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摘要:結合地質學上得到的結論,科學家大致看到了包括恐龍在內的,地球20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每隔3000-6000萬年,太陽系外圍的小行星就會進入一種「瘋狂」模式,產生非常高的幾率撞向地球。科學家總結道,由於地球存在的「被撞擊」規律,使得地球上的生命形態成為了現在的這種樣子:無法擁有長久的生命(相對於星球壽命而言),使用超強的繁殖能力來增加物種存活的機遇,在災難性環境中也能存活下來的細菌、病毒等生命形式占據地球物種的很大一部分,等等。
我們人類自從擁有科學歷史以來,就開始了對生命的探索,而這件事與許多其他的「終極問題」一樣,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切的答案。雖然造詣頗深的科學家在許多的領域都能夠對「生命起源」給出自己的解釋體系,但是能夠像物種起源、相對論等等權威理論那樣,在所有的方面都被證明是正確的,還存在非常巨大的難度。而在生命探索的過程當中,有一個現象是科學家和科學愛好者們都非常關注的,那就是恐龍滅絕的問題。
為什麼說恐龍滅絕對於生命現象的研究非常重要呢?科學家解釋道,從更廣闊的角度說,生命現象並不特定於「地球環境的碳基生命」這種現象。它也許能夠存在於更大,或者更小的尺度。科學家進一步解釋道,這種「更大或者更小」並不是我們生活環境中理解的那種大小,而是在更加基本的物理結構層次上存在的大小差距。比如許多資深學者堅信存在的「中子人」,他們生活在中子星上,由於中子構成的世界擁有的高溫高壓環境,使得這種結構的生命從誕生到進化為智慧文明,只需要地球上短短數月的時間,而中子人的一生也許只有地球上的一瞬間而已。同時,在更大尺度的暗物質、暗能量組成的網狀結構里,科學家認為某種生命極有可能以這樣的方式存在著,一個星系也許只是它的一個細胞而已。
由於這些「更大或者更小」尺度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使得我們地球上的人類很難真正對全部意義上的生命展開研究。科學家介紹道,所以我們研究生命的對象,在很長的時間範圍內,便濃縮在了太陽系這個小範圍內。與此同時,研究地球本身存在過的生命就非常的重要。
地質學家根據對地球不同時代的地層研究,目前已經得到了一個共通的結論,那就是地球經歷過21次「生命繁盛」的時期。與這個結論相對應,地球也就經歷過20次「生命大滅絕」。這種大滅絕大約每3000-60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從這個角度來看,「恐龍滅絕」事件也許不是某種偶然事件,而是地球生命循環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
僅僅來自地質學上的證據,也許讓人難以窺見恐龍滅絕的全貌。根據最近幾十年的研究資料的統計,全球各地都在地球的表層中發現過金屬「銥」的存在。科學家介紹道,根據星球演化的理論,在地球最初形成的時候,它是一個到處都翻滾著巖漿的熾熱火球。在這樣的狀態下,重金屬「銥」這樣的元素,注定會沉淀到地心的方向,而不可能在地球表面被找到。這種確定性,就如同你把一塊鐵放在海里,它一定會沉到海底。那麼地球表面出現的這些「銥」是怎麼回事呢?
科學家進一步介紹道,在太陽系中,外層的小行星和彗星攜帶有大量此類重金屬。這些金屬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規律,以及科學家對太陽系持續幾十年的觀測表面,這些金屬都是由小行星帶來的
結合地質學上得到的結論,科學家大致看到了包括恐龍在內的,地球20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每隔3000-6000萬年,太陽系外圍的小行星就會進入一種「瘋狂」模式,產生非常高的幾率撞向地球。這種撞擊產生的地震也許不至於直接帶來生物大滅絕,但是隨後產生的全球火山爆發、氣候災難、地震和海嘯,會在一個很長的周期內,慢慢將地球上的生命消耗殆盡。恐龍當時遭受的也是這種命運。科學家介紹道,某次偶然是「隕石撞擊」,是絕對不會產生這樣嚴重的後果的。
為什麼太陽系的小行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入「瘋狂」模式呢?目前科學界統一的觀點是:這和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運動有關。在銀河系的「臂膀」區域,星球分布非常密集,太陽系每隔幾千萬年進入這些區域的時候,在太陽附近區域就會存在較多的恒星,受到它們的擾動,太陽系外圍的小行星運動就會變得非常劇烈,從而增加了它們撞擊地球的可能性。
科學家總結道,由於地球存在的「被撞擊」規律,使得地球上的生命形態成為了現在的這種樣子:無法擁有長久的生命(相對於星球壽命而言),使用超強的繁殖能力來增加物種存活的機遇,在災難性環境中也能存活下來的細菌、病毒等生命形式占據地球物種的很大一部分,等等。
熱愛科學的朋友,你們認為在其他恒星系,會存在什麼樣的生命形式呢?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這里有實實在在的科學乾貨,關注「隔壁青少年說」,提升思想和眼界,積累未來十年學識儲備!)
>天文學家:恐龍消失或與隕石無關,是因為銀河系深處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