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Siri 才是 HomePod 最應該做好的地方,但現在卻成了它的短板。
評測專員:李強
在正式開始 HomePod 的評測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一個問題「智能音箱到底是要「智能」還是「音質」」。本來並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幾乎所有的製造商都採用了「智能」的產品設計思路,根本就不存在選擇「智能」還是「音質」的問題。這也是行業慣性所致,眾多企業也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智能音箱就應該是一個音箱加一個語音助手樣子,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任何一個行業都應該豐富多彩,富有活動。
說話正題,蘋果的 HomePod 沒有選擇與主流大眾一樣的設計思路,它開始去注重音質。而它的音質怎麼樣?其做到在就可以直接給出答案。
HomePod 它可能是目前智能音箱中聲音表現最為出色的一款,在同價位中很難再找出能與之相比的音箱。
這可並不是我一廂情願的說法,可以先看一下蘋果 CEO 蒂姆•庫克在接受《金融郵報》的採訪時曾說道:
我們認為智能音箱市場缺乏的是一種高質量的音頻體驗,音樂值得以高質感的方式呈現,而並非只是為了聽個響。
言下之意便是,蘋果很看重 HomePod 智能音箱的音質。
再來看一下外媒是怎麼評價的:
在花了一個小時試聽蘋果的 HomePod 智能音箱後,我可以很放心地說一件事: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
總的來說,HomePod 的聲音比我預期更洪亮、更好聽。低音強勁而不沉重,聲音清脆、清晰,總體感覺很有活力。我會說,HomePod 給我留下了一個很好的第一印象。
雖然很難在短時間內定義 HomePod 的聲音如何,但第二次聽 HomePod,的確加深了我之前對 HomePod 的好印象。
根據自己半年的音感體驗來說,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它,那就是「空間感」。我能夠感受到它的聲音從四面八方湧過來,而不是聚焦在某一處;HomePod 通過自身營造的巨大的聲場將用戶包裹在房間內,所以無論用戶處在什麼位置,都可以獲得最好的聽感。
HomePod 聲音乾淨、清晰、低音有力、過渡平順,是在這個價位中非常出色的音響,並且它音質的準確性,甚至可以和一些同價位的入門級監聽設備相比較,這是消費電子電子評測室對它的評價!
HomePod 的音質為什麼好?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內部講起。
HomePod 在它並不大的體積里,內置了一個高振幅低音單元和七個高音單元陣列,其中七個高音單元環繞分布在 HomePod 箱體下側,高振幅低音單元在箱體上側,可以給用戶提供 360° 的聆聽體驗。
但這並不是關鍵,HomePod 厲害的地方在於「它能調節聲音方向」。
首先,HomePod 會通過麥克風陣列來確定自身處在什麼位置,然後將直達聲和中置人聲傳向房間中央區域,再將音樂中的環境聲打向四周牆壁,做到均勻擴散。這樣一來,HomePod 營造出來的聲場表現會顯得非常寬闊,人聲和背景音會得到有效的分享,進而將層次表達出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空間感。
如果你將 HomePod 放在面積不算太大的房間中播放音樂,聽感上會相當接近於現場聆聽。並且最好將 HomePod 放置在木桌靠近牆壁的位置,這樣它音質表現出來的解析力會更好。同時牆壁相當是 HomePod 的一個反射面,方便其更好的營造空間感,但是要盡量避免在玻璃材質附近,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反射產生的駐波。
總的來說,HomePod 是在優秀的硬件基礎上再加上強悍的聲場識別算法把整體音質向上提升了好幾個台階,這才讓用戶能夠在一個如此小體積的音箱上聽到那種超越價位和體積的音質。
這麼好的音質用戶卻只能用它來聽歌
HomePod 沒有 3.5mm 輸入接口,藍牙不支持音頻傳輸,也不支持 Windows 電腦和安卓手機的連接,只能與蘋果設備連接,如果手上沒有 iPhone 或 iPad 的話,甚至都無法激活它。
這種情況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它,就是「封閉」。HomePod 如果能稍微開放一點,那怕只是給出一個 3.5mm 輸入接口或是開放非蘋果設備可以使用藍牙連接的權限,那麼市面上對於它的主論調都會友好很多。
如果說「封閉」的問題讓 HomePod 只能局限在蘋果的圈子里面,那麼「延遲」的問題就把它作為音箱部分的使用範圍壓縮到了「僅限聽音樂」的狹窄領域 。
這個堪稱致命的延遲讓用戶不可能拿它來作為看電影或是玩遊戲的音箱來使用,用戶不論連接蘋果的任何設備都會存在 2 秒的延遲,即使蘋果會通過將視頻拖慢兩秒的方式來盡量的讓音頻同步,也不能完全解決,看視頻時仍然會遇到音頻與口型對不上的情況。
而帶來這一長達 2 秒延遲問題的正是蘋果在 2017 WWDC 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之後又跳票整整一年的 AirPlay 2 家庭多設備音頻解決方案。
蘋果不知是出於何種考慮,竟讓 AirPlay 2 成為了 HomePod 載體上的唯一音頻解決方案。
AirPlay 2 的優勢:
-
對多設備的支持,可以無縫切換,不需要像藍牙一樣一對一
-
控制能力,手機或其它 iOS 設備都可以成為其控制器
-
不受藍牙距離的限制,只要在同一局域網都可以連接
AirPlay 2 的劣勢:
-
2 秒延遲
-
封閉性,僅支持蘋果設備或支持 AirPlay 2 協議的產品
AirPlay 2 讓 HomePod 擺脫了藍牙的距離限制,也擺脫了藍牙「一夫一妻制」的限制,只要在家中連接上 WiFi 即可控制音箱,也可以讓用戶在蘋果多設備間隨意的切換,不需要先斷開再連接。
這是很多智能音箱都不具備的優勢,在實際體驗過程中確實非常的便捷和方便。甚至可能是因為有了這種更為先進的連接方式,蘋果直接將 3.5mm 輸入接口給取消了,當然也有可能是為了美觀和一體性才取消的。
不管怎樣 AirPlay 2 都為 HomePod 帶來了無與倫比的連接穩定性和操作的便利性,但同時卻也給它帶來了封閉性。而 HomePod 也正是因為 AirPlay 2 的封閉性問題讓它一發布就背負了許多罵名,被看作是一款無用的音箱、蘋果產品的外設等等。
不僅如此,AirPlay 2 帶來的還有上面提到的 2 秒延遲問題,直接將 HomePod 變成了一個只能聽音樂的設備,從此告別視頻和遊戲。
可以說 HomePod 是「成也 AirPlay 2,敗也 AirPlay 2」。
HomePod 敗就敗在選擇了 AirPlay 2 作為它音頻的唯一連接途徑,把遠超同價位的音質牢牢的鎖在了蘋果體系里,但在蘋果體系里又體驗不夠好。
幾乎可以理解為是一個不聯網的 Siri
如果說 HomePod 因為它的封閉性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音箱的話,那麼 Siri 就是讓它是否能成為「智能」音箱的關鍵。然而卻是 HomePod 音質給予了行業意料之外的驚喜,而它的 Siri 卻也給了行業意料之內的失望。
事實上 HomePod 從發布開始就一直不被看好,直到半年後的今天仍不被看好,而不被看好的最大原因就是 Siri。
HomePod 的 Siri 能做的事情很有限,甚至老多人認為 Siri 很蠢,這其實是對的。在這半年的體驗里,我已經不再對 Siri 抱有什麼智能方面的想法,只是用它來執行一些固定命令,說一些簡單的語句,在某些方面甚至連 iPhone 上的 Siri 都不如。
HomePod 的 Siri 常用的功能:
-
嘿 Siri 設置鬧鐘
-
嘿 Siri 現在是幾點
-
嘿 Siri 今天/明天天氣怎麼樣
-
嘿 Siri 放我喜歡的歌/上一首/下一首/暫停
-
嘿 Siri 打開客廳的大燈
「智能」或是說 Siri 才是 HomePod 最應該做好的地方,但現在卻成了它的短板,我幾乎不能夠問它任何問題。
不過,如果把 HomePod 的 Siri 當成一個本地版、不聯網的 Siri 來使用,那麼它的體驗卻又是最好的。從上面最常用的功能列表里就看得出來,使用的幾乎都是不聯網,在本地即可完成處理的功能(語音識別仍需聯網)。
這是一個很極端的現象,Siri 聯網做的很差,相較於同行的語音助手都要差很多;不聯網、本地化操作,相較於同行的語音助手又要強很多,甚至可以說是到目前為止最好用的語音助手。
硬件成本和
據雜誌社了解到,HomePod 的用料成本為 216 美元,其中內部的揚聲器模組就達到了 58 美元。其它費用包括 A8 處理晶片 25.5 美元、外觀 25 美元、測試和包裝 17.5 美元以及眾多小組件 60 美元,還有 30 美元的雜項,這幾乎就是 HomePod 硬件成本的構成了。
HomePod 的售價為 349 美元,利潤率為 38%,可能你會認為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利潤率了,其實不然。2015 年的 Apple Watch 成本據可能為 84 美元,而售價卻是 349 美元,利潤率高達 415%;2015 年發布的 iPhone X 上的利潤率為 64%。
再看其它同行的產品,據 TechInsights 可能,市場上主流智能音箱Google Home 和亞馬遜 Echo 的利潤率分別為 66% 和 56%。
所以,HomePod 應該是蘋果目前最不賺錢的硬件產品。
現在想要購買 HomePod 已經非常的便宜,閒魚 1500 元人民幣左右,京東和天貓 2200 元人民幣左右。可以考慮直接從閒魚入手。
>「深度評測」被蘋果封閉體系關起來的 HomePod 智能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