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阿里和京東的電商兩極格局正在發生變數!
電商又出獨角獸!
電商市場到底有多大?恐怕馬雲也未必答得出!
最近,電商平台貝店確認完成新一輪8.6億融資,高瓴資本、紅杉資本、創新工場等資本大鱷齊齊進場。
此輪融資過後,貝店晉升行業獨角獸。雖然它沒有對外公布估值,但業內猜測其估值已邁向100億關口。
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貝店,我簡單介紹一下:
成立於2017年8月的貝店主打社交電商,借著零售社交化的風口以及各種激勵機制,它在一年多時間內野蠻增長,用戶量超過4500萬,完成了對下沉市場的第一輪收割。
那麼從無到有,從一個母嬰網站到估值百億的社交電商,貝店憑的是什麼?
「社交版」天貓
貝店又被稱為「社交版天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這取決於它的商業模式。
首先,貝店自己尋找上遊品牌及供應鏈,提供母嬰、食品、美妝、家居等全球好貨,這一點和天貓有幾分相似。
其次,它通過各種激勵機制,推動用戶在它的平台上開店,成為店主。它具體是怎麼激勵的呢?
a、消費者如果通過店主分享出去的鏈接購買了產品,那麼店主可以獲得16%的利潤作為傭金;
b、他人如果通過A店主的邀請碼加入貝店開店,那麼A店主可以獲得100元的獎勵,當然開店要交398塊的費用給平台;
c、後面累積到一定程度還有其他晉升機制,在此不囉嗦了。
一半天貓模式,一半社交打法,這就是貝店的精髓。
和天貓不同的是,貝店店主的唯一職責就是在朋友圈發產品,完成銷售環節,其餘的打包、發貨、售後等流程全部交給平台。
這就大大降低了開店門檻,通過這套打法,貝店吸收了大批量的店主,為銷售環節提供了保障。
縮短供應鏈,或許是貝店最大價值
貝店的真正價值在哪里?
在大眾電商模式中,產品從工廠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天貓和京東等平台,這就需要品牌方購買平台流量才能做到最大化營收。
如今,電商平台流量越來越貴已成為一座大山壓在各路開店方頭上。怎麼解決?
把社交平台上的朋友圈關係鏈利用起來,用更精準的朋友圈流量取代電商平台流量,社交電商由此應運而生。
所以我們看到,社交電商最大的價值就是縮短了供應鏈,商品從工廠到消費者手中不再經過付費電商平台,而是經過微信、QQ等朋友圈。
這就砍掉平台流量費,一部分作為激勵分發給社交電商的店主,另一部分用來降低商品價格。這兩個優勢天然成為了社交電商拉新的基石。
貝店創始人張良倫曾做過一次對比,貝店有99.8%以上的商品價格不高於天貓和京東,超過70%的商品的價格是低於天貓和京東,並且低於的比例均超過12%。這就是社交電商模式帶來的改變。
社交裂變,薅騰訊的羊毛
社交電商的另外一個本質其實是薅騰訊的羊毛。作為中國巨無霸的社交企業,騰訊掌握著流量的絕對控制權。手握金礦般的流量,騰訊一家顯然吃不下,它該怎麼做?
馬化騰說:賦能。
也就是說騰訊其實並不排斥電商們來它身上薅羊毛,只要錢到位了,京東、拼多多、雲集、貝店來者不拒。
靠著在微信上野蠻生長,2018年12月貝店活躍用戶同比增長高達1837%,冠絕各大電商平台。截止到2018年底,貝店會員用戶已達4485萬。
靠著裂變式的分享傳播,一天賣出800多萬噸紙巾,一天賣出140萬個柚子,一個月賣出1億斤農產品……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銷售奇跡在貝店不斷發生。
KOL帶貨新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一種森林式的社群模型漸漸成為主流——就像森林中的樹木,總有高矮粗細之分。
同理,在社群中,也有一批人越來越突出,他們能夠去籠絡整個的人群,他們的意見代表了整個社群的意見,他們就是社群里面的KOL。
基於此,淘寶張大奕、抖音李佳琪橫空出世。前者雙十一單槍匹馬力扛優衣庫,28分鐘銷售破億;後者一場直播賣出2000萬口紅。
貝店的KOL帶貨模式與這些現象級IP稍有不同,它走的是小IP大規模的模式。
貝店一位明星店主朱建兵曾說,在貝店,每一個店主都是「網紅」,通過分享裂變,你也能引爆社群。
通過店主帶貨,2018年貝店創造了超百億的成交規模。
業內預計,到2020年大陸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未來五年行業將有10倍以上拓展空間。
也就是說,在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光環之外,社交平台的流量紅利能推動中國電商市場再誕生一個巨頭。
這個巨頭是誰?目前拼多多一騎絕塵,雲集、貝店緊隨其後。它們能不能撼動中國電商的格局?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