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交上200天安全大整改成績單三天後,又一起血案向滴滴無情地潑了一盆冷水。3月24日一位滴滴司機被乘客連捅數刀死亡。
雖然此次惡性事件並沒有發酵成為全民熱點話題,但這對於滴滴團隊來說毫無疑問是黑暗的一天。
過去半年,滴滴all in安全,無限期下線順風車、200天15個版本安全迭代、全年巨虧109億、上市擱淺……滴滴出台了多種保護司乘安全的舉措,試圖挽回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可就算滴滴把安全武裝到牙齒也無法杜絕此類惡性事件,其中的無能為力的滋味也許只有滴滴的親歷者才能體會得到。
幾乎在一夜之間,滴滴從被眾人追捧的獨角獸到飽受非議的劊子手,政府聯合檢查隊入駐、組織架構大調整、高管年終獎取消、15%的大裁員……這半年傳出的盡是壞消息,而且尚未結束。
01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滴滴?
24日凌晨,常德市江南城區一名網約車司機被害身亡。犯罪嫌疑人楊某淇(男,現年19歲,武陵區人)乘司機陳某不備,朝陳某連捅數刀,致陳某死亡。楊某淇事後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據其供述,因悲觀厭世早有輕生念頭,當晚因精神崩潰無故將司機陳某殺害。
面對此類無選擇傷害的安全事故,即便滴滴將安全問題做到了無懈可擊也於事無補。問題一旦出現,輿論還是會把矛頭指向滴滴。
經過前兩起滴滴司機殺害女乘客惡性事件後,輿論對於滴滴的偏見已經形成且不斷加深。滴滴的痛苦之處除了無法通過加強自身安全保護司乘之外,還在於輿論的不理解,即便很多詬病只是捕風捉影。
3月21日下午,社交媒體傳言,稱廣州一位女乘客在珠江新城打滴滴車時被殺害。據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公室通報,確實發生了命案,但兇手與滴滴無關,是廣州某計程車公司司機谷某。3月15日凌晨1時許,谷某搭載女乘客謝某從天河區至荔灣區海北村。期間,谷某搶走謝某手機,將其推下河並逃離了現場。
隨後,滴滴平台的緊急自我核查隨即啟動。根據廣州警方的信息,案發時受害人並未使用滴滴平台上的出行服務,犯罪嫌疑人也並非滴滴平台上的司機。
同樣惡性的事件,發生在計程車身上,警方的通告中連計程車公司的名字都不會提起。
滴滴的任何和安全相關問題一經炒作就會成為網路熱點,然而實際上,所謂滴滴的安全問題,只是又一起典型的「行業偏見」而已。滴滴出事,全民關注,媒體紛紛跟進,迅速形成全國熱點。而計程車出事,則往往無人關注,最多事發當地的媒體會關注一下予以報導,無法形成全網熱點。
新浪微博CEO王高飛發微博稱,公眾確實需要時間來接受網約車帶來的衝擊……即使同樣的案件發生率,網約車「破案率100%+當天破案」也就意味著所有案件都是「熱案」,給公眾的衝擊最大,而不是很多計程車那種很久才破案的「冷案」。
發生在計程車上惡性事件數倍於網約車,但社會關注度不及網約車之十一。
去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聯合發布了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全年,網約車司機在服務時犯罪的案件不到20件,每萬人案發率為0.048;而傳統計程車司機在服務時犯罪的案件高達170多起,每萬人案發率為0.627。計程車的案發率比網約車高十幾倍!
2月15日凌晨2點30分左右,在湖南常德,17歲的小玲(化名)在搭乘計程車的過程中,遭計程車司機周某強姦;長沙計程車司機杜某強姦23歲的醉酒女乘客;黑龍江圖門計程車司機秦某猥褻9歲幼女….
計程車公司的地域性與分散性相對而言分散了公眾的關注度,但輿論對一家獨大的滴滴顯然不會更友善。批評一家企業,遠比抨擊整個行業更為容易。
對於一家背負巨大輿論壓力的出行企業,無論直接還是間接的甚至毫無關聯的安全事故都會和滴滴扯上關聯,滴滴甚至還要背負個體人格扭曲對社會危害的罵名,可以說有苦難言。
02
滴滴的困獸之鬥
無力改變現實,滴滴只能通過改變自身尋找出路。
對於滴滴而言,安全整改提升網約車安全只是一個方面,如何重塑公眾對滴滴的信心,如何去除偏見,也是擺在滴滴面前的難題。
自去年兩起命案之後,滴滴將安全與合規放在企業發展首位,程維親自掛帥,投入大量資源all in安全。
對內,滴滴調整司乘規則,升級安全產品,優化客服處理流程,加強外包客服管理、加速自建客服,成立安全委員會;對外,滴滴向專家乘客征詢意見,和政府部門溝通等。
最近半年,滴滴在清理人車不符、篩選犯罪記錄等等方面不遺餘力,滴滴使用的人臉識別技術採用第三方的Face++,一次使用成本大概幾塊錢,而現階段滴滴司機每天上線前都需要進行一次人臉識別。
此外滴滴升級司機安全培訓計劃,定期設計安全知識考試,覆蓋所有上線的司機,未通過的司機無法出車接單。
這些措施究竟對安全出行能起到多大幫助短時間很難得到驗證,但這些是滴滴目前必須要做的事情。
在合規化上,滴滴同樣面臨巨大挑戰。
主管部門規定,從事網約車經營需要三證齊全。從去年9月開始,主管部門已經數次催促滴滴加緊對不合規網約車清退工作。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的調查數據,截至2018年7月,全國合規網約車數量是17萬,占網約車總量的0.54%,合規司機數量是34萬,占司機總量的1.1%。比照這個數據,滴滴平台上3000萬司機何去何從?
截至今年3月份,滴滴已在全國124個城市拿到了《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
去年9月、12月滴滴也開啟了兩輪快車司機的重新審核,並對於人車合規、擁有雙證的司機,進行派單傾斜。而早在去年10月份,第一批派單傾斜試點在杭州市、廣州市、合肥市等13個城市施行,派單傾斜政策已經擴散至北上廣等一線城市。
計程車作為政府管控資源,合規自是不用多說,可安全問題卻較網約車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見,合規並不必然帶來安全性的提升。
對於滴滴而言,合規關係到3000萬平台司機的去留,關係到這個估值300億獨角獸的存亡。
合規性與安全整改之後,滴滴運力下降自然不可避免,一面是用戶打車難打車貴的怨言,一面是對於網約車安全的呼喚,對於一個還在面臨巨額虧損的出行企業,滴滴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03
出行行業集體進化
作為新興出行平台的代表,滴滴發展至今不足5年時間,大眾對於其認知不足,是偏見產生的直接原因。
但不可否認的是,滴滴作為共享出行領域的絕對領頭公司,在讓大家出行更加便利,獲得的出行服務更加舒適,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減少交通擁堵等方面,不可否認都是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而新市場、新業態必然會對舊市場舊業態帶來衝擊,造成利益格局和管理模式的新變化。
在滴滴和UBER補貼戰初起時,傳統計程車行業是最早的受益者,他們一方面享受到新興科技發展帶來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成為平台補貼的受益者。
但隨著越來越多私家車的加入,傳統計程車行業的弊端凸顯,已經無法與更多的新加入者正面競爭。
傳統守舊的一方是利益受損的一方,所以必然會對新市場新業態展開攻擊,一旦新業態出現問題,就會被大加利用,炒得路人皆知,以便維護本方的利益。所以,當滴滴出事之後,備受輿論關注,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滴滴這場聲勢浩大的安全整改的作用除了自救之外,更多的意義在於推動整個出行行業參與者集體進化,比如倒逼千年不變的計程車行業重視安全與服務,比如為乘客敲響安全警鐘,時刻將出行安全銘記於心。
經過這一系列的惡性事件之後,公眾而言面對此類事件也要理性對待,不能讓偏見影響到自己的判斷力。
偏激的輿論可以殺死一個新事物,但並不會讓這個世界更好。這也是滴滴200天三起命案帶給公眾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