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阿里執行副總裁:阿里的最高機密是一幅組織架構圖
文/衛哲,嘉禦基金創始合夥人,曾任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
組織根基「三板斧」
1. 招聘:源頭別失誤
我剛加入阿里巴巴時,銷售團隊的流失率極大,我問有沒有什麼控制方法?他們說有,流失率作為幹部的考核指標,超過多少要扣分降職。結果是,還不如不放這個指標。留下的都是不該留的,那些想走的還是走。
問題出在哪兒呢?你得先把招聘源頭做好。
不輕易下放招人權
看看這兩種情況你發生過沒有:
錯誤1:新人剛剛加入公司,就讓新人再去招新人。
不可能有一個新幹部來了以後,馬上就跟你企業的文化、用人標準一樣。招一批新人,你的公司文化、組織會被稀釋一下;他再去招,又稀釋一下。所以新人不能馬上招新人。
錯誤2:一般的員工你不看,只讓人力資源部和經理、總監去招。
那我告訴你,阿里巴巴在三四百個人的時候,進任何人,馬雲是親自面試的。
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有個標準,招人至少要跨兩級。我向A匯報,A向B匯報,那麼招我至少要B同意。
有一段時間,阿里還採用跨四級招聘。那時候,我一年花在面試的時間大約70-80天。很多人說衛哲你還幹不幹業務?是不是時間都花在三板斧上?對,差不多。把人的事做對了,你其實不用花很多力量去做別的事了。
關注專業能力以外的味道
味道就是能力以外,公司對人的其他要求。
我們訪問Google時,看到Google的面試,有6位面試官。其中2-3人是助理、行政,並不懂技術,也不看業務能力,但也會參與面試。
面試完,Google有一個問題,會問這些面試官:你見了這個人以後,願不願跟他一起出去旅遊?說大了,創業和企業經營都是在路上,這就是問,你願不願意和他一起同行。這就是「味道」,你肯定不願意跟「味道」不相投的人一路同行吧。
以前做零售,沃爾瑪和家樂福出來的人,在我面前一站,說三句話,我就知道他是哪家的。優秀的公司一定帶著自己獨特的味道。
那麼,請問你們公司的味道是什麼?創始人、高管要把這些味道討論出來。
形成人才地級差
很多創業者都讓我幫他推薦一些優秀的人才,找行業精英。馬雲剛剛融到錢的時候也是,非世界500強不要。最後呢?一個都沒留下。
我說:寧可要二流大學的一流人才,也不要一流大學的二流人才。別總是想著招精英。
今天很多公司招人,能開1萬塊錢的崗位,大都是從掙8000塊的人中挑選。這是沒有形成人才的地極差。該怎麼招呢?
極端一點說:你應該從掙3000塊的人里去找。他一旦來你這兒,成功了,翻三倍,他感恩你,是公司成就了他。而那些掙8000塊的,是他成就了公司,你給他這麼多是應該的。
但從3000塊的里面找,你要付出很多努力。你看三個賺8000塊的,就能找到一個能掙1萬的人。但你要看二三十個掙3000塊的,才可能挑出一個真的能掙1萬的人。那你就得把這人挑出來,總有被埋沒的人才。比如,今天他在做快遞,但他確實可以做比快遞技能要求更高的工作。
這說的是基礎員工。如果是招高管的時候,相反:至少砍掉他2/3的固定收入。
但我希望創始人敢於給他點股權。那麼,他信不信這個股權?信的話應該不會在意那些薪水;不信,就要那個固定薪水。你招一個核心團隊高管,他連你做的這件事,都不相信會成功,你還需要他來嗎?
或者說,他希望帶著金色降落傘,薪水最好不要減,或者可以減一點點,什麼國際通用的大型醫療保險得給我保留,車能不能給我配個司機,然後再給我一塊額外的股權吧。這倒好,額外的股權即使一分錢不值,他原有的也沒損失。
自由落體往下掉的時候,你是沒有降落傘的,但他永遠有那個金色降落傘,所以他不會跟你同心同德。這種高管,核心團隊千萬不能用。
2. 培訓:用難度和強度去淘汰
一個人以前是工程師,來你這兒也是當工程師,就不用培訓了嗎?這麼巧啊?你們公司工程師寫代碼的規矩和別人一樣?不可能。所以,任何新人必須有培訓。
貼近實戰
培訓時候不淘汰,上崗淘汰率一定高。
培訓時,阿里讓工程師進行魔鬼訓練,88小時寫代碼。這強度比正常上班高50%,甚至100%。
很多公司的培訓相反,新人特別開心,白天搞個拓展訓練,晚上團建,還能喝酒,唱歌……哎呀,上了班了以後發現全不是這樣,沒那麼開心。你應該把它倒過來!培訓時候像地獄一樣,很多人熬不起,我幹不了。挺好,對公司負責,對個人也負責,他不適合幹這個。
每年雙11,阿里巴巴幾千工程師48到72小時不睡覺,保證大家剁手順利,不崩潰。而經歷過了魔鬼式寫代碼的同學,很多人第一年就很適應。
重視十夫長
一個公司真正要馬步紮得穩,最小作戰單位的主管是最關鍵的,更需要培訓。
有些人走的時候,會埋怨馬雲。我說馬總真冤啊,這人跟他連話都沒說過,面都沒見過。為什麼走呢?其實是對自己的直接上級不滿意。
一個公司不管多大,員工直接匯報的那一層不出問題,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公司的第一層幹部,必須內部培養。如果一個主管7到10人的幹部都要靠外部招聘,員工還有盼頭嗎?連第一級幹部都升不上去。而且,公司如果規模大了,你得引進多少幹部啊。
有很多人說這個幹部還要培訓嗎?當然要。因為沒有人天生是幹部。有的人是十年媳婦熬成婆,他也不知道怎麼當經理,不知不覺就會把以前他討厭的那個經理的工作方法又用了一遍,這就不行,必須要培養。
3. 考核:把虛的做實
我們常說,公司考核什麼,就得到什麼;反過來,你想得到什麼,就要考核什麼。如果考核錯了,你得到的結果就是錯誤的。
考核的內容,最重要的是同時考慮到業績和非業績因素。
很多老板說,今年年初定的收入利潤、業績都達到了,但他還是覺得不滿意。這就對了,你不滿意的是什麼?同樣也有的時候,業績差一點兒,老板卻覺得我今年其實挺滿意的。那麼你滿意什麼?
請把它寫下來,作為非業績的考核因素。
舉個例子。幾個銷售區域,蘇州區域給四川開拓新區,貢獻了兩個區域經理,完成了一個億;無錫區域,沒有貢獻經理,也完成了一個億。請問誰的難度大呀?當然是蘇州區域。你獎勵了沒有?有些公司連口頭表揚都忘了。這樣的話,還有人願意出幹部嗎?你要讓輸出幹部,跟你的考核有關係。
還有,他原來下面有五個經理,當年的業績完成了,但是跑了三個特別優秀的經理。那麼你是不是該扣他呢?要扣,因為公司明年可持續的業績發展就可能有問題。
很多公司對損失錢有罰,對損失人沒有罰。同樣,在錢上,賺了錢有獎;對人上,出了幹部沒獎,總覺得那個是虛的。其實,虛的要做實。
組織頂層「搭班子」
我要問一句,你有班子嗎?
很多人說:我怎麼可能沒有?我創業,有幾個聯合創始人,今天還提拔了幾位,我的高管們坐一起,吃飯一桌,麻將兩桌。
我說你最多有一個高管團隊。
怎麼去界定一個班子?它要像「扳子」一樣,給你擰著。團隊中,有沒有人能夠踩剎車,是檢驗你有沒有班子的核心。如果都順著你來,哪有班子啊?
一個公司的發展速度,是由公司的引擎和剎車共同決定的。阿里巴巴的人曾說:馬雲的一個主意,我拉不住他,但我很清楚,找到蔡崇信,再找到另外幾個人,這幾個人一說No,馬雲就不做了。
很多企業車毀人亡,不是方向錯,也不是速度不夠,是在關鍵時間點上,沒有人踩這個剎車;或者是有剎車,但剎車性能的強大不足以抗衡引擎的強大。
那這樣的班子,該怎麼搭?
1.男女搭
哪怕給女漢子配個女的,給較柔的男的配個男的都行,如果性格沒有這麼鮮明,那先從性別上錯開。男女的思維方法是不一樣的。
而且,你該為另一個性別降低標準。不是性別歧視啊。很多女性說,我就看不慣很多男的,我班子青一色是女的。對不起,請為男性也降低點標準。要有這個意識去搭。
2.老少搭
差五歲不叫老少搭,那是一代人,沒用的,要跨一代人。
同樣,你不要追求完美,不能用同樣的標準來要求。比你大15歲的,你希望他像你一樣精力充沛,不一定吧?如果跟你一樣,你請他來幹嘛呢?
3.動態搭
搭班子不是靜態的,搭好就不動了。人數,可不可以變?分工,有沒有動過?
動分工有點輪崗的性質。阿里內部是頻繁輪崗的。當然,換行不換崗,換崗不換行。你經常看到阿里公告,阿里雲的總裁又回到支付寶當總裁,支付寶的人去大文娛當總經理。
很多人說,他專業性夠不夠呢?我再強調,真正的CEO和部門負責人,更多的時間是花在三板斧上,是用人做事,不是做事用人。輪崗對組織和個人出幹部非常重要。
4.搭組織
馬雲說,阿里巴巴的最高機密是我們的組織架構圖。
而很多公司,一張組織架構圖,五年沒變過。很多公司的戰略得不到實施,是組織保障沒有到位,匯報關係沒有理清楚。
比如新零售,很重要的是會員為中心。請問會員部在什麼部門下面?有的在行銷部門,有的在客服中心,有的在經營中心。這都隔了一層。客服下面的會員整天想的是客服的事;行銷部門的會員整天想的是行銷的事。你說你以會員為中心,但他們都不向CEO匯報。
能不能把它從一個二級部門上升到一級部門?
當然不一定都是升。你敢不敢把一個一級部門降為二級部門呢?什麼時候降?就是它的重要性達不到直接向你總裁匯報了,你不希望直接聽它匯報,交給某個副總裁管就行了。
你有沒有想過,調整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的重要性?哪幾條線可以捏在一起,向一個人匯報?你得整天琢磨,定期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