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似鳥龍所在恐龍種群的化石記錄的歷史比手盜龍早數百萬年。這一發現說明翅膀和羽毛出現的時間早於此前想法。不過,似鳥龍並不是一種會飛行的恐龍。據研究人員可能,它們的體重在150公斤左右,翅膀可能擁有其他功能,例如求愛或者孵化幼仔。
除了角質喙,巴雷特博士還找了一個證明這類恐龍植食的有力證據。2003年,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晚白堊世地層中,中國和日本的古生物學家發現至少14具中國似鳥龍化石中都有胃石,這是似鳥龍類食性的直接證據,說明似鳥龍類與許多現生的鳥類一樣,也靠胃石來消化食物。它們吞下石塊存放在胃內,用來磨碎和碾壓較硬的食物。現生鳥類的胃有強壯有力的肌肉囊袋,吃下去的食物經過胃部肌肉的運動,使存在胃里的石塊互相摩擦,把食物碾碎成黏稠的漿糊狀。胃石成了對付粗糙食物最有效的工具。像很多鳥腳龍類恐龍,如鴨嘴龍、禽龍等吞噬大量植物的恐龍,也是靠此來消化大量食物的。
可見,角質喙與胃石的發現就是似鳥龍類以植食為主食性之最有力的證明。這種頗為奇特的食性特徵雖然在非鳥的獸腳類中很少見,但是發現具有植食性特徵的還有在大陸遼西熱河生物群發掘出的竊蛋龍類的尾羽龍和切齒龍化石。這些發現,豐富了人們對恐龍動物群的生態習性的認識,拓寬了人們的視野。至少,我們已經知道,在7千萬年前的亞洲與美洲大陸上,一群群如飛毛腿的似鳥龍類無需整天窩在水邊,而是擎著樹枝或果子大塊朵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