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原創: 小新 新金融深度
文|小新
編輯|小潘
2018年即將進入尾聲,新的一年也昂首以待。回首互聯網金融這一年經歷了很多,從專項整治、去金融化,到熱捧金融科技。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金融在變,傳統金融機構在變,監管政策也在變。事實上,近5年的互聯網金融一直以「創新」的姿態占據了金融行業的一角。這一角雖小,但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勢,整個金融行業已然翻天覆地。不管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興的「新金融」,加入互聯網元素,加入科技元素成為他們未來發展的趨勢。
餘額寶之後,我們打開任何一款理財APP即可獲取基金、信托、P2P等種種可投資產品。除此,互聯網金融也轉變投融兩端的門檻,「次級人群」享受到了輕鬆的金融服務,也補充了傳統金融業發展的短板。互聯網金融的投資人也隨時隨地可查看收益情況。
當然,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必有上下遊產業鏈的支撐,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催生了貸款超市、系統服務商、導流平台等等產業的誕生或壯大。高歌猛進之後必然帶來一些後遺症,而這一年互聯網金融創新也帶來了社會性損失,這也說明互聯網金融創新帶來變的同時金融行業需要堅守一些不變。
讓這9位行業人帶我們回顧2018的「變與不變」。
互聯網金融十餘年的發展對整體金融行業來說最大的變化是客戶群體體驗、服務環境。現在無論是投資、儲蓄還是增值、保值等理財通過手機客戶端、APP即可獲得這種服務。我們的金融服務確實在創新,圍繞這個創新銀行、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產品都在變化,以往不可想像或者無法獲得的金融服務,現在可以看到各種不同利率、不同期限的產品。那麼這個變化的基礎是金融技術的發展以及圍繞技術的金融基礎設施,大量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出現。
不變的是金融依然是風險管理的這種理念不變。不管是金融創新、風險管理創新這些都是相互匹配的,金融產品的業務邏輯是不變的,只是管道、技術、方法的改變。以汽車貸為例,原來的押車現在變成裝GPS,風控也轉移到線上,但有一些步驟還是需要傳統的方法,也就是說做底層的金融產品邏輯是唯一不會變的我們需要對風險進行合理的定價才能研發金融產品。
從互聯網金融創新到現在專項整治我們也有很多的損失包括社會福利、老百姓的錢被套、創業項目的失敗、風險投資的失敗。不可否認的是,這十餘年的發展留下更多的還是變,也對整個金融市場產生鯰魚效應。那些金融科技創新、金融科技創新團隊、風險事件等都在警醒大家,也是為了下一步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做好基礎準備。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
尹振濤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普及,包括理財和借貸等方面,普通人只要有網路隨時隨地都可能得到無差別的服務。可以說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金融和小額信貸的交叉融合逐漸密切,成為傳統金融業發展的重要補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中小企業貸款緊張的狀況,促進了中小企業和實體的發展。
現在行業里對於互聯網金融本質的討論很多,有人說是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就是金融,也有人說要去金融化。但段建明認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論是踏實服務小微,形成可持續商業模式,還是鑽研技術賦能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產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立腳點必然是作為傳統金融的補充,去做那些傳統金融機構暫時還不能去做的業務,去補充短板讓整個金融生態更良好的運行,而不是去「搶奪」業務。
進入互聯網金融時代,最大的變化是用好互聯網和大數據的這樣的「工具」。互聯網將龐大而又分散的金融信息資源和數據搜集處理,將不對稱、金字塔形的信息扁平化,做到了數據處理的開放性、標準化、結構化,提高了用戶以及互聯網金融機構雙方數據的使用效率。大數據整合了海量各種各樣的數據之後,通過用戶行為軌跡發掘出傳統金融行業無法得到的客戶畫像信息,甚至能基於這些信息去準確預判客戶將來的行為。
隨著監管政策的落地,行業必將迎來更加健康的發展環境,也希望從業者都能堅持自身發展邏輯,懷揣著對風險的敬畏,保持對服務小微、實體經濟的初心,發揮自身消除時空隔閡能力等優勢,不斷穩步前行。這也是互聯網金融企業,一直不變的根源。
捷越聯合副總裁
段建明
互聯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了確實改變了金融服務的性質。
互聯網金融具有支付快捷、資源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等優勢,現代信息技術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性和交易成本,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了更多機會。
同時,互聯網金融也對整個金融市場的價值方式和價值做到做出一定的改變。互聯網金融使傳統商業銀行的競爭基礎(網路技術、信息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發生演變,由安全、穩定、低成本和低風險轉向快捷、便利和體驗。
互聯網金融還能為金融消費者帶來新理念。互聯網金融為消費者提供低成本、低風險和高效率的支付帶來了全新的金融消費理念。並且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存儲、計算和分析能力,互聯網金融為消費者帶來了精準、可定制化的產品,既能節省時間,又能降低交易成本,加快信息及資金的流通速度。
互聯網金融並沒有改變金融本質。金融的使命仍是服務實體經濟以及為客戶創造價值,而互聯網金融時代,安全、穩健經營仍然是不變的主題。如何在風控手段上脫穎而出,這是所有平台需要思考的問題。目前,網貸行業合規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行業整體正規範化發展,相信在行業出清之後,互聯網金融終會沉淀出有價值的平台。
民貸天下CEO
黃偉淵
備案延期,但不會缺席。
2018年,經歷過不合規平台的集中出清、部分無力持續經營的平台主動退出,行業前期積累的風險已經消化了不少。雖然行業發展經歷了一段波折,但我們仍然對網貸充滿信心。對於存活下來的平台而言,既要學會低頭拉車,也要學會抬頭看路。「低頭拉車」是強調平台自身要紮實練好風控、合規基本功,堅守金融底線。「抬頭看路」則是要緊跟國家對金融服務實體、支持小微的導向,充分發揮網路借貸助力金融普惠化的作用,潛心做好扶持小微的工作。
展望2019,縱使外部經濟環境依然有著不確定性,但其中也蘊藏著諸多機遇。新的一年,我們仍需正視和謹慎對待挑戰,懷揣更多理性和力量,和優秀的同行一起前行,做讓出借人、監管放心的好平台,做真正幫扶小微、踐行普惠的好平台。
開鑫貸總經理
鮑建富
在互聯網金融創新過程中,創新改變的是金融服務中的信息不對稱,從獲客、風控到貸後的每一個環節,互聯網都在一定程度上都提升了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了社會的總成本。
可以說,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都在不斷地提升金融服務各個環節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人們接受金融服務的門檻,讓金融的陽光普惠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中國互聯網金融本身服務的就是一種利基市場,在強大的傳統金融機構之下求生存。不過在中國金融壓抑十分嚴重的情況下,傳統金融依然有很多區域未曾覆蓋,這個利基市場十分巨大,導致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產生了遠比國外更大的影響,尤其是網貸和第三方支付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而互聯網金融尤其是網貸行業在被政府納入監管後,也有望在中小微企業融資、個人消費金融領域方面發揮比以往更大的影響和作用。
雖然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受到強力監管,但是創新本身就要求善於在夾縫中找到機會,由於市場十分巨大,相信在未來這種機會依然還會存在。市場不缺乏機會,而是缺乏發現機會的眼睛。
融道網·生菜金融創始人兼董事長
周漢
我們正處在一個不斷變革與發展的時代里,任何行業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更不能是僵化的,金融行業是如此,依托創新技術的互聯網金融更是如此。互聯網技術帶給金融行業的「變」可以說是資金流通和服務效率的提升,「不變」則是不改變金融的本質。
科技賦能金融,技術助推行業變革。大數據、雲計算、網路與通信等技術的蓬勃發展,使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具有了明顯的數字化特徵。與此同時,人們的信用體系的透明度也顯著提高,信用價值得到釋放,小額信貸逐漸成為互聯網金融重要分支——網貸行業主流的業務形態。
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效應可以從三方面來看:1、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融資不公平,信息不對稱的行業難題,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2、打破傳統金融固有的業務形態,使金融服務更加普及化、便捷化;3、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使整個金融行業的監管模式不斷面臨挑戰,不斷更新與完善。未來,互聯網金融將更加有效的促進金融行業的創新與發展,繼續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和交易成本,提高市場資源配置,充分緩解中小微企業和個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廣信貸
近些年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入,變化最大的應該算是監管層態度的轉變。隨著監管政策的逐步推進可以看到,監管層對於行業的了解也是逐步加深的。從最開始的自由發展,到出台征求意見稿、1+3體系完善,再到網貸正式納入國家「編制」和銀行一起受銀保監會監督管理,都預示著整個網貸行業將逐步走向規範,最終進化為中國金融體系中重要的一環。
無論合規還是創新,都必須擁有正確的初衷,那就是服務於人民,而金融科技的多方運用也是為了更有效的提升服務可獲得性、成本可負擔性、供需可匹配性,從而為用戶帶來更便捷更高效的資金來源和融資管道。
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不僅改變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處境,也為構建真正的普惠金融體系提供了新思路。網貸行業不斷崛起,為更廣闊人群和企業提供了差異化服務,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2013年–2017年網貸行業貸款餘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59%,互聯網金融在彌補傳統金融服務不足、便利居民借貸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未來,多元豐富的數據積累和先進的技術應用將推動整個行業的風控體系更加完善,同時金融服務也將遍及到社會的各個階層,讓更多的人體驗到普惠金融的便捷與高效。
花生米富
不可否認的是,金融科技時代已經來臨。這種由科技引領的金融供給與需求端的變革,不僅成為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趨勢,在傳統銀證保信等金融機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金融科技帶來的變化,不僅是提升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讓市場機制更好的發揮作用,也緩解了小微企業及個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與此同時,對行業一直以來面對的獲客成本高及風險難做的問題,提出了可行性的解決方向。
而不變的,則是因為金融本身是具有經營風險的行業,新金融既要創新,也要承擔風險,關鍵要和監管方向一致,金融創新應該在合規的邊界之內,鼓勵行業更理性地創新、更好地發展。
匯中網
隨著2018年即將接近尾聲。這一年讓太多的行業人記憶猶新,當風險來臨之際我們發現很多人都變得不堪一擊。所謂的變與不變針對互聯網金融來講,更多的是一種業務方式上的轉變,也是一種對自身發展的改變,如果為了「利益」進行改變,到頭來會喪失掉「靈魂」。
在我看來,改變是一種總結。2018年在強監管、監管落地的大趨勢下,互聯網金融企業對原有的「不合規」業務進行改變,按照監管要求的方式去做,去偽存真貫穿了整個2018年的互金市場。之前的互聯網金融野蠻粗暴的生長方式也在2018年得到了「教訓」,雷潮爆發後,也給整個互金市場敲響了警鐘,如果要可持續精英,在某些點上不能變。
唯一不變的我認為是行業對於風險的敬畏。不管是信息中介還是「信用中介」,互金從事的是「類金融」業務,不以風險為前提最終會「引火上身」。所以,2019年,未來可期,備案能否完成?金融科技如何發展?是不是明年的看點,我想不變的始終是對風險的敬畏和把控。
互金專欄作者、新金融頭條內容部主編
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