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嘉萬時期,國力逐漸衰退,出現了「官民競市」的局面;就嘉靖朝前期而言,官窯窯場基本占據了官窯產品的生產主流,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民窯燒制技術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甚至超過官窯,加之隨著國力的衰退,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國退民進」,因而在嘉萬官窯中,相當多的精品為「官搭民燒」產品!
嘉萬時期的官窯產品中,哪些是官窯窯場燒造,哪些是民窯窯場的官搭民燒產品?
就明中期而言,官搭民燒自嘉靖時形成制度,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嘉靖的官窯窯場肯定是從正德朝秉承而來的,官窯窯場里的工匠也不會隨著朝代的更迭而消失,那麼為什麼正德官窯的款字規整秀麗(圖1),而到了嘉靖朝就「歪歪扭扭」(圖5,圖6)?難道是嘉靖皇帝得意這口,特意下令要這麼寫?不會吧。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嘉萬時期的官搭民燒盛行,產品數量遠比官窯場的產品多,因而官搭民燒產品傳世更多更常見,故而這類款字在現代人的頭腦中更容易形成了某些思維定勢。
官燒和官搭民燒的寫款人是否為同類,應該不是。當人們看嘉萬底款時,那些款字寫的「歪歪扭扭」的所謂正宗到代貨,基本為官搭民燒,民窯寫手平時寫慣了民窯款,摹寫官款時基本不習慣;而那些相對規正秀麗的嘉萬寫款,應為官窯窯場的窯匠寫的(圖2,圖7)。
就嘉靖官窯而言,嘉靖前期的「欽限瓷「(禦用)和「部限瓷」(賞賜用)基本為官窯窯場所出品;而中後期的情況是,「欽限瓷」多為官搭民燒,「部限瓷」則多為官窯窯所燒。雖然並不絕對,但大致如此。
再舉個介於嘉靖和萬歷之間的隆慶的例子(圖3):圖中隆慶的款字很顯然沒有繼承目前人們思維定勢中嘉靖官的特點;但事實應該是,例圖3中左側隆慶款字的應為官窯窯場的產品,例圖3中右側隆慶款字的則為官搭民燒產品。
而例圖4中的故宮那件的萬歷底款算是摹寫的比較規正了,但還是明顯帶著民窯窯場寫手的痕跡,比如「年」字,應為萬歷時期的官搭民燒產品。
此外,就景德鎮的考古發掘而言,一個很有意思也令人思考的現象是:洪武到正德,官窯場的落選品均打碎集中處理,而嘉靖及以後則未發現這種情況。這種現象是否折射出相當數量的官窯窯場產品和官搭民燒產品可能通過各種途徑流向市場,值得思考。也就是說,嘉靖及以後,宮廷對官窯產品的管理十分松懈;也難怪,連乾隆時期都禦批可以出售某些不如意官窯產品,更何況江河日下的嘉萬天啟崇禎。
總之,瓷器鑒定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問,如果僅就一流水準的高仿而言,哪朝哪代的款字都僅是參考指標;看瓷器還是要綜合審視相對穩妥。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霽月新浪微博 (資料選摘) 古玩元素網整理編輯 同行轉載請聲明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