人家可以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去賣,我們做不到,他們花錢去買流量,我們也做不到。這樣的較量,對團隊造成很大困難。但作為創始人,面對市場上的新模式和電商企業指數級成長的壓力,關鍵時刻必須沉住氣,不能失掉了對自己看到的商業規則的篤信,在每個階段依然要掌握一些平衡,在有限的資金下,先學會生存,再努力去發展。要讓團隊保持信心。
凡事都有硬幣的兩面。在惡劣的環境下,你必須學會打硬仗,練好自己的肌肉,讓今後變得更加有競爭力。這對樂友很適用。
其中一個競爭力就是依托於供應鏈的商品力,體現在2011年自有品牌的開發上。當我們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我們發現各個公司的所售商品非常同質化,當時就認識到,必須打造一個差異化的商品體系,要不然的話,你店面開在哪兒,對手也開在哪兒,還挨著你門,結果除了店面裝潢不一樣,消費者進來一看商品都差不多。
至關重要的是做得與眾不同。設置比行業更高的一些標準,所有產品必須是員工願意給自己的孩子用,然後才能面向消費者。母嬰行業里有很多品牌,消費者是可以自己去判斷的。如果你推薦給他們的東西不夠好,人家下次一定不會再信任你。
當然,這個過程我們曾有一些落後的觀念。原來我們覺得做好產品就行,包裝不是很重要,從18年開始,當設計做一些改進,「顏值」起來以後,產品特別受歡迎。現在的年輕人審美變了,用一些簡約、雅致和環保的包裝,更符合他們的審美方式。
年輕人對品牌的選擇也更加碎片化。相比父母輩,他們更看重品質,更能接受新的東西,而不是迷信某個品牌。你看,在一二線城市,以前大家買奢侈品很多,現在越來越少了。
商業上的發展總是萬變不離其衷,從所謂的傳統零售,到電商,到社交電商,到新零售,劃了一大圈,終點又回到了起點,一切都是回歸,回歸初心,回歸零售本質,同時與時共進地運用數字時代的新技術、新工具,形成技術賦能客戶與商家的智慧新零售,而這條路就像是為樂友量身定做的。
05
文化,差點被「吞噬」掉
一家企業在不同的時期,要用不同的發展手段。
2007年,我們跨出北京,開拓新的城市,並購整合,很忙很熱鬧。以前我們的人只能管幾家店,現在要管幾十家、上百家店,就要找那種在成熟的零售企業幹過的人,幫助我們建立整套的流程。
對於「空降兵」,這條路必須走,但又很不容易,特別是快速發展的企業,自己培養的管理人員不夠多,成長也不夠快,就必須得引入人才。那時候,很多老員工以家長的姿態,觀察他們是不是夠忠心,心想你們就是來賺錢的,拿這麼高薪水,一不高興都走了。
而且在中國,有一件特別讓人崩潰的事:公司沒有秘密。誰拿多少薪水,別人知道的信息真的跟你只差了幾秒鐘。作為老板,你又不能親自負責審核、發放薪水,而「空降兵」的薪水確實要更高一些。
打個比方,我們過去是開車的或推車的,有很多方法越過一個一個坡,但今天前面突然一個大坡,需要開飛機過去。這時我們就要找會開飛機的人,他的薪水待遇肯定要高一點。
而企業又不能因為一個人就調整其他所有人的薪水,畢竟企業還得要利潤,除非你做的是那種很暴利的企業。
商業上該做的一定要做,感情上要維護的一定維護,我希望能做得比較平衡。當年大家一起創業,最艱難的時候,別人頂過你,你不能過河拆橋。新、老員工融合起來,老員工進步特別大,學到了很多東西,可是人會忘記自己過去的樣子,只關注薪水為什麼不如別人。實際上,薪水也在逐漸拉平,到後來大家都差不多了。
這個過程最大的困難在哪兒?擴充的人員超過了我們自己人,就帶來多維的外來文化,你的人少,別人就要同化你,當時差點把我們自己吞噬,你的文化根本就很難傳承。
不能指望每個人都把企業看成自己的,像老板一樣去工作。嚴格來說,在職業化的過程中,我們找的不是職業經理人,而是「事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很多以自我利益為導向,關注職位、薪水改善多少,三五年一跳,拍拍屁股就走了;事業經理人會和你共同成長,戰勝困難,把企業看作自己的歸宿,而不是借船出海。
文化的打造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的人員有過動搖,也有過很鐵的人被挖角,給企業帶來諸多影響。那段時間,特別是很多電商增加母嬰板塊時,最先想到的就是從樂友找人,我們成了母嬰行業的黃埔軍校。但最終還是有很多優秀的人才沉淀下來,與企業同心同德,跟你心心相印。
十幾年過去了,企業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還有這麼多人跟你同行,一起長期奮鬥,有共同的價值觀,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企業文化。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06
結語
我覺得人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夢想,還要有三信,即是:信念、信心、和信任。你能腳踏實地,朝著一個目標努力,最終擁有天時地利與人和,才可能有所作為。
每次遭遇變化,我會重新問自己:初心變了嗎?答案不言而喻:不忘初心,以忍為力。
樂友所做的這份事業,也許不是最充滿光環的,也沒能一下子改變多少億人的生活,但我覺得,樂友做的是造福下一代的事,是老天爺給我們的一份使命與重任。
當你把這點想清楚,做大做小,已經不是最重要。既然上天賦予這樣一個使命,其他什麼都別想了。不論自己是否曾經有很多可利用的資源,去做那些似乎更賺錢的生意,像曾經的房地產等,人如果天天這麼想,那你腳都邁不開了。
很多人會患得患失,這山望著那山高,但我覺得選擇了就不後悔,人生很難去做縱向對比,你怎麼知道那一定是你失掉的機會?如果你沒在這個平台上解決問題,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換個平台也不一定能做好。
放棄最簡單,堅持是最難的,我選擇做難一點的事情。只有通過了這個難,才可能更加有成就。
生命的旅程就是一場最好的修行的機會,我們遇上的一切都是來幫助我們成長的,在這條成長的不歸途上,我們經歷的所有困難都是讓我們成為那個最好自己的助燃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