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數科社,作者丨檸溪
文丨數科社,作者丨檸溪
數字化創新已成為國內經濟成長的新引擎,站在國家戰略的角度,這種社會化的數智改造就不應該只是強調個體主義的升級,而是應該站在大的產業層面,著力於在某種科技基礎上實現對外賦能,努力去謀求「代際迭代」。
過去的一年,歷史撲面而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數智物流、智慧醫療、數字金融……每個人都是身在其中的主角。2021在數字化的擁抱中走過,「產業」一詞這般被重新切割和深刻理解,它所涵蓋的范疇已不再是單一維度的生產與制造,眼下,還包含了信用、效率、連接、共榮及其他種種。
2021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風生水起,產業智能化如火如荼,政府攜手企業共同培育肥沃的「數字土壤」,讓「漫步在雲端」的新技術更快融入產業核心場景,讓「孕育於數字」的新業務需求得到更大程度釋放。破舊立新,對一眾企業而言,產業數字化轉型已不是數字技術的單點應用,而是轉向由內而外、全方位、全產業鏈條的改造提升。
政策驅動,行業需求,共同解構好康字技術與產業融合的成效。於是,眾多傳統商業在新變量的「簇擁」下擁有了從線性增長進階到指數增長的新機會。更重要的是,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愈發清晰地意識到,只有積極擁抱變化,才能應對不確定因素激增的未來。
時間白駒過隙,在無數行業發展史上足夠深刻的節點,總有人選擇前進、守新。而倘若站在多年後回望今天,人們一定會更加深刻的感知,數字科技為當下各產業賽道的優化和迭代所帶來的革命性創新,是多麼令人震撼。、
01 數字技術站在舞臺中央
2021年以來,數字化浪潮方興未艾,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的數字技術日新月異,支撐產業數字化發展,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其中,知識工程、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正在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提檔加速,從國內近年來對技術產業的扶持傾向來看,「讓AI成為數字時代的核心生產力」已從頂層設計的高度被確立了下來,作為拉動數字經濟向前發展的新動能,AI已成為支撐和引領數字經濟、新興產業、智慧城市、智慧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基礎設施。
這與剛剛登陸港股的商湯科技現有大商業國界中的智慧商業(即企業服務)、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這四大最主要的業務板塊高度匹配。作為一家AI算法提供商,商湯已基於SenseCore大模型,圍繞不同產業的客戶需求開發並提供具有模塊化靈活性的標準軟體平臺,並依靠銷售軟體平臺創收。
「生在雲上,長在雲上」,涵蓋了邊緣計算、混合雲、雲原生的雲計算技術被視為產業數字化的技術底座,隨著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縱深演進與雲計算市場的創新發展,公共雲與私有雲的混合使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納。尤其雲」「邊」協同聯動,共同釋放數據價值,成為產業界達成的共識,邊緣計算以業務實時、數據融合、創新智能、安全保護等優勢,為應用提供算力能力,助力產業進行數字化賦能。現階段邊緣計算已經廣泛應用於制造業、能源行業、公共交通、農業、醫療、教育等垂直行業。
細數當下的雲計算賽道,除了固有的騰訊、華為、阿裡、百度、京東等巨頭外,諸多垂直雲玩家也都迎來不錯的增長,如UCloud,青雲等等。今年字節跳動也全面發力雲計算,以十年為期,為客戶提供「技術驅動,極致性價比的雲」「業務價值驅動的雲」「開放共享的雲」。有業內人士表示,不僅在2021年,在未來的五到十年裡,雲計算都將是企業發展的絕對歸屬地,也是互聯網大廠的掘金池。
除了AI和雲計算, 包括分布式資料庫、數據孿生、數據安全等在內的大數據也被稱為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協同發展的助推器。尤其分布式資料庫以優秀的彈性擴展能力、可靠度高、成本低、可滿足雲計算等場景需求等優勢,在金融和互聯網行業不斷落地應用,助推著產業數字化的升級。2021年以來,分布式資料庫有更顯與雲原生深度融合,實現存儲計算分離的趨勢。
依靠大數據技術,在影譜科技、同盾科技、鷹瞳科技等一眾企業的守正創新下,今年以來零售、醫療、金融乃至政務等領域湧現了不少數字化解決方案。隨著產業需求不斷激增與數字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未來數字化市場將湧現出更多創新、融合的企業,不斷融入產業數字化的浪潮中來。
02 持續解決三個關鍵問題
不同的行業特性,數字化戰略的落地姿態也各式各樣。變與不變中,人們力求通過數字技術在解決什問題?
可以從三個關鍵字一探究竟:效率、安全、共生。
- 效率
眾所周知,效率是企業經營的關鍵。數字化首先讓目標變得可度量,可度量就可不斷優化,結果是提高生產制造、供需匹配、維保服務的效率,最終可以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比如,大多數「我們」參與過今年京東雙十一,我們感受到的速度與剁手激情背後,是京東和京東雲通過幫助企業拓展其服務邊界和運營效率來擺脫之前固有的產業難題,提高數字化速度的最佳樣本。不論是最開始的興建物流體系,抑或是如今的加註雲計算,再或者是依托AI驅動產業制造,每一個業務背後都是基於服務和效率的雙重邁步。
尤其是,2021年京東物流上市,數字物流的價值也開始從延續向持續升級。把物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京東將資訊與傳統的倉儲運輸聯繫到一起,通過天狼系統,提升存儲的密度和揀貨的效率,以便讓高強度的服務逐漸替代原本低效率的服務,使得客戶一體化供應鏈的管理效率再次提升。在京東庫存周轉天數中,京東物流所帶來的數字化效果也有所展現:自2012年以來,京東便一直保持庫存周轉天數低於40天,盡管京東管理的SKU數量在增加,在上季度自營商品已經達到1000萬SKU的基礎上,京東依然將庫存周轉天數縮短了4天至30天。
再比如,國產大飛機制造商「中國商飛」,用AI視覺技術輔助質檢員,捕抓人眼無法發現的材料缺陷,使缺陷檢出率提升到了99%。在汽車制造領域,一些無人駕駛車輛可以在數字仿真環境中,一天完成1000萬公里的測試。而同樣的測試,如果完全依靠打造樣車、實地進行,需要改裝出幾百輛車,花費幾年時間才能完成。結合高精度地圖、虛擬現實、遊戲引擎等數字技術的仿真系統,不僅節約了打造樣車、燒油的費用,大大提高了測試效率,還規避了上路測試的風險。
產業互聯網的目的在於降本增效。向「數字」要「效率」,是產業重塑的必然選擇。而這樣的數字化還強調提升組織運轉的效率與彈性。北京地鐵公司,旗下有450座地鐵站、5萬員工,要保證地鐵正常運營,過去需要很多面對面的線下會議溝通。疫情期間,通過騰訊會議遠程協同,最多一天,開了142次大型會議,來進行實時的工作安排,實現靈活調度。為了打造更貼近線下的溝通協作體驗,騰訊釋放積累超過20年的音視訊技術能力,延時最低僅80毫秒,並且針對鍵盤聲、咳嗽聲等常見的會議噪聲,進行定點降噪。
2021年起承轉合,釘釘更是把效率做成了生產力,通過AI 翻譯、語音速記、實時字幕、對話機器人、多模態等技術在語音 AI、視覺 AI方面的落地,把AI 變成每個普通人觸手可及的生產力工具。釘釘這類新生產力工具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力支撐,可以幫助企業走向「兩個數字化」——組織數字化和業務數字化,並通過兩個數字化的相互融合和促進,實現組織內人財物事、產供銷研、組織上下遊生態產業鏈等場景環節的全鏈路數字化,成為真正的生產力。
- 安全
5G、物聯網、AI、雲計算等技術的應用,讓生產、服務過程加速數字化、雲化。但產業數字化在創造巨大價值的同時,網路安全事故也屢見不鮮。從抖音侵犯用戶資訊權,到曠視科技等人臉識別公司被推至輿論焦點,到智聯招聘用戶簡歷流向黑市,到知乎4天獲取3w+用戶資訊,再到美團被質疑差異化定價「殺熟」客戶……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用戶個人資訊在被各類主體競相挖掘和利用的同時,因資訊泄露引發的訛詐事件司空見慣、「大數據殺熟」多領域多平臺泛濫。
2021年11月的第1天,千呼萬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施行。該法明確不得過度收集個人資訊、「大數據殺熟」,對人臉資訊等敏感個人資訊的處理作出規制,完善個人資訊保護投訴、舉報工作機制。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個人資訊保護法將對個人資訊的保護築起安全牆,同時,在大數據應用逐漸深入社會生產生活每一個「毛細血管」的今天,企業也在積極採取相幹措施,設置合規機制,注重技術安全升級,從根本上避開那些不該觸碰的「雷」。
2021年6月,擁有悠久歷史的廣交會在線上舉行,騰訊通過迭代防護系統和機動部署,助力廣交會攔截了超過130多萬次各類安全攻擊,完成近7億次內容審核,最終做到零安全事故。
今年的雲棲大會上,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阿裡雲安全總經理肖力提到:數據的價值是流動時產生的,不能被使用和分析的數據沒有意義。數據安全是為了推進數據可以被高效流動,這核心打造的是一套信任機制。不碰用戶數據是阿裡雲的紅線,也是最低要求,賦予數據權利和義務,讓其所有者、共享者、監管者可以基於信任機制,釋放數據的價值,這是阿裡雲數據安全的理念。
華為雲也在很早就注意到了數據安全的合規問題及風險,並從數據安全的全生命周期出發,提供可視、可控、可溯的數據安全解決方案。通過數據安全中心、數據安全審計、數據加密等雲安全服務,企業可清晰掌握數據資產的風險狀態,做好監測預警及安全事件的應急響應,構建全棧式的數據保護體系。
- 共生
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對各行業來說都是知易行難。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和升級成功與否,不僅關乎企業本身的生存和發展,也決定了未來整個產業能否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是一些流程長、門類多、應用場景龐雜的行業,更需要一個能夠看懂行業趨勢與轉型需求,進而推進其業務與技術進行深度融合的數字化轉型合作夥伴。只有行業參與者從「一起做項目」上升到「共同做產業」,才能形成新型生態合作關係下新的增長點。因此,產業數字化,生態共建是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小米。圍繞生態內的核心主業,小米對自身供應鏈的整體把控越來越側重於科技+金融的配套輸出,為供應鏈中的上下遊合作夥伴、其他非強關聯的生態外實體智造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更甚的是,實現從原材料採購到終端銷售的全場景、全鏈條的金融服務覆蓋。打造生態共建共榮的閉合。
的確,個人「猥瑣發育」不如「團戰」的格局和能量大。往大了說,產業互聯網中,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生態,要想發展就必須融入各產業生態,結合生態夥伴的能力,為客戶提供服務。畢竟,數字化創新已成為國內經濟成長的新引擎,站在國家戰略的角度,這種社會化的數智改造就不應該只是強調個體主義的升級,而是應該站在大的產業層面,著力於在某種科技基礎上實現對外賦能,努力去謀求「代際迭代」。
今年以來,京東雲目前發布了PaaS生態的雲築計劃,拓展了近30家合作夥伴入駐,包括PingCAP、巨杉、亞信安全、易捷行雲EasyStack等,涉及資料庫、中間件等多個技術領域;騰訊通過「千帆計劃」,打造和連接SaaS生態。與微盟、金蝶、法大大、銷售易等50多個頭部SaaS廠商通力協作,推出了覆蓋辦公協同、人事管理、工商財稅、生產研發、供應鏈管理、精準營銷在內的多場景解決方案。現在,越來越多的SaaS夥伴加入到「千帆計劃」中來。通過千帆技術中臺,行業型SaaS與通用型SaaS相互連通、互相集成,攜手為企業提供一站式SaaS服務……
可以說,2021年,「合作夥伴」成為互聯網TO B的重中之重,並常常被寫入阿裡、騰訊、京東、小米的成就單中,甚至可以說這是當下一種互聯網科技企業的TO B焦點。
03 共啟未來
2021是產業數字化關鍵的一年。
在過去的300多天裡,我們見證了產業數字化變遷的百態,也更感受著時代更替的速度,有遺憾,但更多的是希望。在全球局勢劇變之中,中國經濟開始邁向「雙循環」新格局,推進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數字科技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數字科技助力數字中國」······市場的聲音已經給數字科技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各個領域在伺機而動,希望在機遇中進化新生,為這個時代寫下新的註解。
產業「智」化,我們身在其中。人們總說,一件商品的價值早已超越貨架上所標記的價格,其背後更多綁定的是硬件、消費、文娛、社交、醫療、出行、金融等重要要素在內的IoT物聯網生態,倘若映射至產業數字化的生態中,共榮一方面是自身商業閉環的膏壤,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生態開放撬動更大的價值空間。
2022新的一年即將開啟,國內數字化市場正在發生劇變。阿裡、華為競爭加劇,騰訊雲生態加速擴張,字節跳動高調試探。巨頭之間的關係已經從分頭各自跑馬圈地轉變到了「貼面戰」。不難預見的是,產業數字化時代,各個玩家未來的命運恐將由自身的生態能力來決定,而這種能力的本質其實都指向於一點,那就是產融的結合與生態的共榮。
當然,生態共榮與產融結合之下,萬物互聯的廣度和深度也必將一步加深。
從點到面,於你於我,敬請期待便好。
更多精彩內容,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