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例子-15天 能夠消融2萬億服裝庫存的冰山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庫存,是服裝企業最痛的吻。

在服裝品牌們的庫房里,堆疊著超過2萬億元的庫存,並且仍在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就算全國服裝工廠停產,這也足以讓市場消化3~5年。

企業在掙扎,美邦把庫存轉移到加盟商門店,海瀾之家將庫存退回供應商倉庫。以快時尚著稱的ZARA、H&M,通過快速反應的供應鏈,盡量壓縮庫存生長的空間。

這些都不治本,先生產再銷售的模式依然在滋生新的庫存,供應鏈上已經擠不出更多空間了。行業的目光,開始集中在以銷定產的C2M模式。

量品、衣邦人、平一定制、埃沃裁縫點燃了星火。但點燃光亮之後我們才發現,C2M要探尋的路遠比想像的複雜。

效率與成本博弈

這個領域,難有幾個企業敢宣稱盈虧平衡。摁下了庫存成本,供應鏈成本又浮了起來。

大多數企業把生產交給了代工廠,轉移成本給上遊,將心思花在設計和行銷上,企業輕裝上陣快速擴張。

但它們在供應鏈的地位,不像蘋果之於富士康。作為小訂單客戶,這些企業沒有話語權。它們在品質、產品迭代、生產時間等把控方面,都只能在與供應鏈的博弈中進行。

在這個行業里,似乎從傳統代工廠轉型而來的C2M定制公司會好過一些。廣東中山就有這麼一家工廠,據稱其本是柒牌、雅戈爾等品牌的代工廠,後來調整了生產線滿足定制服裝的生產。

C2M定制的供應鏈成本問題,在於效率不高。每件定制服裝尺寸不一,流水線難以完成大批量、標準化的生產。

在中山這家工廠里,一卷粉紫色的布料正緩緩劃過自動裁床,紅外線根據主控電腦的數據,畫版裁衣。裁片與用戶的數據表被一起裝進一個塑膠籃子,隨著流程轉入人工縫制階段。

這層樓有幾十個員工在縫紉機前忙碌,有的專門縫制衣袖,有的專門縫制領口……氣懸浮設備已幫11號工位配好下一個需要縫制的衣袖,她將剛縫好的衣袖放回籃子任其流去下一道工序,頭都不抬地取下裁片,繼續工作。

每一道工序,裁片待在員工手中的時間,不足1分鐘,整件襯衫制成,無需30分鐘。但作為用戶,他們被服裝定制公司告知的第一件事卻是,穿到襯衫要等15天。

這中間,其實是公司消化供應鏈成本的緩沖地帶。

一般而言:在用戶等待的15天里,數據第2天被量體師傳到工廠,工廠最遲第13天生產、發貨,最後兩天物流配送。

中間的12天,用來組織生產。

以量品定制為例,其為用戶提供10多種布料、領型、袖口的選擇,組合下來有10多萬件不同的襯衫。但它們也遵循「二八原則」,80%的銷售來自於20%的款式。

就像是去飯店點菜,菜單是先定好的。經營過程中,廚師會發現,到店80%的客人都會吃菜單上20%的菜品。這些菜品中可能有青椒肉絲和土豆肉絲,廚師會事先讓一個墩子師傅專切肉絲,再與不同的配菜組合,這樣就會高效。

廚師在組織菜品的加工過程。

工廠會在這12天里,等待足夠多的點同樣「菜品」的人,從而組織生產。當選擇A布料的訂單湊足一卷布時,自動裁床就可以一下子裁完這卷布。而不是裁一件後,機床前來兩個壯漢再換一卷其他的布。

此外,穿這種布料的用戶里,有人會喜歡圓袖口,也有人會喜歡方袖口,它們將再次排列組合,等待同類項「拼單」。

這樣的等待,將一直持續到第13天。到時,不管單量夠不夠,為了保證用戶第15天能收到衣服,它們都得被搬上流水線了。

組織生產過程中,最大的不確定性便是單量。這是整個市場面臨的問題,訂單波動,產能跟著市場走。

還記得2016年第一季度,知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同店銷量下滑1%。這使其全球最大代工廠維珍妮,上半年利潤暴跌90%,並引發大量裁員。到下半年,維珍妮拿到安德瑪、阿迪達斯等訂單後,又開始在東南亞大肆建廠擴充產能。

那年7月之前,大多數富士康流水線員工只拿著每月1800元~2500元不等的薪水,想加班都沒活幹。

而iPhone7訂單湧入後,鄭州富士康推出獎勵,每推薦一個人入廠,可獲得600元獎金。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甚至召開會議,要求下屬煤業公司派工人支援鄭州富士康。

市場需求過大,需要擴充產能;市場需求過小,就只能死撐機器空轉的成本。代工廠之殤,所有行業無一幸免,不管是服裝、手機,還是雨傘、充電寶、自行車……

C2M定制的市場遠未打開,訂單量往往低於產能,養著工人和機器隨時可能沒活幹,企業只能體驗沖浪般的刺激。

在這樣的情況下,工廠同時承接品牌代工和C2M定制業務,或許會好得多。

一般從代工工廠轉型而來的服裝定制公司,都會將將C2M模式與大貨模式相結合,削峰填谷。作為品牌商的代工廠,大貨訂單基本會排著隊。只要C2M模式下銷量低於產能,它將把剩下的產能分配給大貨模式,保證整個生產線飽和運轉。反之,若是訂單量超過產能,加班生產等常規手段外,低利潤率的大貨模式完全可以協助生產。

管道博弈是痛點

服裝定制領域,捕獲用戶的管道有兩種。

一是以蝦想網路定制為代表的全程網上交易模式:用戶網上下單時,輸入自己的尺寸數據,直接傳到工廠進行生產。

但從主流而言,還是第二種,就是量品、衣邦人等企業推出的量體師上門服務。每當用戶發起預約,當地量體師將及時響應,與用戶確定時間、地點,並在24小時之內服務。

人具有最大的不確定性,如何組織量體師標準化作業,是一道難題。量體師飛單,就是服裝定制企業的集體焦慮。

在一家傳統旗袍定制門店里,量體師小楊很會與用戶打交道。預約上門時,她偶爾還會為用戶帶上一些小禮品,掛件、布偶,甚至橄欖油。只要是她服務過的用戶,第二次購買總會直接給她打電話,讓她幫忙下單。

小楊下單,並不是同一個門店。很有可能,她會將用戶訂單給到了另一個門店,這個門店給予她高出原有提成5%以上的報酬。

用戶信任小楊,同樣信任她所推薦的商家,這成了「員工賦能平台」的尷尬。

那麼取代量體師?這不現實。量體師是管道,盡管以後AI、大數據能替代量體師的數據采集工作,這一群人依舊有價值。

因為「去管道」不光是成本問題,還是服務問題。當量體師有溫度的服務傳遞到用戶時,就會產生用戶價值溢價。

企業間的火藥桶,轉向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提成比例,誰的提成比例給得高,誰就不容易被飛單。大量企業開啟補貼模式,為量體師加薪,為用戶降價。

但超出企業盈虧線的補貼,最後的結果並不美好。滴滴與快的合併、美團與大眾點評抱團,市場告訴我們,盡管在資本的寒冬,補貼也難以擠出競爭者。

目前,這方面各有各薪酬設計。比如量品引入內部競爭機制,衣邦人有似乎後末尾淘汰制推出。但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提成比例。

這要求企業進一步提升效率,縮減在生產等待匹配同類項的成本,使得和普通大貨代工模式一樣。最終你會發現,「生產效率高—量體師提成比例高—銷售訂單規模大—生產效率高」,這其實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循環狀態。

只是,現在考驗公司的是,先提高提成比例,還是先等訂單規模?


品牌新變革「新」在哪里?品牌為何要變革?做到新變革,品牌們需要做什麼?

2019年6月13日,億歐將舉辦2019全球新經濟年會——品牌新變革峰會,地點在上海·虹橋·世貿展館。本次峰會以「品牌」為主題核心,包括阿里、雀巢、抖音、拼多多、小紅書、百果園等知名企業核心負責人,將從品類變革、管道變革、行銷變革、技術變革、供應鏈變革等多個角度,共同探討品牌如何做到新變革。

活動詳情請戳「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0」

本文已標註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打造網路與門市銷售循環▼▼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