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金融雲市場刀光劍影:阿里持續發力,騰訊緊追不舍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千億金融雲市場刀光劍影:阿裡持續發力,騰訊緊追不舍

近期有多位消費金融從業者向消金界表示,他們越來越多採用騰訊的數據與風控。消金界打聽後發現,他們所說的,並不是之前推出的騰訊信用,而是騰訊金融雲的反欺詐與行銷系統。

消金界查詢資料發現,目前根據IDC在今年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阿里雲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騰訊雲緊隨其後位列第二。據行業人士可能,雖然後者近期發力比較猛,但想要追上前者,還需要再深耕金融領域。

可以預見的是,在巨頭轉向B端的當下,金融雲這個千億級別的市場里,阿里與騰訊的正面競爭還將加劇。

阿里占據先發優勢

2013年11月11日,阿里宣布推出阿里金融雲服務,當時該項目在阿里內部被稱作「聚寶盆」,旨在為銀行、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IT資源和互聯網運維項目。同時還將為這些機構提供支付寶的標準接口和沙箱環境,讓金融機構能夠更好的開展互聯網業務。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阿里金融雲為P2P、小貸、典當、擔保、眾籌等小微金融企業提供定制化的雲計算服務。在業務架構方面,為客戶打包了一整套前台、中台及三方平台的工具,具體包括了反羊毛、防數據丟失、人臉識別等系統。可應對DDOS攻擊、預防敏感數據泄露及發現未知威脅。

阿里金融雲總經理徐敏稱,2013年成立的阿里金融雲是國內最早提供金融雲服務的提供商,迄今已有2500多家金融機構客戶,非雙11期間每天支撐數億筆交易(不含支付寶),其客戶包括數十家銀行、半數以上的保險公司、七成以上的證券公司,千餘家互聯網金融企業。

後起之秀騰訊金融雲

相較於阿里金融雲,騰訊金融雲起步較晚。2016年7月,騰訊宣布開放金融雲。同樣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做到精準行銷,擴大業務範圍;通過智能風控降低風險;利用人工智能等方式「去人工化」、提高工作效率;採用分布式架構,提高金融機構的IT支撐能力。

使用騰訊金融雲的客戶一個比較有優勢的地方在於,可以和其他騰訊系產品達成聯動效應。

據騰訊金融雲總經理胡利明透露,騰訊系的互聯網產品(覆蓋了新聞資訊、社交、媒體,包括線上娛樂、智慧零售,以及支付等方方面面的場景),這些產品產生了將近20億設備的用戶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完成廣告精準投放(以幫助金融機構更加快速、高效的獲客)、提高機構的反欺詐能力。

舉個例子,騰訊目前有1000個高端理財客戶,將其共性抽取出來,利用這些數據從當地一千萬客戶中找出十萬名高相似度客戶,再精準投放會事半功倍。

此外一個優勢在於權益互通。騰訊系的產品,包括滴滴、摩拜、美團、大眾等,囊括了各式各樣的用戶權益,騰訊可以把這個權益和金融公司的會員、權益體系進行打通,從而形成拉動的合作效應。

比如微眾銀行的貸款客戶可以在美團訂餐時享受一月的高額補貼,對於不少上班族來說相信這是一項不小的福利。

目前騰訊金融雲客戶已經超過了6千家,合作的銀行超過了150家。包括了國有的大中型銀行,像建設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等等。

那麼同為巨頭的兩家公司,在金融雲領域所提供的服務究竟有何區別呢?

產品平分秋色?

從最底層技術角度來說,雙方其實是大同小異的,均提供了CDN、專線VPN等服務。但就產品來講,無論是從可編程性、自動擴容性、產品的細致程度及豐富度來講,阿里雲無疑都要勝過一籌。

和簽(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電子合同備案平台)CTO張金帥在研究過阿里金融雲、騰訊金融雲的具體產品。

他向消金界表示:「雙方最為顯著的區別在於大數據訓練平台。看上去阿里金融雲所提供的大數據產品更加豐富,而且旗下眾多金融產品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產出更多與金融行業相關的數據,這些數據能為客戶決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撐;相比之下騰訊系產品更TO C 一些,對金融業務預測的準確性或許沒有阿里那麼大。」

「當然騰訊金融雲也有自己的優勢,」張金帥認為,「騰訊金融雲後台使用起來及其方便,要找什麼很快。阿里雲東西倒是多,但略顯雜亂無章,往往是找了半天都沒看到想要的。」

對於TO B產業來講,售後服務一定是重中之重。這方面阿里同樣占得了優勢。「我們和阿里客服交流時發現,他們都是很專業的,就算一時半夥兒講不清,馬上就會有專家來為你解答。相比之下騰訊金融雲的客服要遜色不少」 張金帥回憶道。

企業在選擇產品時,一看服務,二看價格。相比阿里金融雲,騰訊的起步價格便宜了不少,而且在使用過程中還會贈予客戶不少優惠券。

「前兩年為了讓我們把業務潛移到騰訊金融雲上,給我們送了12萬的優惠券,其實當時和簽在金融雲上的預算還不到這個數。但因為當時騰訊雲穩定性不好,再加上遷移成本過高,我們就繼續選擇阿里了。」 張金帥說道。

總的來說,占據先發優勢的阿里金融雲在產品上是要勝出不少。但騰訊無疑正在一步步縮小這種差距。

企業客群差異

上面所說的都是是一些中小客戶情況,當面對行業內大客戶時,雲服務商會在金融雲之上再封裝出一個私有雲平台,提供定制化服務。

「騰訊雲的定制化產品,看起來像是把原有的雲產品功能簡單封裝了一下再打包給客戶。相比之下阿里金融雲則顯得更成體系,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張金帥認為。

據阿里內部人士透露,阿里金融生態總共分為四層——

一是給最底層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雲基礎設施;

二是為特定客戶定制化輸出的解決方案;

三是產融結合層,目標是打通金融和產業之間的最後一公里,將老百姓日常的衣食住行也納入到金融消費場景中;

四是產業層,包括各個行業的大中小企業、以及個人、三農、創業者、消費者等等。

不過,實際使用起來,阿里金融雲似乎也存在瑕疵。

一位購買了阿里金融雲服務的銀行科技部負責人評價稱,阿里雲技術非常先進,特別是在分布式中間件、分布式數據庫以及大數據一體化解決方案等方面,也經過了「雙11」等大檢驗。但缺點是,作為專有雲輸出的時間還不長,應用生態尚未完全建立。

除了專業化的服務能力之外,人脈資源也顯得非常重要。

「你首先要找到能說的上話的人,」酷客多CEO郝憲偉表示,「如果能在短時間之內找到高級別主管,並提供讓其滿意的服務,那客戶獲取就簡單多了。」阿里巴巴強悍的商務拓展能力,會幫其在最短時間之內觸達到頭部企業具有話語權的重要人士。

消金界從行業內人士了解到,阿里金融雲已經不太需要商務人員去一個個跑客戶了。目前主要依賴口碑和早期積累進行自傳播。

反觀騰訊金融雲,目前仍處於追趕階段,主要通過和各大孵化器置換資源、會議行銷等方式來獲取客戶。

「總之阿里金融雲客戶質量相對較高,而騰訊金融雲的企業客戶偏早期一些。」 郝憲偉總結道。

基因決定一切?

從最本質來講,騰訊身上留著TO C血液。這種氣質在企業服務中,主要體現在行銷與獲客上。

消金界從用戶方面普遍得到的反饋是,騰訊系可以利用龐大流量為金融雲客戶導流。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微粒貸的大多數用戶都是通過微信、QQ引流而來。

而阿里則是最典型的TO B企業。淘寶也好、阿里巴巴也罷,都為企業主提供了相應服務。正如其Slogan所寫——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每次我們給阿里雲提反饋時,感覺問題並沒有得到正面解決。因為他們是從一個更高維度來提煉問題。我們可能只是單純地想把自己業務做好而已,而他們則是從整個金融行業大維度來看待問題,怎樣去提升整個行業效率」 張金帥說道,「可能他們比我們更懂這個行業。」

這里存在著「車輪效應」——所服務的客戶越多,質量越高,所積攢的行業經驗就愈加豐富。擁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客戶能夠提供更加全面、細致、貼近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又能帶來更多的客戶,以此形成一個越滾越大的車輪,形成正向循環。

以這種邏輯來看,在企業服務、金融領域有著更深積累的阿里金融似乎又占得了先機。

嘗試騰訊「行銷力」

必須指出的是,在微信生態里開展業務的公司大都會選擇騰訊金融雲,這在未來也許會成為騰訊金融雲獲客的重要管道之一。

「公司規模做大後,不太敢把核心業務放到第三方雲平台上去。」 張金帥對消金界表示,「因為無論騰訊還是阿里都有相關金融業務,大家對既當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行為還是存在一定忌憚的。」

「但是小公司沒得選,必須都用這種第三方雲平台。」和簽CEO雷洲補充道,「因為自己搭建一整套雲設施或者自建機房服務器太麻煩且不值當,更何況初創金融公司數據價值較小,沒有竊取必要。」

這時系統穩定性、服務的專業程度就顯得更為重要。幾位初創公司CEO均對消金界表示,更傾向於使用阿里金融雲。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畢竟是人和人之間的生意,情商、雙方交流的順暢程度,都會起到決定性作用,」有過多年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創業經歷的郝憲偉感慨著說,「換服務商的成本很大,但該換時一定會換。」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在螞蟻金服喊出,「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進入金融領域只是一不小心」後不久,馬化騰公開了騰訊的」兩個半「業務,一個是社交網路,另一個是內容,剩下的一半是金融服務。

可見,騰訊雲在金融業務方面的投入還將持續。對於消費金融而言,如今突破獲客瓶頸成為共同的課題。他們選擇騰訊雲的背後邏輯,想必也是要試一試,這個社交巨頭的行銷水平到底有多厲害。

而對於阿里與騰訊來說,所幸的是,這個市場足夠大,2018年整體金融雲市場規模將達到63億元,同比增長45.2%。有 40%的金融機構嘗試將 IT 業務搭建在雲上,未來這一數字還將持續增長。

文章來源:消金界

作者:徐宇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