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處理器、顯卡、硬盤、內存等硬件之間的單獨比拼,可以拿來做茶餘飯後的談資、也可以拿去做「餐前甜點」,但如果放在使用層面來看的話,每一個單獨硬件的比拼對最終體驗的影響其實不具有完全的決定性。很簡單的例子,給你一顆頂級的酷睿i9處理器,再給你一塊不到500MB/s寫入速度的機械硬盤,電腦的運行速度會怎樣?反之亦然,給你一個讀寫速度超過500MB/s的SATA固態硬盤,再給你一顆五年前的奔騰處理器,電腦的運行速度又怎樣呢?
看吧,既然是電腦,那麼它就是一個整體,包含了處理器、顯卡、硬盤、內存、甚至是螢幕、散熱設計、系統、軟件、接口、連接等眾多因素。把每一個硬件割裂開來去做單獨比拼的話,實質上是DIY領域所關注的事情,而非PC領域關注的事情。
性能是核心競爭力 平台級進步才是真的進步
所以第一個問題:「當我們在說PC性能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說什麼?」
英特爾酷睿發展的重要指標是性能進步,這也是酷睿的核心競爭力。但性能提升的最終目的其實是為用戶體驗來服務的。用戶體驗是什麼?這就不能簡簡單單歸結為一個「性能強勁」了。
其實在關注酷睿性能發展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去關注因酷睿性能變化而帶給PC的改變,尤其是筆記本電腦,近年來受益頗多。
LG Gram是酷睿優化降低功耗、縮小晶片體積的最好案例
17英寸只有1.3kg重量
2011年以前,筆記本電腦大多「蠢笨黑粗」。「輕薄本」三個字在當時基本是與「性能羸弱」四個字劃等號。所以那時候給別人推薦輕薄本,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成功的。2011年之後,英特爾提出UltraBook超極本概念,起初也只是觀望者眾,而「吃螃蟹者」寡,但是英特爾圍繞酷睿所做的兩件事——提升性能、降低功耗——一步步讓輕薄型筆記本成為主流,成為用戶都認可的產品,為什麼?
顯性層面是,英特爾通過不斷優化酷睿處理器性能,為輕薄本賦予了更強勁的性能表現,由此為用戶帶來了更好的體驗,也轉變了用戶對輕薄本的看法;
隱性層面則是,英特爾通過不斷優化制程架構,網路、連接、接口、使得酷睿平台在性能提升的同時達到更低的功耗、更高效的連接、更穩定的網路環境等等,從而使輕薄型筆記本在設計、製造上成為可能,進而成為常態。也使OEM廠商和用戶都願意去接受這樣的產品。所以相比於顯性層面來說,隱性層面才是酷睿平台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高效率連接使得酷睿平台擁有更好體驗
除了輕薄本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之外,英特爾酷睿平台的發展也塑造了遊戲本產業的蓬勃。
以前不久發售的第九代酷睿標壓移動處理器為例,除了i5、i7性能提升之外,還帶來了i9-9980HK這顆極具里程碑意義的新產品。單核睿頻5GHz使其達到了與桌面級處理器相當的睿頻水準。此外,全系產品覆蓋4核、6核、8核這三個對遊戲而言最為適合的核心數分配,從而為遊戲玩家也帶來了更好的體驗。
性能提升無疑是九代酷睿最直觀、最直接的表現,但是這種提升反映在實際應用中有怎樣的助益呢?
最近適逢《全面戰爭:三國》即將發售,這款遊戲是最能體現九代酷睿性能提升,尤其是高主頻和多核心帶來的好處。
與顯卡不同,處理器對遊戲的影響其實更為重要。簡單來說就是,顯卡性能不行,你可能只會感到畫面卡頓、或者顯示不正常。但如果處理器性能不行,你可能根本就玩不了遊戲。因為,遊戲中的所有物理效果、粒子效果等,比如碰撞、爆炸等,都需要處理器即時演算來完成。
《全面戰爭:三國》大型戰爭場景會給處理器帶來極高負載
所以為什麼要以《全面戰爭:三國》為例呢?因為這款遊戲里,弓箭的拋射、軍隊之間的對撞拼殺、火焰燃燒後產生的粒子、投石車攻城時的撞擊等等,都需要強大的處理器性能來支持,否則你就不會看到恢宏的戰爭場景。
因此讓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當我們在說PC性能的時候,只有做到平台級的進步才是真的進步,才是推動PC產業發展的真正動力,才能讓電腦變得如此多樣化,才能真正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這是酷睿革命性的意義所在,也是其最為核心的核心競爭力。
穩定品質是口碑保證 體驗是基石
用電腦的時候最怕什麼?不是性能不濟,而是莫名死個機、經常藍個屏。不信?你問問身邊在辦公時遇到這些問題的朋友就知道了。
一切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同理,對電腦來說,一切能用性能解決的問題其實也不是問題。性能不濟,我們可以升級硬件、甚至更換產品,終歸是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但莫名死機、無故藍屏這些問題就讓人撓頭了。
辛辛苦苦寫的稿子,因為死機而丟失……
辛辛苦苦編的代碼,因為藍屏而功虧一簣……
這些感覺不少人都嘗過。
因此,當性能不再成為問題的時候,穩定性就成了最寶貴的東西。
英特爾歷來重視系統、軟件與硬件之間的兼容和優化。去年「架構日」活動上提出的六大技術支柱中,軟件是其中之一。可見其對英特爾未來戰略的重要性。
眾多合作夥伴為酷睿平台做優化,軟件兼容性更優秀
在軟硬件兼容性、穩定性上,英特爾從底層CPU指令集就開始了優化。通過新指令集的加入,從操作系統到軟件能夠發揮出更好的效能,具有更加穩定的表現。英特爾的編譯和優化器同時也是軟件開發商的標準工具,無論是操作系統層面,還是軟件層面,甚至是遊戲開發層面均是如此。在此基礎上開發的各類軟件,自然而然對酷睿有著更好的「親和力」,可以更加高效的調用酷睿平台性能及特性,做到底層優化,帶來更好的穩定性。
對此,作為經常評測不同產品的筆者深有體會。在酷睿平台上,各類測試軟件、應用軟件的流暢運行只是「基本操作」,長時間無死機、無藍屏才是卓越體驗的根基。相比之下,某A開頭平台的測試體驗就要差得多了,不是這個軟件跑不了,就是那個軟件跑一半卡死。不信?有機會的話你可以問問身邊做過測試的朋友,看看誰的口碑更好。
三大創新改變未來 整個平台「一起動」才是王道
在很多人的眼中,英特爾就是一家做CPU的公司,如果真是這麼認為,那你真的是需要再補補課了。
處理器只是英特爾硬件平台上的重要一環,但不是全部。一台電腦里,雷電3接口是英特爾的,WiFi網卡可能是英特爾的,存儲也可能是英特爾的。因此,PC創新、以及由創新而帶來的體驗升級,絕不僅僅是加幾個核心、搞個Xnm工藝就能簡單做到的,歸根到底,PC創新和體驗升級,講究的是整個平台「一起動」。
連接層面,英特爾從2019年3月4日開始宣布向USB Promoter Group開放Thunderbolt協議規範,與此同時,USB Promoter Group宣稱將發布基於Thunderbolt協議的USB 4規範。這意味著什麼呢?
一個接口解決所有問題
意味著未來USB 4接口將兼容Thunderbolt 3特性,擁有高達40Gbps的數據傳輸速率,且具備視頻、音頻、外接顯卡等設備的擴展,支持4K 60fps視頻傳輸,支持100W PD協議供電。由此,未來搭載USB 4接口的PC將真正做到「一個接口解決所有問題」的理想。
存儲層面。英特爾在年初推出了Optane Memory H10系列混合式固態盤。其將高性能、低延遲的傲騰內存晶片和低成本、高容量的QLC SSD融合在一起。兼顧了Optane Memory非易失性,低延遲、快速響應以及出色的性能一致性特點。以及英特爾QLC 3D NAND的高單元密度特性,為用戶帶來更為優質的存儲性能體驗。
傲騰混合式固態盤特性
借助英特爾傲騰混合式固態盤,以及英特爾酷睿U系列、H系列移動處理器的性能優勢,日常用戶可以體驗到多任務處理狀態下,文檔打開速度提高2倍;多任務處理狀態下,遊戲啟動速度提高60%;以及多任務處理狀態下,媒體文件打開速度提高90%等性能提升。相對於普通NAND固態硬盤而言,傲騰混合式固態盤擁有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性能。與獨立的TLC 3D NAND固態盤系統相比,英特爾傲騰混合式固態盤不僅能夠更快地訪問常用應用和文件,還能加速後台活動的響應。
除此之外,具有平台性能延展性的還有新一代的WiFi 6(IEEE 802.11ax)技術。
其實在電腦硬件層面,酷睿處理器性能領先為大眾所熟知,但英特爾的WiFi技術同樣是全球保持領先。隨著英特爾10nm平台落地臨近,最早在今年年底,我們就能夠看到搭載WiFi 6的筆記本電腦上市。不僅如此,英特爾還與產業夥伴積極合作,推動路由器廠商跟進WiFi 6技術落地。同時,英特爾在技術上也秉持了開放態度,其M.2規格或USB規格的WiFi模塊可以被直接應用於包括AMD主板在內的其它支持相應接口的平台之上。
以用戶為本 為用戶服務
英特爾的技術創新,往往是遵循「以用戶為本、為用戶服務」這一原則。
無論是酷睿處理器平台性能的不斷提升,還是雷電3接口、WiFi 6技術、傲騰存儲等技術創新,亦或是大多數人難以感受到,卻實實在在讓我們的電腦變得「更好用」的指令集層面、軟件層面、系統層面的優化,歸根到底,都是希望給用戶帶來全方位的優質體驗。
全球數十億用戶,無論你是遊戲玩家、還是商務白領,無論你是輕度用戶,還是重度發燒友,都能從酷睿平台上獲得最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