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摘要:尚法新聞(ID:zgsbfzzk)發現,新聞網站瀏覽量、App下載量、公眾號閱讀量以及電商銷量等都是流量造假的重災區。尚法新聞(ID:zgsbfzzk)發現,判決後的第九天,愛奇藝在微博發布聲明,宣布告別唯流量時代,關閉顯示前台播放量。
【見習記者 何婧】5月23日下午,「遊戲APP移動端iOS的暗刷流量案」在北京互聯網法院開庭審理,3萬元刷出近3000萬遊戲點擊量,刷完量卻未收到款,「暗刷流量」這一在互聯網界隱秘的潛規則也首次曝光在公眾面前。
尚法新聞(ID:zgsbfzzk)發現,新聞網站瀏覽量、App下載量、公眾號閱讀量以及電商銷量等都是流量造假的重災區。2018年8月全國首例視頻網站刷流量案在上海宣判。提供刷量服務的公司在5個月時間內,僅通過包含meijujia字段的訪問地址,在愛奇藝製造9.5億餘次假訪問,非法獲益135萬元。
搭其他廣告便車刷遊戲訪問量
常某與許某經人介紹成為網友。常某稱,2017年9月,許某在微信上提出請常某進行某遊戲APP移動端iOS的暗刷流量,雙方在微信聊天中達成協議,約定常某為許某提供「暗刷流量資源」,每千次點UV(獨立訪客)的單價為0.9元至1.1元。雙方確認通過第三方統計平台CNZZ對流量進行統計。
有媒體報導,涉案的2800萬點擊量需要在15天中,每天超百萬手機用戶點擊才可做到。而常某本人也是中間商,為完成這些量需經過層層分包。
「我下面有代理,將代碼發送給代理,每個點擊都是真實的人在點。」常某稱自己的代理還擁有下級代理微信群,「鏈接是一串代碼,我的下家做成吸引用戶點擊的圖片。」
庭審中,技術調查官季曉輝將常某敘述的js暗刷流程歸納為「借助其他APP或廣告的點擊量,在其中植入js暗刷點擊,通過搭其他廣告便車的方式來刷其自身遊戲的訪問量,並且不被相關用戶知曉。」此說法獲得了訴訟當事雙方的認可。
不過,許某表示,涉案的點擊量中並非都是js暗刷,可能存在用機器模擬用戶的機刷。
北京互聯網法院經審理認為,網路產品的真實流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網路產品的受歡迎程度甚至質量優劣情況,因此,流量成為網路用戶選擇網路產品的決定因素之一。虛假流量會扭曲網路用戶的決策機制。
涉案合同違反社會公共利益、違反公序良俗,應屬絕對無效。
數據流量事關多方利益
其實數據刷流量作假早已不罕見,2018年8月全國首例視頻網站刷流量案在上海宣判。
裁判文書網顯示,在原告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奇藝」)的辯護意見稱,被告人杭州飛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益」)專門提供針對愛奇藝、優酷土豆、騰訊視頻等視頻網站的刷量服務。
飛益先申請註冊域名解析網站,域名用於刷量服務,隨後用淘寶、QQ帳號、微信和個人手機招攬業務。通過多個域名,不斷更換訪問IP地址等方式,飛益連續訪問愛奇藝視頻,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視頻訪問量。
尚法新聞(ID:zgsbfzzk)注意到,2017年2月1日至6月1日,飛益僅通過包含meijujia字段的訪問地址,就在愛奇藝網站製造了9.5億餘次的虛假訪問,按照飛益每萬次15元的刷量收費標準,非法獲益已達135萬元。
飛益稱根據視頻網站的經營模式,視頻訪問量越高網站能獲取越高的廣告收入,可沖抵愛奇藝公司的損失。最終判決書顯示,愛奇藝獲賠50萬元。
上海徐匯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王利民稱:「訪問數據對視頻網站經營者而言,既直接影響經濟收入,也能通過系統分析後,作為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蘊含著大量的商業價值,能給視頻網站經營者帶來競爭優勢。被告這種‘刷量’行為干擾了視頻網站的正常功能,破壞了網路視頻行業的市場公平秩序,違背了誠實信用的公認商業道德,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規定。」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刷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如今影視劇發行模式的改變,使得視頻網站的話語權越來越大,這就倒逼片方刷高播放量來與之「抗衡」。
隨著視頻網站點擊量的虛高,牽扯的利益格局也越來越複雜。業內人士表示,對於片方而言,天文數字般的播放量是一檔節目能否成為爆款的首要考量,有了數據,才能在激烈的流量爭奪戰中搶占先機。同時,數據也成為片方下一次拉讚助的資本。
尚法新聞(ID:zgsbfzzk)發現,判決後的第九天,愛奇藝在微博發布聲明,宣布告別唯流量時代,關閉顯示前台播放量。
時任優酷事業群總裁的楊偉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關閉播放量不是一個合理的方式」。今年1月18日,優酷官方發表聲明稱,為了營造更加良性的的產業環境,破除流量喧囂,回歸內容本心,優酷宣布即日起全站關閉前台播放量顯示。
此前有媒體評論認為「雖然最為顯眼的播放量不再顯示了,但愛奇藝所提到的‘討論量、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等,一樣會成為刷量公司的下一個動手腳的目標。與刷播放量相比,刷評論量等也是技術含量不高的活兒。因此,愛奇藝在杜絕刷播放量的同時,也應該提升技術監管手段,把其他容易作弊的行為封殺掉,否則也容易導致‘按下葫蘆起了瓢’。」
杜絕「數據造假」需綜合規制
此前,央視新聞曾報導過明星微博數據造假,有人一條微博一年點擊量超1億次,評論區大量相似帳號轉發。
一位叫「木柚」的粉絲曾加入過某明星的數據組,她告訴尚法新聞(ID:zgsbfzzk),做數據的第一步是買「微博小號」。木柚給出的購買網站顯示,一個手機號註冊的帳號是0.38元,郵箱註冊的只需0.19元,
一次性購買幾十個帳號,在專門「做數據」的App里綁定某一條微博,設定好時間間隔和轉發內容,這些帳號就會自動轉發。
某微博帳號購買網站( △圖片來源:網路)
尚法新聞(ID:zgsbfzzk)注意到,購買網站上方有紅字註明:「本站嚴禁利用本站所銷售帳號用於一切非法用途!凡在本站購買或者租用帳號的用戶,一旦本站發現用於非法用途,本站將全力配合有關部門予以打擊!」
此外,新聞網站瀏覽量、App下載量、公眾號閱讀量以及電商銷量等都是流量造假的重災區。
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吳沈括認為,流量造假行為的治理應該是一個多主體、多元化、綜合規制的過程。首先,應明確各個主體的權責,鼓勵各方積極承擔相關責任,比如立法部門應盡快填補法律在這方面的空白。其次,執法部門也應當革新監管方式,可採取設立「黑名單」、違規主體曝光等形式,為行業發展劃定紅線,加大處罰力度。(文中「木柚」為化名)
資料來源:
新華網、界面新聞、新京報、央視新聞、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