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雲,數字期間的攻守之道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浪潮雲副總裁顏亮

雲計算市場和浪潮雲的123

在浪潮雲副總裁顏亮看來,國內的雲計算廠商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而浪潮雲也同樣經歷了三個發展期。

2010年到2013年期間經歷了相當粗放的培育期,各地政府爭先恐後地創建自己的雲計算基地,有的叫「雲基地」有的叫「雲農場」,基於雲計算概念的地產模式層出不窮。那時雲計算的發展可謂是氣勢磅礴,但收效甚微,第一批的推動並不算成功,但起到了市場教育的作用。

2013年對雲計算來說算是一個分水嶺,國家給出了清晰的落地政策(《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鼓勵政府採購雲服務,有了政策的支持,雲計算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13年到2016年是成長期,期間政務業務大規模上雲,2014年浪潮雲建成了亞洲最大的第四代雲計算中心,隨後在全國建立了6大核心雲數據中心以及47個地市雲數據中心。

2017年進入發展期,工業互聯網政策的出台(《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再一次加速了雲計算的普及和發展進程。浪潮雲在110個地市取得工業互聯網服務商的身份,在250個地市獲得了企業上雲服務商的身份。

「2010年孫董事長提出雲計算轉型戰略時,已基本鎖定了政務上雲的切入點。」顏亮在回憶浪潮雲當初選擇切入點時說。而政府出台明確的政策是在2013年,浪潮雲當時的決策還是極具前瞻的。政策出台之後,多家雲計算廠商也快速跟進,那時浪潮雲提出的策略是「從政府推進到企業、從企業推進到行業」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顏亮坦言,在政務雲市場2010年和2011年基本上是市場培育的工作,包括雲試點項目的落地,真正進入快車道還是2013年政策落地之後,浪潮雲的全國政務雲才全面開花,到2015年浪潮政務雲已確立了市場第一的地位。

2017年浪潮雲明確進軍企業市場,「2017年之前並不是沒有推進企業市場,只是主要精力在政務雲」,顏亮對企業市場有著自己的理解:「企業市場更大,但是也更分散」。市場的分散也促使浪潮雲在進入行業和領域時有所側重,基於浪潮三十多年的積累,一是浪潮雲在企業市場有較強的連接能力,二是浪潮解決方案能力被企業的廣泛認可,最終浪潮雲選擇在企業上雲和工業互聯網兩個領域發力。

從財務電算化開始,中國企業經歷了近30年的信息化建設,但是國內企業信息化的成熟度還是參差不齊,在顏亮看來「補齊信息化短板,上雲是捷徑,對於製造業來講補齊了信息化短板,才有可能做到IT和OT的融合,才有可能解決工業互聯網現在面臨的困境」,更好地應對數字化轉型挑戰。

群雄逐鹿浪潮雲更值得信賴?

前文提到,浪潮雲是2010年起步,時至今日國外廠商AWS、Azure都已經落地國內市場,而這場雲端的戰爭並沒有呈現出終局的狀態,似乎競爭才剛剛開始。浪潮雲一開始就切入了政務雲市場,選擇不同結果也變得完全不同。當前要從to G推進到to B市場,鏖戰揭幕!

「對於to B市場來講,大家都進入了一個相對漫長的競爭狀態」,顏亮認為在企業市場的競爭剛剛開始,而浪潮則有自己固有的優勢:「一、to G市場對雲服務商的挑剔比一般互聯網企業和to B廠商更加嚴格,在安全和數據底層保護方面,對雲服務商的要求相當苛刻,而浪潮雲已經經歷了錘煉;二、從技術能力上,浪潮重組和整合了集團的資源去打造雲,過去較大的優勢沉在了底層,包括計算、存儲、網路都是浪潮幾十年積累的底層能力;三、雲和業務結合層面,如何通過雲來快速解決企業的業務問題,而不是只滿足企業雲資源的需求。」

在硬件製造和企業管理信息化領域,浪潮有著30多年的積累,對業務的理解是別的雲服務廠商所不具備的。

浪潮雲正在打造可信賴、安全、專業的雲服務商的外部形象。對行業的選擇給浪潮雲帶來了先發優勢,而對行業的理解則讓浪潮雲和用戶的連接更緊密。

雲和服務器,角逐or 融合?

雲是未來,這已經是行業共識,也就是說走向雲端是必然的。顏亮認為,從業務角度來講,雲和服務器是相輔相成的,因為目前產業的發展趨勢是從產品到服務的大切換,服務器是浪潮的主戰略,「雲是未來」是戰略延續,況且從產品的輸出到服務的輸出並不矛盾。

從浪潮的角度來講,對服務器和雲都有明確的目標,服務器要爭全球第一,浪潮雲服務要爭全球前五。

數字經濟崛起

2018年IDC發布《2018中國企業數字化發展報告》,中國的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到2017年達到了32.9%,規模達27.2萬億元。美國的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58.3%,中國數字經濟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而上海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數據顯示,中國數字經濟的增速連續三年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同比增速達到21.51%、2017年達到20.35%、2018年達到17.65%。兩組數據放在一起來看,市場空間巨大且有增長速度,數字經濟未來會越來越重要。

顏亮認為,中國歷來是製造業大國,而且製造業是核心產業,2017年製造業的產值占GDP的29.3%。2018年工業互聯網政策落地,工業互聯網則成為了後續整個經濟轉型的核心。

他覺得,數字經濟另一個主角是智慧城市,好在浪潮雲從2011年就確定了主攻政務雲市場方向,分布在各地的雲服務中心,更好地契合了智慧城市本地中心,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邊緣城市的中心,支撐了智慧城市的落地。

雲梯計劃和SaaS生態

2018年浪潮發布雲戰略3.0,要做到「平台+生態」的戰略,一方面計劃發展浪潮雲的平台能力,另一方面要打造浪潮雲的整個大生態體系。「雲梯計劃」便是戰略落地的核心抓手。

在推進「雲梯計劃」的進程中,浪潮雲在110個地市取得了工業互聯網的身份,250個地市取得了企業上雲的身份,落地10個省份工業互聯網聯盟。浪潮雲未來三年目標是15000家合作夥伴,在生態上投入30億。

在浪潮雲看來,雲梯不只是浪潮雲的雲梯,同樣是合作夥伴的雲梯,也是用戶的雲梯。他們可以借雲梯走向雲端,做到自己的數字化轉型。

說到SaaS生態,這似乎是一個既老又新的話,說老是我們反復談起,說新是因為SaaS發展的時間不長,生態還沒有完全形成。縱觀國內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其SaaS生態都在不斷摸索前進,且形態各異,有開放,也有封閉。

然而從浪潮雲本身來看,他們把SaaS的合作夥伴排在了優先級最高的位置,浪潮雲主做IaaS和PaaS,夥伴側重提供SaaS service。在生態側,第一,浪潮雲2017年明確提出了ABP的方式,原則是All by Partner。

第二,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浪潮推出了開源工業PaaS平台,意在結合工業互聯網的大機會,通過開源來增強to B的優勢。在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中,工業場景的支撐應用偏少,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工信部也提出了百萬APP的目標,但是落地依然充滿挑戰。通過加大開源平台支持比重,或許可以快速推動產業的進程。

2018年4月16日,浪潮與Odoo戰略合作,雙方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重點發展中小企業SaaS服務業務,並期望做到國內中小企業SaaS市場第一的目標。

永遠在線

在前期準備採訪時,對顏亮所提的「永遠在線」一直印象深刻。我們對政府職能部門並不陌生,一臉冰霜、永不熱情,如果遭遇停電和電腦故障,這事是肯定辦不了的,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景。

「政府強化服務職能已經很多年,當下和過去的服務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政務上雲的需求被激活。在政務上雲的過程中,發現是逐步拆牆的過程,過去城牆築的很高,與社會是多層隔離的,現在為了服務社會,這個牆逐漸在拆低或者拆掉。」

「今天講‘永遠在線’,一方面是浪潮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整個客戶群體的訴求,不得不強調‘永遠在線能力’。」

我們一直在討論信息化,在討論數字化,而事實上無論是信息化還是數字化在傳統企業的價值都是被低估的,其原因是無法成為企業生產的核心,正如銀行一樣,如果系統停轉十分鐘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大家可想而知。如果只是輔助作用,而不能成為生產力系統,價值被低估是自然的。數字化時代的企業都將成為IT企業、在線的企業,所以「永遠在線」也將成為必然。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