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隨著時代的進步,汽車技術也得到不斷革新,而汽車新技術的應用將給人們帶來更為便捷、更為舒心的體驗,推動汽車市場大跨步向前發展。那麼,在2019年將會有哪些新的汽車科技有望投入市場使用呢?
一、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
自動駕駛技術能夠依靠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的協同合作,讓車輛在離開人類主動操作的情況下自動安全地行駛。
不過,自動駕駛技術也分為L0—L5級別,只有L3以上級別才可以算得上真正的自動駕駛。目前,國內很多車型的自動駕駛系統還處於L2級別,也就是通過ACC自適應續航系統+車道偏離系統做到了最初級的自動駕駛輔助。
相對於現階段已較為常見的L2級無人駕駛,L3車輛的駕駛員可以獲得休息,將注意力從道路環境上挪開,去做自己的事,當車輛需要時駕駛員才需接管。
百度Apollo在無人駕駛技術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眾多車企都與之展開了合作。2019年也將會有更多搭載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車型進入市場。廣汽新能源、奇瑞汽車、紅旗汽車、小鵬汽車等車企已經公布了L3級別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的規劃。
二、5G技術
當下是互聯網時代,從最開始的1G到現在的4G,人類只用了短短的幾十年。而之前華為5G風波讓我們看到5G通訊技術將很快來到我們身邊。
那麼5G技術和汽車會有什麼聯繫呢?5G通訊技術的成熟將極大地提升車輛的聯網水平和控制力,使得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互聯網之間做到實時聯網成為可能,通過車身傳感器及道路信息收集系統,產生海量數據,通過5G技術做到高效傳輸,和高密度車輛場景下的低延時,使得互聯網能夠對車、人、路、物等進行合理的監控、調度和管理。
此外,5G技術可以做到零誤差高清地圖,乘客車內觀看高清電影也變得更加方便。當然,人工智能技術也會因為5G技術的加入在語音識別的準確性和實用性方面得到提升。5G技術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三、電子外後視鏡
電子外後視鏡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把傳統的外後視鏡換成一個較小的錄影頭,車內安裝一個顯示器來顯示外部的景象。電子外後視鏡的好處是可以獲得更寬廣的視野,同時較小的錄影頭將帶來更低的風阻。
電子外後視鏡不僅止步於概念,全新奧迪e-tron、日本本土的雷克薩斯ES、邁凱倫Speedtail已開始使用這一技術(邁凱倫Speedtail可在速度模式下縮回到車身,以達到400km/h的極速)。
四、線控剎車
我們目前所駕駛車輛的剎車系統大部分都採用的是液壓制動,它的基本原理是當駕駛員踩下剎車時,剎車總泵中的剎車油會被施加壓力,液體將壓力通過管路傳遞到每個車輪剎車卡鉗的活塞上,活塞驅動剎車卡鉗夾緊剎車盤從而產生巨大摩擦力令車輛減速。
線控剎車,簡單理解就是電開關版的碟式剎車。它不需要再經過油壓轉換,而是直接讓電單元驅動活塞夾緊制動片達到剎車制動效果,從而做到電信號對制動系統更直接的管理。據悉,由Brembo生產的線控制動系統將在2020年前量產。
五、平視顯示器(HUD)
日本的一家公司可以用一層包含光反應材料的薄膜,覆蓋擋風玻璃,安裝在儀表板上的雷射投影儀可以激活這種材料,使擋風玻璃可以顯示導航、車速、轉速、提示燈等關鍵信息。並結合車身傳感器,使駕駛員能夠更直觀的察覺到道路上的行人、野生動物等,識別潛在危險因素,讓行車更安全。
六、輪轂電機
Orbis在2018年帶來了非常激進的輪轂電機系統,放棄了以往的中心電機方案,而是將一個小而輕的低扭矩電機偏置,通過驅動一個環齒輪來帶動車輪。新的輪轂電機極大降低了簧下質量。這套輪轂電機系統被改裝在了思域Type R上,使Type R變成了四驅車,擁有更強的性能。
七、注意力輔助系統
像凱迪拉克超級巡航系統中的注意力監控器,使用紅外錄影機監測司機的視線焦點,若駕駛員視線離開前方道路超過三秒,系統就會發出警報,提醒你注意行車安全。如果長時間無視警告,車輛甚至會減速停車。
八、超級鎂
鎂在汽車的材料應用中並不廣泛,但新型超級鎂將改變這一現狀。超級鎂比鋁還輕,卻比鋁更為堅固,成本只有碳纖維的一半。與現有鎂合金相比,超級鎂與稀土金屬混合後具有更好的耐蝕性、焊接性和多向強度。雖然目前它的價格比鋁貴20%到35%,但隨著超級鎂的規模化生產,成本將會逐步降低。這種金屬可以鑄造、鍛造或擠壓,應用範圍從懸架連桿到閥體部件。
九、地下數據挖掘
WaveSense的高頻探地雷達能像指紋一樣讀出地下管道、巖石和根系的獨特圖案,以幫助車輛了解其在世界上的確切位置。它由麻省理工開發,美國軍方在阿富汗使用它,確保在被沙土掩蓋的道路上,精準地沿著道路行駛。未來這項技術可以幫助車輛在極端環境下行駛,解決被雪、沙土覆蓋的地面行駛安全問題。
十、電動車無線充電
無線充電技術是通過嵌入在道路和停車位的無線充電源板自動連入電網進行充電,該技術不僅方便安全,而且還可以有效提高充電效率、減輕車輛自重、增加車輛續航里程。
據悉,按充電原理劃分,無線充電技術還可以分為:無線電波式、電磁感應式、電磁共振式。來自Continental和WiTricity的無線充電板傳輸電能最高可達11千瓦(6到7千瓦是當今公共交流設備的典型功率)。
可以預見的是,無線充電技術得以全面普及時,純電動汽車將會搭載更大電池包並做到超長續航,充電時間也會大大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