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把時間撥到三四年前,那時候選擇一部旗艦手機非常簡單,如果你喜歡 iOS,就買最新的 iPhone,如果你喜歡 Android,就選最新三星 Galaxy S 或 Galaxy Note。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三星上下半年的這兩條產品線就是安卓機皇的代名詞。

在過去的兩三年,依托於三星在螢幕、半導體等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Galaxy S 和 Galaxy Note 依舊在產品上維持著很高的水準。在極客之選(微信號:GeekChoice)的產品推薦欄目《極客薦》中,Galaxy S 或 Galaxy Note 也總是會出現在高端 Android 手機的推薦列表中。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1張

Galaxy S9+ 和 S9

不過從 2017 年上半年的 Galaxy S8/S8+ 開始,Galaxy 旗艦進入到了一個「平穩期」,每一代產品都在進行創新和改進,但外觀上並沒有特別大的變化。

直到 Galaxy S10/S10+ 這一代。

旗艦機里最輕薄的手感

Galaxy S10/S10+ 的設計風格相比以往的 Galaxy S 系列產品有了明顯的區別,整體從偏圓潤變得更加硬朗,更接近 Galaxy Note 的設計語言。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2張

手機正面,Galaxy S10/S10+ 依舊採用了 Galaxy S6 edge 以來一直堅持的左右雙曲面螢幕,曲率半徑相比上一代產品有所縮小,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誤觸問題。如果你還是感覺日常使用中有邊緣誤觸的情況,可以在應用商店里安裝 Good Lock 和 EdgeTouch,手動屏蔽螢幕邊緣的部分區域,從而解決誤觸問題。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3張

磨砂金屬中框的 Galaxy S9+

中框部分,Galaxy S10/S10+ 從 Galaxy S9/S9+ 的磨砂回歸到了 Galaxy S8/S8+ 上的亮面鋁合金材質,白色、綠色版本為銀色,黑色版本的中框顏色稍深一些。

右側中框中間的 Bixby 按鍵繼續得以保留,不過系統設置里已經可以為單擊、雙擊這顆按鍵定義其它功能(其中有一個必須是打開 Bixby),左側的電源鍵位置有點靠上,單手不太容易夠到。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4張

從中框看過去,手機前後的兩塊 3D 熱彎玻璃依舊為對稱設計,玻璃邊緣和金屬中框的過渡非常連貫,中間沒有塑膠包邊。

轉到背面,可以看到 Galaxy S10/S10+ 上橫向排列的相機模組,包含了三顆不同焦距的錄影頭以及閃光燈、心率傳感器,Galaxy S10 和 S10+ 在這一區域的配置完全相同。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5張

Galaxy S10 提供了炭晶黑、皓玉白、琉璃綠,其中琉璃綠只有 8GB+128GB 可選,另外兩個顏色則有 8GB+128GB、8GB+512GB 兩種可選,不過 Galaxy S10 系列的所有版本均支持 Micro SD 卡拓展(會占用一個 nano SIM 卡槽),存儲空間應該不是多大的問題。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6張

Galaxy S10+ 的 8GB+128GB 版本同樣提供了炭晶黑、皓玉白、琉璃綠三種顏色,在此基礎上,Galaxy S10+ 還增加了陶瓷黑、陶瓷白兩個採用陶瓷後蓋的版本,容量有 8GB+512GB 和 12GB+1TB 兩種。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買 Galaxy S10+ 同時還想要 512GB 或者 1TB 的內置存儲空間,只能購買陶瓷後蓋版本。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7張

相比玻璃後蓋版本,陶瓷後蓋的 Galaxy S10+ 要重了 23 克,不過好在 Galaxy S10/S10+ 的重量控制相當「黑科技」。

在分別配備了同尺寸較大的 3400 毫安時、4100 毫安時電池容量的情況下,Galaxy S10 和 S10+ 的機身重量居然分別只有 157 克和 175 克,陶瓷版 Galaxy S10+ 的重量為 198 克。作為對比,和 Galaxy S10+ 尺寸接近的 iPhone XS Max 重量達到了 208 克,華為 Mate 20 Pro 為 189 克。

明顯低於同尺寸競品的重量,配上 7.8 毫米的薄機身和前後雙曲面設計,為 Galaxy S10/S10+ 賦予了當前旗艦手機里最為輕薄舒適的好手感。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8張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樣輕薄的機身中,Galaxy S10/S10+ 還配備了旗艦機中最為全面的硬件規格,包括無線充電、NFC、3.5 毫米耳機插孔(WCD9341 codec,隨機附送了一副音質不錯的 AKG 耳機)、外放效果頂級的雙揚聲器、IP68 防塵防水、支持 USB 3.1 Gen1 的 USB-C 接口,三星的堆疊能力令人驚嘆。

Dynamic AMOLED 面板,超聲波屏下指紋

頂級的 AMOLED 面板是 Galaxy 旗艦機的標籤,在 Galaxy S10/S10+ 上,三星為螢幕面板起了一個新名字,叫做 Dynmic AMOLED(動態 AMOLED),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螢幕規格。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9張

不考慮圓角切割帶來的影響,Galaxy S10 的螢幕對角線長度為 6.1 英寸,Galaxy S10+ 為 6.4 英寸(和 Galaxy Note9 相同),分辨率均為 3040X1440。

相比去年同期 Galaxy S9/S9+ 的 5.8/6.2 英寸,Galaxy S10/S10+ 的螢幕尺寸都要明顯大了一圈,不過憑借著更窄的左右邊框,Galaxy S10/S10+ 的機身寬度並沒有明顯增加。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10張

Galaxy Note9

和同為 6.4 英寸螢幕的 Galaxy Note9 相比,Galaxy S10+ 的機身寬度要窄了 2.3 毫米之多,也就是左右各窄了 1.15 毫米。考慮到 Galaxy Note9 的左右邊框並不算寬,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提升了。

當然了,Galaxy S10/S10+ 螢幕部分最大的變化無疑是右上角。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11張

Galaxy S10 和 S10+ 都採用了屏下開孔技術,其中 Galaxy S10 為單攝,而 Galaxy S10+ 為雙攝,除了一顆 Galaxy S10 同款的 1000 萬像素前置,還有一顆 800 萬像素的景深頭。

和早些時候上市的 Galaxy A8s 類似,為了不讓開孔部分影響顯示內容,三星在 Galaxy S10/S10+ 上也選擇增加了頂部狀態欄區域的寬度,讓狀態欄可以完整將開孔部分完整「包裹」進來。日常使用中,這個位於螢幕右上角的開孔基本不會帶來什麼麻煩,在「刺激戰場」等部分 app 中,系統會默認將狀態欄區域空出來,避免開孔區域對視野的影響。

此外,三星還針對開孔部分設計了一些動畫,在人臉解鎖、自拍等場景時會在開孔周圍顯示動態變化的圓圈。如果你願意折騰的話,還可以通過一些第三方 app 來充分「利用」Galaxy S10/S10+ 的開孔,這里我們推薦一下 Hidey Hole 和 Energy Ring,前者提供了大量可以隱藏開孔的「缺德」壁紙,後者則可以為開孔增加電量顯示、呼吸燈等功能。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12張

至於開孔方案相比「瀏海」、「水滴」等全面屏方案的優劣,這就是一個相當主觀的問題了。

就我自己來說,在分別將 Galaxy S10 和 S10+ 分別當主力機用了兩周左右之後,我個人認為開孔是一個比「水滴」更加「順眼」的方案(「瀏海」就不提了),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開孔方案的螢幕外框是完整的,相比「水滴」方案會少一點割裂感;其次,在一些橫屏操作中,手掌的虎口會自然地「擋住」開孔,體驗會稍好一些。

雖然螢幕開孔方案可能會有些爭議,但這種方案對於屏占比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13張

還是對比去年的 Galaxy S9/S9+,Galaxy S10/S10+ 螢幕的上下邊框都有了大幅度的收窄。在保留兼具揚聲器功能聽筒的前提下,Galaxy S10 和 S10+ 的上邊框比 iPhone XS 還要窄一些,下邊框也僅僅比 COP 封裝的 iPhone XS 寬了一點點。

得益於 Samsung Display 在小尺寸 OLED 領域「獨孤求敗」的地位,過去幾年里 Galaxy S/Note 的螢幕一直代表著智慧型手機行業最頂尖的水準,Galaxy S10/S10+ 也是如此。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14張

客觀的測試數據就不說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閱讀 Display Mate 的詳細測試。在最高亮度、色域覆蓋、螢幕反射率、HDR 支持等等方面,Galaxy S10/S10+ 都是目前智慧型手機的最佳或最佳之一。三星還表示,Galaxy S10/S10+ 的螢幕降低了 42% 的藍光(在普通模式下,不需要專門打開護眼模式),理論上會降低螢幕帶來的視覺疲勞。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15張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 Galaxy S10/S10+ 還簡化了色彩模式,從之前產品的四個簡化為鮮明、自然兩個,其中「鮮明」模式下的色彩依舊會偏艷一些,不過程度相比之前的「自適應」模式有了明顯的收斂,自然模式支持全局 icc 色彩管理,可以對包含 icc 信息的 sRGB 和 P3 圖片自動進行轉換。

至於顯示效果,在我使用過的所有手機中,Galaxy S10/S10+ 的螢幕是最佳且沒有之一的,好看且又不會過分濃艷的色彩風格(「鮮明」模式)、戶外強光下優秀的可視性、比 iPhone XS 高出一檔的清晰度讓 Galaxy S10/S10+ 的螢幕實在是找不到什麼可挑剔的地方。

在 Galaxy S10/S10+ 的螢幕下方,三星還配備了首發的超聲波屏下指紋。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16張

相比起目前常見的光學指紋,超聲波屏下指紋可以采集到指紋的 3D 紋理(光學只能采集 2D 數據),理論上安全性更高。此外,由於不需要光學指紋那樣依賴 OLED 螢幕的光線采集數據,Galaxy S10/S10+ 可以做到完全的息屏解鎖,當然前提是用戶按對屏下指紋的位置。

實際使用中,Galaxy S10/S10+ 的超聲波屏下指紋在識別速度上的表現挺不錯,只要位置按對,無論手機有沒有亮屏,Galaxy S10/S10+ 基本可以做到「一碰就解鎖」。

需要提醒的是,由於超聲波穿透距離的限制,貼膜可能會對 Galaxy S10/S10+的屏內指紋帶來干擾。建議大家在為 Galaxy S10/S10+選擇貼膜時,優先考慮類似出廠時手機自帶的軟膜或者是超薄的 UV 膠鋼化膜。

除了超聲波屏下指紋,Galaxy S10/S10+ 還提供了人臉解鎖功能,識別速度相比之前產品有了巨大的提升。如果你不是那麼在意安全性,人臉解鎖配合抬手和雙擊亮屏不失為另外一種方便的生物識別方式。

驍龍 855,全新的 One UI

Galaxy S10/S10+ 的硬件配置沒什麼意外的,國內(包括港澳台)依舊是驍龍 855 平台,韓國、歐洲等地區為 Exynos 9820。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17張

Galaxy S10 和 S10+ 的散熱方式略有區別,Galaxy S10 採用了熱管散熱,內部空間更大的 Galaxy S10+ 用上了碳纖維液冷散熱系統,散熱表現會稍好一些,高負載下能提供更好的持續性能輸出。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18張

「周邊」的配置上,Galaxy S10/S10+ 做的也都很全,Wi-Fi 6(802.11ax,智慧型手機里首發)、藍牙 5.0、雙頻 GPS、aptX 系列和 LDAC 編解碼協議一個都不少。

至於系統流暢度,從驍龍 835 開始,只要手機廠商不強行「負優化」,旗艦機的流暢度已經沒有太多問題了,搭載驍龍 855 的 Galaxy S10/S10+ 自然也沒壓力。日常的 App 啟動、多任務切換,還有各種主流和非主流的遊戲,Galaxy S10/S10+ 都沒什麼壓力,和其它搭載旗艦晶片的手機一樣。

充電部分,Galaxy S10/S10+ 標配的依舊是「熟悉」的 15W AFC 快充頭,實測約 1 個半小時可以將 GalaxyS10+ 從零到 100%。

Galaxy S10 和 S10+ 還支持無線加速充電和無線共享充電,其中無線快速充電的兼容性非常好,市面上有不少第三方的無線充電板可以對 Galaxy S10/S10+ 進行無線加速充電。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19張

至於無線共享充電,雖然 Galaxy S10/S10+ 的功率可以到 4.5W,不過考慮到損耗問題,目前更大的意義還是對智能手表、無線耳機等電池容量較小的設備進行補電。Galaxy S10/S10+ 支持有線充電和無線共享充電同時使用,用戶可以在使用數據線給 Galaxy S10/S10+ 充電的同時,打開手機的無線共享充電功能,然後給其它支持 QI 無線充電的設備進行充電。

續航方面,3400 毫安時的 Galaxy S10 表現中規中矩,算不上差,不過重度使用堅持一整天會有些難度,4100 毫安時的 Galaxy S10+ 續航會好不少。

相比起硬件,軟件體驗反倒是 Galaxy S10/S10+ 上更大的亮點。

Galaxy S10/S10+ 出廠直接搭載了基於 Android 9 的 One UI 1.1(Galaxy S9 系列和 Note 9 也已經升級到了 One UI),比起之前的系統,One UI 在系統界面和動畫效果上都做了大量的改變,說是「脫胎換骨」也不誇張。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20張

系統的界面設計更加簡潔,在大多數的內置 app 中,三星對單手操作進行了優化,默認將內容和主要操作區域放在螢幕下方。

此外,在更加簡潔的界面背後,One UI 依舊提供了豐富的選項,比如可以通過手勢或者按鍵呼出的單手模式、集成了「藥丸鍵」滑動切換多任務功能的虛擬三按鍵、可以為每一個 app 單獨選擇電源模式、豐富的 AOD 選項等等。

如果你願意折騰,三星還提供了一個功能極為豐富的「第一方」系統界面修改工具 Good Lock。

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 EdgeTouch 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功能,Good Lock 還可以做到眾多的個性化調節,為全面屏手勢增加左右側滑返回、自定義側屏燈光效果、修改多任務界面、修改快捷設置面板、自定義導航條…… Good Lock 全部能夠搞定。

後置三焦距三攝,一流的拍照體驗

前置方面,Galaxy S10 和 S10+ 搭載的都是 1000 萬像素的 IMX374,鏡頭光圈 F1.9,支持自動對焦(絕大多數智慧型手機的前置都沒有自動對焦),罕見地支持 4K 30p 視頻錄制,Galaxy S10+ 還多出了一顆 800 萬像素、F2.2 的景深頭。

從硬件規格上看,Galaxy S10/S10+ 的前置依舊是旗艦機里的旗艦水準,自拍的成像素質和視頻錄制品質都很出色。在 DxOMark 的前置評分中,Galaxy S10+ 拿到了 96 分,領先所有競爭對手,排名第一。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21張

後置部分,Galaxy S10 和 S10+ 採用了相同的「長中短」三焦距三攝設計,具體參數如下:

  • 廣角主攝:1200 萬像素,單像素 1.4 微米,全像素雙核對焦,F1.5/F2.4 可變光圈,光學防抖
  • 2 倍焦距長焦:1200 萬像素,單像素 1.0 微米,F2.4 光圈,光學防抖
  • 超廣角:1600 萬像素,F2.2 光圈,泛焦,無光學防抖

有趣的是,這次 Galaxy S10 和 S10+ 三顆後置錄影頭的傳感器全部為三星自產。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22張

功能部分,除了場景優化器(類似國產國產手機的 AI 場景識別)、實時瑕疵提示、動態照片、RAW 文件(專業模式)等「常規」高級功能,在 Galaxy S10/S10+ 的照片保存設置中,用戶還可以選擇超寬變形修正(對超廣角鏡頭照片進行畸變矯正,建議打開)、自拍臉型修正(自拍時自動修正臉型)。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23張

視頻部分,Galaxy S10/S10+ 可以支持到 4K 60P、1080P 60P 拍攝,不過 4K 60P 狀態下不能疊加電子防抖。此外,Galaxy S10/S10+ 還有兩個特殊的功能:

第一個是錄制 HDR10+ 視頻,可以最大化動態範圍,不過 HDR10+ 需要支持的設備才能正確回放,否則就是畫面會灰蒙蒙的;第二是超級穩定,這個功能有些類似 GoPro 7 的穩定模式,原理是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然後用激進的電子防抖將畫面大幅裁切到普通廣角,獲得可以媲美雲台的穩定效果,在白天錄制視頻時非常好用。

以下樣張均使用 Galaxy S10 或 S10+ 在自動模式拍攝,打開場景識別器。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24張

超廣角

廣角

超廣角

超廣角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25張

廣角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26張

廣角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27張

廣角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28張

超廣角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29張

廣角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30張

廣角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31張

超廣角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32張

廣角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33張

廣角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34張

長焦

不出意外,Galaxy S10/S10+ 的主攝可以提供足夠旗艦級的畫質,測光、對焦、成像速度等拍照體驗方面也都無可挑剔,特別是對焦,近期不少旗艦機為了「大底」或高像素換用了不支持全像素雙核對焦的傳感器,導致對焦體驗普遍有所下降,Galaxy S10/S10+ 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和去年的 Galaxy S9/S9+、Galaxy Note9 相比,雖然 Galaxy S10/S10+ 的主攝規格看上去一樣,不過成像風格明顯不太一樣,Galaxy S10/S10+ 的 HDR 策略變得更加激進,場景識別之後的色彩風格也更加飽滿,拍出來的照片寬容度更高、色彩更濃艷。

更加難能可貴的事,Galaxy S10/S10+ 這三顆不同焦距的鏡頭之間的表現非常接近,白平衡、HDR 的參與程度都差不多,這意味著用戶在拍攝時可以根據環境和題材的不同,放心地選擇最適合的焦距。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35張

廣角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36張

超廣角

這一點看上去可能並不起眼,不過在我將 Galaxy S10 和 S10+ 作為主力相機使用的一個月里,反倒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探索,使用「長中短」三個焦距以提供最靈活的拍攝體驗已經是目前中高端手機最主流的多攝方案,不過由於三顆錄影頭在傳感器、鏡頭上的巨大差異,想把這三顆錄影頭的成像風格保持一致是非常困難的。

在 Galaxy S10/S10+ 之前,我體驗過的所有後置三焦距的手機,沒有任何一款手機可以保證三顆鏡頭拍出來的顏色基本一致,多數是一個鏡頭一個顏色,明顯影響拍攝體驗。

對了,Galaxy S10/S10+ 其實還「隱藏」了一個手持夜景功能。

不過這個功能的呼出門檻實在太高了,需要在相機設置里先開啟場景優化器,然後打開場景優化器里的「明亮的夜晚」選項(這里還有個「星暴」模式的選項,不喜歡後期自動加星芒記得關掉)。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37張

設置好之後,如果拍攝的環境光線非常暗,Galaxy S10/S10+ 會有一定概率啟動手持夜景功能,在 2-3 秒的時間里連續拍攝多張照片,然後堆棧出一張更加明亮、細節豐富的夜景照片。

由於手持夜景對場景、拍攝時間、穩定程度都有更高的要求,用戶不太可能把它作為一個日常的模式來用,不過三星現在這種方式著實過於隱蔽,希望三星在之後的系統更新中,可以把這個功能拿出來做成一個單獨的模式。

最後總結一下相機部分。

過去幾年,在幾家頭部智慧型手機廠商紛紛在相機領域「狂奔」的大背景下,各家廠商旗艦機的相機表現水準一直在快速提升。

相比競爭對手,Galaxy S10/S10+ 通過算法優化、保證了畫質足夠有競爭力的前提下,在拍照體驗和成像穩定性上拿出來了更高一級的表現。此外,如果你喜歡拍 Vlog,畫質、防抖、收聲表現都不錯的 Galaxy S10/S10+ 還是 iPhone 之外,又一款優秀的 Vlog 工具。

Galaxy 十年,機皇歸位

從 2010 年發布第一代 Galaxy S(i9000)開始,三星 Galaxy S 已經走到了第十個年頭。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38張

Galaxy S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雖然有 Galaxy Fold 這樣的「未來旗艦」強勢搶鏡,不過在 Galaxy S10/S10+ 這兩款「常規」機型上,三星依舊拿出來了繼 Galaxy S8/S8+ 以來最大的誠意。

三星 Galaxy S10/S10+ 評測:機皇回位 科技 第39張

從螢幕、工藝、拍照等傳統強項的持續打磨,到設計、系統、指紋等方面的大幅進化,Galaxy S 在它的第十代產品上完成了一次全方位的大升級。

一句話總結的話,三星 Galaxy S10/S10+ 是我們眼中目前最佳的 Android 手機。如果你對 iOS 和蘋果生態沒有執念的話,我們認為,Galaxy S10/S10+ 還是目前最佳的智慧型手機。

(照片:豆腐店店長)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