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近年的創業潮中,內容產業的版權、合規性一直是熱點話題,大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實際操作中,總有平台因為 KPI 或其他利益因素而違規。相應的是,各個平台對於內容安全都更加重視。
年初,推崇機器算法的字節跳動啟動大規模的相關人員招聘,抖音在整個九月份永久封禁 24191 個帳號,為的是 ” 打造健康有價值 ” 平台。最新一條消息是,聲音互動 App 荔枝(原荔枝 FM)也未雨綢繆,宣布成立自己的內容安全中心。
內容是核心競爭力
荔枝的舉動,容易被外界理解為是適應監管的需要。近年來不少內容平台因為內容原因被依法處理,被停更、應用商店下架甚至永久關停,損失非常慘重。內容合規已經成為平台的生命線,作為音頻內容平台,荔枝也同樣必須堅守。從這個角度來說,外界的主流解讀倒也並不為錯。
不過事實上,荔枝此舉更多還是為提升平台的內容質量。眾所周知,荔枝與業內其他平台不太一樣,其內容生產模式主要為 UGC。
在 UGC 模式之下,人人都是創作者,內容的多樣性更加豐富,但由於個體之間能力差異極大,內容質量也參差不齊。如何在保持內容多樣性的基礎上,努力提高整體質量,是很多 UGC 平台都希望解決的問題。荔枝的內容安全中心,今後可能要在這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荔枝為何對內容如此重視呢?這是因為,對於內容平台而言,流量和用戶固然重要,但真正最核心的還是內容。沒有優質內容,即便從外界導流來了大量用戶,也很難做到留存。反之,如果平台擁有優質內容資源,以此優勢吸引用戶就要容易得多。
同時,內容優勢也是對手最難反超的,一旦構築起競爭優勢,將在較長時間內起到阻擊對手的作用。以早兩年的外賣大戰為例,美團之所以能夠在阿里和百度的圍剿中保持繼續領先,除了其策略得當和執行能力強,還有一個被外界忽視的重要因素:旗下大眾點評網的強力助攻。
通過十多年的長期積累,大眾點評網擁有國內最全的美食點評內容,早已成為互聯網時代的美食指南。在選擇就餐地點時,人民會習慣想到登陸大眾點評,看看誰家菜品好吃、服務更好,然後再做決定。大眾點評的月度活躍用戶 1.1 億,成為了美團業務的流量池,源源不斷地向後者輸送新用戶。
對比一下,餓了麼和百度外賣雖然背靠巨頭,卻沒有類似的流量池輸血,在用戶拉新上就吃虧不少。
也是得益於內容的厚度,荔枝在用戶拉新上非常有優勢。2014 年 2 月,App 用戶突破 100 萬;同年 10 月,App 用戶突破 1000 萬。2017 年 1 月,用戶破億;而截至 2018 年上半年,用戶超過 2 億。這次推出內容安全中心,荔枝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強化內容優勢、擴大護城河的想法,不言自明。
做直播,發力社交
加強內容建設,很容易理解是要構建核心競爭力,那麼轉型做語音直播、聲音社交的做法,就相對令人費解。荔枝上線直播曾經飽受爭議,爭議在於兩點:
一, 作為音頻 UGC 社區轉型直播是否適當。
二,即便要轉型直播,時機和方式是否正確。荔枝的直播 2016 年 10 月才上線,真正推廣則是在 2017 年,其時直播熱潮已過,頹勢初現。
更何況,當時的主流是視頻直播,但荔枝上線的卻是語音直播,對於主流用戶來說吸引力較小。然而,荔枝直播上線後的表現,卻讓質疑者無話可說。僅僅 8 個月,語音直播就取代廣告業務,成為平台的最大營收來源。
據透露,目前荔枝的語音直播月收入已過 1 億元,且已做到規模化盈利。在音頻行業整體滲透率偏低的情況下,荔枝憑借語音直播做到了規模化盈利,可謂是行業的一種突破。
荔枝做直播的邏輯,其實和陌陌有些相似,都是針對現有用戶的潛在需求,開發出新的產品功能。當然,二者情況也不盡相同。陌陌上市後面臨著增長天花板,在社交領域難以突破,轉型直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商業變現。而荔枝的用戶一直在穩步增長,加上行業滲透率較低,未來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上線語音直播除了商業變現的考慮,主要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以做到市場擴張。
這一次荔枝跳出直播市場的桎梏,準確地把握住了音頻社區用戶對於直播產品的深層理解,他們更願意通過一個人的聲音來觸摸他的靈魂。
回過頭來看,荔枝當初上線直播其實不算轉型,只是產品功能的增加,是基於用戶思維的策略升級。除了直播業務之外,荔枝還先後推出了荔枝派、聽聲音找朋友、用心說等一系列功能,目的並非提升收聽體驗,而是了增強主播和用戶、用戶和用戶之間的互動,有意識地主打輕社交。
荔枝 CEO 賴奕龍
用戶之間互動越頻繁,用戶對平台的黏性和歸屬感越大,平台的競爭力也越強。輕社交化成為移動 App 強化競爭優勢的不二利器:今日頭條的微頭條非常成功,不但幫助前者增加了內容,還有效地提高了用戶時長。在微頭條的帶動下,百度推出了動態,網易搞了講講,連快手也在最近推出了類似於朋友圈的說說。
同時,荔枝強化互動功能,應該與其用戶的特性也有很大關係。數據顯示,荔枝用戶非常年輕,多為 95 後,其中 90% 以上使用過直播或錄播,參與度極高。這與普通內容平台上,創作者與用戶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群體的情況有著極大不同。荔枝既是內容平台,更是一個年輕人音頻社區。年輕人樂於表現自我、喜歡互動,為荔枝的輕社交打下了良好的用戶基礎。
廣告界常常引用一句經典的話:用戶需要的不是電鑽,而是電鑽打出來的孔洞。小眾或垂領域內容平台的定位也是如此,不僅僅只是某些方面的內容平台,更是某類人群的興趣社區。
創始人賴奕龍一直強調,荔枝不是冰冷的內容平台,而是要做情感屬性,做到對一代代年輕人的成長陪伴。
荔枝更像音頻版抖音
目前,荔枝通過自己的策略升級,已經在音頻行業打造出自己的差異化特色。喜馬拉雅 FM、蜻蜓 FM 的定位更接近於音頻媒體,或者說是移動互聯網電台,而荔枝卻在不斷的迭代發展中,進化為全民的音頻內容平台 + 社區,非常接近於抖音。
在外界看來,抖音是一個 ” 什麼鬼都有 ” 的視頻網站。按照抖音自己的定位,它要做的是 ” 記錄美好生活 “,幫助大眾用戶自我表達。用過的人都知道,抖音能輕易地讓新註冊的用戶,從遊客變成創作者。這種創作,目前已經開始從短視頻本身延伸到抖音的評論區,有點 B 站彈幕興起時的味道。
荔枝則不限於記錄生活,而更指向內心的表達。但從 UGC 的內容生產模式看,它和抖音一樣,都用盡手段鼓勵用戶參與創作,以此加強黏性。
你會看到抖音不停地開發全景貼紙、尬舞機、AR 貼紙……促進用戶的相互交流。荔枝則一心完善語音直播技術,降低縮短專業 DJ 和平台主播之間的技術門檻,讓更多有聲音才華的年輕人進入平台,留下來,然後用開發出的動態圈、聲鑒卡、聽聲音找朋友等功能模塊,提高平台的社交成色。荔枝,就像是一個以 ” 聲音 ” 為主題的 ” 遊樂園 “,” 什麼都有,特別好玩。”
在中國的互聯網陣營里,抖音和荔枝都是那種已經形成顯著的用戶特徵,辨識度極高的平台。截至 2018 年上半年,荔枝已擁有超過 2 億的全球註冊用戶,4000 萬月活躍用戶,500 萬月活躍主播,以及超過 1 億期音頻節目。論主播數量、內容時長、內容數量,荔枝已成為移動音頻領域的頭部流量企業。
隨著移動互聯網不斷細化,用戶的社交需求也逐漸呈現多元化特點。在微信的熟人社交之外,職場社交、興趣社交等輕社交的概念興起。
微信試圖去連接一切,但卻不可能解決用戶的全部需求。小程序是輕應用,解決用戶的淺層需求,但無法滿足重度用戶的強需求。類似荔枝這樣特色內容 + 輕社交的模式,正好可以解決一部分重度用戶的雙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