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還記得去年,我們在總結2017年中國互聯網企業時曾留下的那句「下一個秋收再見」。
轉眼間「春風又綠江南岸」,談笑間「一場秋雨一場涼」。當我們來到2018年的深秋,回首望去,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虛幻,卻又那麼的真實。
而對於我們來說,2018年也是《互聯網周刊》自1998年創刊以來記錄與走過的第20個春秋。
水到渠成還是無奈之舉?中國互聯網的「上市之年」
中國人喜歡總結,而互聯網又是一個容易跟風的行業,以至於近年來每一年都會有一個甚至若干個象徵性的稱號,如O2O元年、VR元年、共享元年、區塊鏈元年、直播元年、人工智能元年……
然而相對於垂直行業上的細分,我們更青睞於將2018冠上「上市之年」的稱號。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的近一年時間中,共有33家互聯網公司境外上市(包含香港聯交所),帶給境外資本市場近2000億美元的互聯網行業市值,這還不包括諸多已經處於IPO階段等待掛牌的互聯網公司。
這些公司之中,不乏愛奇藝、美團等蟄伏多年的行業巨頭,也有映客、蔚來這樣成立時間僅僅三四年的獨角獸新秀。而無論是行業巨頭,還是新興獨角獸,他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在2018年前後進行上市,掀起中國互聯網繼2000年、2014年之後的第三波上市浪潮。為何如此多的互聯網公司選擇此時集中上市?
資金,是互聯網公司發展的關鍵要素。不同於實體行業,互聯網行業先發展、後盈利甚至不盈利的模式注定了其對於資金的大量需求,愈是發展迅速的公司愈是如此。這也是多年來互聯網公司遲遲無法在國內上市的原因之一。
從當前形勢來看,隨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愈演愈烈,美聯儲加息嚴重,造成美元大量回流。直接導致了各大投資機構操作資金的短缺,越來越多的企業面臨著融資困難的窘境,在中國互聯網不進則「死」的激烈環境下,來自資金鏈的壓力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掛在每一家互聯網企業的頸上。鄰家便利店因資金鏈斷裂一夜之間人去樓空的事情仿佛就像昨天一樣,歷歷在目。
而像小米、美團那些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具備成熟運作能力的公司更需要進一步融資來進行資金回籠,為下一輪風暴進行儲備。日益嚴峻的資本市場似乎也在預示著時機的緊迫。所以如此多的獨角獸們紛紛集中上市,也就不難理解了。
上市即破發,互聯網行業的泡沫與真實
在分析近一年來上市的33家公司時,我們發現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企業股價維持在發行價之上。破發,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境外上市的常態。這不禁讓人再次懷疑,那些互聯網公司動輒數十億、數百億的估值,又有多少是穿在皇帝身上的新衣?
在小米上市前的幾個月中,曾有不計其數的媒體報導,小米公司期待的上市估值是1000億美元,希望通過首次招股募集100億美元的資金。然而7月9日當天小米的發行價對應市值卻只有3838億港元,折合不到500億美元還不及預期的一半。然而小米的縮水並沒有就此打住,截至2018年10月29日,小米的市值已經迫近2700億港元,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面臨同樣遭遇的超級獨角獸,還有美團點評。10月29日,美團收盤價為每股52.85港元,較9月20日上市之初72.65港元每股的峰值相差甚遠,短短一月之間,市值蒸發千億。
這其中雖然有股市疲軟的因素存在,但如此巨大的降幅還是讓人大跌眼鏡。究其原因,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大相徑庭的定價方式或許是造成獨角獸公司上市前後反差巨大的原因之一。一級市場的定價方式,相對封閉,從業者們更加看重自身的行業立場。而二級市場則更加市場化,更著重實際的利益和回報。中國互聯網企業們的故事越來越難講了。
此外,申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太過集中也是因素之一,一年間如此多的互聯網公司紛紛提交上市申請,選擇多了,資金自然比較容易分散,畢竟市場上的錢也不是無限的。從2014年至今慢慢壯大的互聯網泡沫,已經在2018年被漸漸剝開。
大事件
除了轟轟烈烈的上市浪潮外,2018年中國的互聯網界也發生了一些舉足輕重的事情。
● 餓了麼、阿里巴巴喜結連理,外賣市場戰線分明
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麼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6個月後的10月12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將餓了麼與口碑合二為一,組成一家本地生活服務公司。
在收購餓了麼的第一天起,就有不少業內人士猜測阿里將如何處理餓了麼與口碑兩個外賣品牌,合併後的新公司能夠更加統一內部資源,進而更加從容地面對與美團的競爭。自此,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兩強對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 騰訊布局新零售,與阿里正式開戰
2017年12月,騰訊斥資42億入股永輝超市;2018年1月,由騰訊控股牽頭,聯合蘇寧、京東、融創,計劃投資約340億元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2018年2月,騰訊、京東再次出手,聯手以8.87億元收購了商超連鎖公司步步高共計11%的股份。
此後,騰訊攻城略地,聚集了沃爾瑪、家樂福、紅旗連鎖、中百集團、步步高、美團、每日優鮮、天虹股份等大批合作夥伴。經歷了一年的蟄伏後,兩大互聯網集團又將在新零售領域展開一場世紀大戰。
● 蔚來上市,互聯網造車陸續落地
2018年8月13日,素有「東方特斯拉」之稱的蔚來汽車正式在美國紐交所正式掛牌,成為中國互聯網造車的第一股。然而令人們更加震撼的,卻是蔚來提交的那份招股書,三年時間近百億人民幣的只出不入讓人們認識到了互聯網造車的吃錢能力。其實不僅僅是蔚來一家,小鵬、威馬等新造車勢力無一不是吸金大戶。而值得欣慰的是,在經歷了數年的研發之後,它們已經陸續步入量產階段,中國互聯網的造車之路,才剛剛開啟。
● 中興慘遭封殺,倒逼「中國芯」
美國東部時間4月16日,美國商務部以中興違反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的制裁條款為由,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美兩國的貿易大戰已經涉及到互聯網領域多家企業,中國在關鍵晶片、元器件等領域的弱勢瞬間暴露無遺。禁令雖然最後以取消結束,但中國公司因此而激起的「自強」之心卻如星火燎原般點燃了整個互聯網界,除了地平線、寒武紀等自始深耕於硬件領域的企業外,阿里、格力等企業也紛紛加入造芯大軍。到底是奮發圖強,還是順風借勢,人們只能用時間來檢驗。
● P2P平台暴雷,互聯網金融何去何從?
2018年,伴隨著一聲驚雷,P2P行業迎來了最為黑暗的一個夏天,據相關媒體報導,僅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內,全國就有102家P2P平台接連爆雷,平均每天2.6家。短短兩個月,二百多家P2P平台集體爆雷,成百上千萬的投資人血本無歸。互聯網用自己的方式為脫韁的P2P金融行業敲響了警鐘。
2018年,誰會成為中國互聯網的第四極?
騰訊的新零售布局、P2P平台的集體爆雷、互聯網汽車的陸續開售,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互聯網領域,每時每刻都是那麼變幻莫測。而BAT的存在就像地標一樣矗立在那里,這不僅僅來自於巨大的市場體量,更是因為多年來它們牢牢留在人們心中的印記。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誰將會成為BAT之外的第四極成為了人們熱衷的討論話題。然而歷史的齒輪不會永遠停止轉動。
10年前,BAT對於互聯網從業者的吸引力幾乎令人無法抗拒。10年後,隨著華為、字節跳動、美團、京東、小米、愛奇藝等一批批優秀企業的崛起,人們有太多的目標可以選擇,甚至連創業也在不知不覺間變得「簡單」了起來。
2018年,中國互聯網發展至今,如果誰還執著於BAT之後的那個虛名的話,可能真的需要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了。
(文/弘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