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這是IAB物智鏈第86篇原創文章。我和很多朋友討論過B端服務的本質,各抒己見,但並不能像人們對Amazon貝佐斯對零售的用戶體驗本質的總結一樣,讓人信服。
先說我自己思考的結論:B端賦能的本質,應該是要從用戶和銷售兩個角度來看,用戶方面講究用戶體驗的本質,銷售方面講究銷售服務的體驗。當前階段的B端行走路線圖是雙輪驅動戰略,未來很可能和互聯網企業一樣,走三級火箭模式。就雙輪驅動而言,用戶體驗的本質是向C而B,而不是從B於C。銷售服務的體驗應該是社會價值。
這是結論,我將用三篇文章分享下自己淺顯的理解,這是第一篇,是引子,即:為什麼用戶體驗的本質是向C而B,而不是從B於C。
服務B端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兩年多,最近又看了普華永道的一個報告,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分享出來供大家噴噴,找找方向。
上圖是普華永道2018年7月份的一個報告,讀完已久,但並未能解答我的疑惑。最近在算法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加上在整理自己的「3Design設計模式」時,諸多思考一起,有了新的啟發,分享出來,一起討論。
在3Design設計模式中,我認為3Design結合技術發展,對未來最大的影響是:人機共生帶來算法隔離(後面會用一篇文章專門介紹TA)。
也就是說,算法開始作為人的第二層皮膚,學會護主,開始保護人類,或者更具體的說保護單個人。TA會是在B端供給側和C端需求側中間,形成一個新型的物種,我們暫且叫算法隔離層。什麼意思呢?企業的廣告和服務的推薦,算法不認可,就無法推薦到用戶面前。而算法做這一切的目的,是處於真正意義上的保護這個人,那怕一開始,有所誤差。
從某種意義上,不符合算法「需求」的服務,將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和十多年前Google的拉里佩奇說「不被Google爬取的網站,將在這個地球上消失」何其相似?
對,其實算法隔離一直存在,Google的檢索時代就存在,但當時的算法一直沒有像今日,緊緊包圍個人和社會。現在的算法已經從PC的瀏覽器,全方位滲透到人類社會,人類製造的最大算法機器就是超級城市,就是當下最火的所謂的智慧城市。
這對企業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為了服務人,企業發明了算法。但為了尊重和保護人,算法開始”挑戰並屏蔽”企業。
這將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狀態,你用來謀取商業利益的手段,開始屏蔽你,反抗你甚至讓你從星球上消失,而這一切出發點和你設計他的原點,是一致的。這對新生代而言,也是機會空前的。因此,拋棄存量,敢於歸零,是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與挑戰。
這時候,B端服務的本質,才若隱若現。算法隔離層才是真正控制B與C之間的唯一通道,但這個通道最後掌握在誰的手里?尚未可知。
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短期的算法都是以普華永道報告中所謂的T2B2C模式做到服務於人的,道理非常簡單,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有足夠的能力,可以窮盡所有的IAB(泛指所有科學技術)領域的底層技術積累,也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有足夠的財力,可以「買」來所有的技術能力。但市場需要,用戶需要。
一個非常簡單的常識性結論:AI領域所有能力,全世界就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拍胸脯說我全部OK!因此B端賦能很可以依次走:近期T2B2C模式、中期B2T2C的模式、長期C2T2B的模式。第一個T是技術企業,第二、第三個T更多的是隔離層生態企業,主要是生態本身很可能不生產技術能力。
也因此,很容易得出B端賦能的本質。理解B端的核心是理解C端,向C而B,而不是從B於C!如果你的客戶是零售,用戶體驗的本質是多·塊·好·省,那站在C端看B端,解決問題或許就輕鬆很多。這是B端技術企業需要面臨的,一個很無奈但又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要想服務好B端,先要有一群服務C端的人才。
全文結束,希望對您有所啟發。下一篇,我們討論近期T2B2C模式、中期B2T2C模式、長期C2T2B模式可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