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無論是產業還是人,如果沒有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那麼就很容易被拋棄。而如今的戴爾就面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曾經在電腦市場上叱詫風雲的,作為全球最大的電腦廠商戴爾,根據今年2019的財務報告顯示,現在已經身負3000億的債務。
作為戴爾的創始人,麥克·戴爾在建立這個公司的時候僅僅是19歲,連大學學業都還未完成,而在2001年戴爾成為了全球最大的PC公司,同一年的馬雲還深陷資金鏈斷裂的困境中。戴爾最初的成功,當然少不了這位創始人的精明的頭腦,當年個人電腦極其昂貴,很多人都負擔不起,針對這一個現象,戴爾希望減少成本,於是就直接面向用戶銷售,這樣可以省去分銷商和零售商的成本。
而用戶可以通過免費的電話和網路方式對戴爾進行訂購,這樣方便的設計以及省去了一大筆不必要的支出,很快就得到了市場的良好反應。然而在2004年,戴爾辭職不再擔任CEO,這一職位由羅林斯擔任。那年的PC市場已經接近飽和,想要占領市場先機,那麼久必須尋求創新轉變。
但是這又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還沒贏來新的機遇,戴爾自身卻先爆出了醜聞。這一年,戴爾的聲譽一下子滑落谷底,財務數據欺詐的罪名再加上市場監管部門罰款1億美元,最為致命的是戴爾的晶片質量不斷出現問題,在中國甚至出現了「換芯門」,讓這個公司經歷了創始以來最大的動蕩。一下子,市場份額縮減了一半。
還有人才的流失也是戴爾深陷危機的原因之一,在2005年底它的很多高層人員紛紛轉向了以聯想為首的對手企業。在2005年就出現十天之內有4名戴爾的高管都投入了聯想的懷抱。在這樣的情況下,創始人戴爾不得不在2007年重新接管。而那時候的在PC市場獨領風騷的就是惠普。
戴爾在接手後,進行了許多的改革,例如大量裁員,要求公司員工多五天的休息假期,這樣可以減少成本。雖然這些都沒有發揮什麼巨大的效果,戴爾的市值依然在不斷的下降,惠普則與之相反。戴爾經歷了退市,收購著名的數據存儲廠商EMC等一系列收購都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也正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收購,讓戴爾的債務不斷的累積。
經歷了這樣一段時間的沉寂,戴爾在2018年的時候又成功上市,並且改名為戴爾科技集團。而這次,戴爾不再僅僅是見到的PC製造商,它還發展了許多的副業,例如電腦組裝,在生產流程方面更是擁有多達500多項的專利但是卻缺乏核心的技術。雖然是這樣,但是並不能挽救戴爾,因為現在很多平板、智慧型手機都能夠對電腦產生威脅,然後這些近些年來熱門的產業戴爾都沒有涉足過,這種缺點在聯想收購IBM後日益突顯出來。
還有就是曾經讓戴爾從最初站起來的面對用戶直接銷售的能力,讓互聯網時代完全沖散了這股優勢,很多只要在網上搜尋購買即可享受快速優質的服務,戴爾的個性化定制也被取代,搬上了電商的平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中關村。
還有最為致命的一擊,也是時代發展到現在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那就是各個產業之間的邊界被打破,任何企業都可以涉足不是自己拿手的項目或者是主要營業的產品。像一些生產電視的企業也可以去做電腦、手機,做手機的行業更是不用說了,可以涉足平板以及電腦領域。小米、華為這些著名的手機品牌都有自己的電腦,還有蘋果。而海信、海爾這些家電品牌也是從事了一點電腦。
就是因為缺乏核心的技術,以及沒有拓展自己其他的產業鏈,讓戴爾這個曾經的PC大佬就此落幕下來。戴爾沒有讓自己擺在一個無法超越或是無法替代的地位,這就讓許多其他品牌有了足夠的時間去超越,IBM雖然被聯想收購,但是它擁有的核心技術足夠讓它賣出一個很好的價格了。而如果在以後,戴爾也走上了這樣的一個道路,或許就沒有那麼出色的價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