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聲稱不會放棄手機業務的SONY,馬上就要拿出”實際行動”——今天在北京發布它的新手機Xperia 1。售價6299元,7月18日全網開售。結合配置,定價延續了SONY缺乏誠意的風格。
帶有”從頭再來”標籤的Xperia 系列面世後,SONY並沒有給予手機業務翻天覆地的決絕和支持,Xperia 1提振手機業務的作用恐怕也沒那麼大。SONY中國董事長高橋洋喊出了”不放棄手機業務”,不放棄手機業務的說法我們已經聽了很多年,但SONY系統各部門從上到下對手機業務的支持卻少得可憐,所以不放棄從來就不等於”SONY會大力投入手機業務”。
SONY大寶劍難承其重
在各家春季手機新品發布會都辦的差不多了的時候,SONY移動Xperia 1國行版終於在5月20日面世。這個時候才發布2019年的旗艦機,有一種”姍姍來遲”的感覺。
然而,即便是落後於市場這麼久,這部機器依然沒有什麼耀眼的亮點。從配置來看,驍龍855處理器消費者可能已經過了”新鮮勁兒”,不具備太大的吸引力;配備了1200萬廣角+1200萬長焦+1200萬超廣角的三攝組合,這是移動部門和相機部門合併後推出的第一款旗艦機,不知道會不會打破SONY內部爭利的傳統歷史;3300毫安時的電池容量在這個需要大電池的全面屏手機時代更是讓人用起來容易”捉襟見肘”。
當然它也不是沒有優點,比如支持IP68級防塵防水。不過前述的配置其實是頂級旗艦的”基本素質”,並不能讓人眼前一亮。
Xperia 1與目前其他市面手機最大的差異可能是用了21:9比例螢幕。SONY將這個比例定義為”CinemaWide”(電影寬屏),因為21:9是電影廣泛採用的畫面比例。搭配SONY的4K HDR OLED螢幕,或許”大寶劍”在影音娛樂的表現會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2017年同樣使用了4K螢幕的Xperia XZ2 Premium 最終5699的定價,而Xperia 1 價格再上台階到了6299,5月21日預售,而發貨日期是7月21日。
目前5000以上位段更優秀的手機一抓一大把,如華為P30 Pro和三星Galaxy S10,他們的”用戶市場教育”也做得很成熟,還有多少SONY忠粉會買單Xperia 1?
並且要到7月才發貨,而再過不了多久,別人可能都要發布驍龍865了,這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不放棄 也不上心
SONY手機在落敗後的這幾年,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高管出來表態”我們不會放棄手機業務”。但是事實證明,SONY對手機不放棄,也不上心。不然,SONY移動也不至於這麼多年一直沒有起色,相反是江河日下。 Xperia 1代表了SONY對手機的不上心一點都不冤枉它。
前幾天SONY發布了2018年的財報,顯示當年手機業務虧損9億美元,當然,手機成SONY唯一拖後腿的業務已經不是新鮮事,相比影像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家庭娛樂及音頻業務,SONY移動通訊業務表現實在乏善可陳。
2018年SONY手機部門全年營收2260億日元,同比下滑31%,手機出貨量只有650萬部,只占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的1%。在2017年SONY還預計2018年可以做到1 000萬部的出貨量,隨後目標減去100萬部,但是結果還是離目標差了近1/3。和2017財年的1350萬台相比算是腰斬,更只是5年前的1/6。
而且在2019年第一季度,SONY手機出貨量僅110萬台,基於此SONY將2019財年手機銷量預估為500萬台。500萬台是什麼概念呢,還不到華為單一機型P20銷量的一半。
手機銷量下滑,SONY想出的辦法依舊是”節流”而非”開源”。在3月底SONY關閉北京的手機工廠,將生產放到了成本低一倍的泰國。而這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在2020年4月時讓手機業務做到盈利。SONY的財報中指出,SONY手機銷量下滑,是其關閉北京工廠的主要原因,因為自身的銷量已經不需要那麼多工廠了。
雖然SONY已經關閉了在北京的工廠,不過SONY表示,並不會因此退出中國市場,其將繼續在中國市場銷售智慧型手機設備並進行相關行銷活動,並為中國顧客提供全面的服務支持。
雖然一次次強調手機業務的重要性,但是SONY做出的努力卻只是削減成本,也沒有實質性地對研發和行銷做出更大的投入,顯然稱不上上心。
重組會對手機業務帶來積極影響?
4月1日SONY宣布將三大業務重組為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也就是把盈利部門和虧損的手機部門扭作一團,這能改變SONY手機的命運嗎?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SONY中國董事長高橋洋稱SONY的盈利部門不會給SONY手機直接”輸血”,但會加強技術和人員交流,同時SONY娛樂業務將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
不會直接輸血,表示手機和其他業務可能依然是單獨核算,誰賺多少、虧多少依舊清清楚楚,而不是吃大鍋飯。而加強技術和人員交流,這可能是SONY一直以來的最大麻煩。
在1945年到1995年間,SONY從一家主營收音機修理和改造,附帶研發真空電壓表和電飯鍋的小公司,變成了世界消費電子行業巨頭,SONY股票在全球10多個國家的證交所都可以交易,喬布斯還曾表示,’希望蘋果成為下一個SONY。’
然而在1995年,掌舵人易手後,SONY開始走上了下坡路。那一年,信奉績效管理的出井伸之當上了社長,而他既非創業者,又不是搞技術出身的主管者,他只關心看得見的盈利數字。
他首次將業績評價指標帶進SONY,並且砍掉了海外不少分公司,設立專門的外部董事會監管業務。這種績效管理與此前盛前道夫”以企業為家族、以員工為家人”的日式管理風格相去甚遠,很難說誰的就一定科學,但是能明顯看見的是,出井伸之的唯績效論是後面SONY出現系列問題的直接原因之一。
2006年SONY筆記本鋰電池爆炸,有技術人員認為SONY績效導向,讓短期內難以見到效益的電池檢驗工作受到了輕視。
而SONY手機可能是公司唯績效論調下最大的犧牲品。
2001年SONY和愛立信成立SONY愛立信手機,2009年SONY愛立信躍居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不過隨後它迅速被蘋果和安卓機打敗了。
而大家最愛批評SONY手機的是,SONY本身在螢幕、相機、電池等手機的重要元器件上非常擅長,但是做出的手機卻沒有體現出應有的水準。而這一源頭就是SONY的績效導向,讓各部門之間呈現競爭狀態,而非通力協作,其他部門怕手機的某些部件比如相機做得足夠出色了,那相應部門的銷售肯定會受到影響。這種內部爭利的局面越來越嚴重。
SONY全球行銷高級經理亞當·馬什層直言不諱地指出:”盡管我們是一家企業,但內部有時仍然存在溝通障礙,Alpha 部門不想給移動部門某些東西,因為不想讓手機跟價值 3000 英鎊的相機有同樣的拍照體驗。”
除了相機,其他部門也不願意為手機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可以說SONY手機一直孤掌難鳴,難以得到公司內部政策的傾斜和照拂。哪怕是在平井一夫時代,SONY從虧損的泥沼里脫身,並在2015年扭虧為盈,但是手機業務卻是受到了收縮裁剪,並沒有得到像影視、音樂、遊戲和網路服務這些業務一樣得到重視,更遑論後起之秀SONY金融。
即便是當前,在三個部門重組後,高橋洋也直接了當地表示SONY其他盈利部門不會直接給手機業務”輸血”,甚至不會直接提供幫助。指出的”會加強技術和人員交流”沒有具體動作支撐,顯得蒼白無力。
SONY至上而下都一遍遍嘴巴上不厭其煩地強調不會放棄手機業務,但是身體卻很誠實地在繼續收縮成本降低開支,不捨得投入研發和行銷,不賺錢的SONY手機好像已經陷入了這樣的死循環。高橋洋又如何有底氣認為重組三大業務之後會加強手機復興的力度?
軟件生態落後 定價過高是SONY手機的敗筆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段子:如果你稍微有餘錢,幾乎可以把蘋果的產品線買完。但是想買齊SONY,幾乎不可能。已經走過大半個世紀的SONY,在硬件層面依然可圈可點,它擁有龐大的產業鏈,它是日本製造精良的代表。SONY的代表性硬件有電視、手機、Walkman,耳機、電腦、電池、相機……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電子設備。
但這是SONY的優勢,也是問題——產品過多,但容易不專注,這或許是其手機業務失敗的原因之一。
但是SONY手機在軟件層面的建設一直難以匹配硬件的優秀,它沒有像小米那樣建立比較好上手易用的MIUI系統,也沒有像華為那樣能軟硬件結合將手機拍照做到登峰造極的水平。SONY手機無法跟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節奏。說到SONY的軟件生態,絕大多數人更是無感。
聯想到SONY過往在與蘋果在隨身聽領域的交手,SONY失敗的症結也是無法將軟件生態和硬件生態結合起來發展,而蘋果能夠提供端到端、軟硬一體的極致服務,最終iPod輕鬆地就攫取了walkman的市場。
而SONY手機並非沒有自己的創新,但是這種創新帶著強烈的個人情緒表達在里面,而不太注重市場的反饋。這些年來,SONY手機並沒有做出迎合市場的產品,偏執地用自己認為對的設計,而其他廠商更願意隨著市場潮流變化順勢而為,SONY的產品當然也無法得到市場的認可。比如在2017年全面屏大熱時,SONY一心想的是防水和4K;大家都在比拼手機拍照時,SONY開始做21:9的手機螢幕。或許這些都能體現SONY的創新精神,但是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可能就是偽需求。僅靠一小批鐘愛SONY的粉絲,怎麼能支撐起龐大的市場呢?
有行業人士指出,如果SONY手機將定價調低一點,或許還能挽回一些用戶。就像三星在今年推出的S10系列,明顯就比前幾代更親民,市場反饋極好,三星讓人們感受到它重振中國市場的決心和誠意。但這對於SONY來講,幾乎是不可能的。高傲的SONY是不會輕易自降身價的,這會降低SONY的品牌價值。
手機業務本身已經不是SONY的核心業務,眼下智慧型手機市場爭鬥如此激烈,SONY也並沒有拿出實質性的動作去做最後的努力。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長期虧損的SONY手機可能是財報里最不討喜的那一塊,不知道股東們對它的忍耐能有多久?
寄希望於5G?日系手機創新乏力卻是老大難問題
“今天SONY破產了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SONY已經與破產、倒閉這樣的字眼形影相隨。而SONY手機更是其中最落魄的那一個。它在功能機時代征戰殺伐,但是消弭萎縮於智慧型手機時代。
當然,同一時期倒下的大廠多得是,比如歐美的諾基亞和摩托羅那,比如中國的聯想和中興。我們進一步把範圍縮小,光和SONY一樣的日系手機就有不少轟然倒塌的品牌,如LG和老夏普。這些手機紛紛在近兩年開始表示要回歸,它們都是寄希望在5G到來時能夠在新的電信革命里完成洗牌,並借機登上高位。再者,越來越多的企業都覆蓋了多種產品和業務,畢竟IoT的想像空間也很大,這個時候手機作為核心的入口是必不可少的。
不過,SONY對IoT的研發和投入與華為、小米等品牌相比還是太慢太保守了,截至目前不少手機品牌商都展出了自己的5G手機或者亮出了實質性的5G技術,但是SONY的5G研發還在實驗室里。
不光是SONY,看看其他的日系手機企業,對於5G大家都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業績。回想過去的3G和4G時代,幾乎也沒有一家日本廠商是走在時代前列的。他們不願意耗費大量的成本去為最新的通信技術做研發,他們願意等待技術成熟後直接”拿來用”。這種實用主義精神遏制了日系手機企業的創新。
平井一夫和SONY手機
在今年愚人節的時候,平井一夫將在2個月後卸任SONY董事長的消息刷屏,這個消息讓人過於震驚,以至於有人還懷疑是愚人節假消息。
而這對於SONY來說,絕對是不利的消息。彭博社直接在文章題目里稱平井一夫是科技巨頭SONY的”復興舵手”,而這種稱呼也一點都不誇張。
在1945年到1996年間,在井深大和盛田昭夫這對絕佳的搭檔經營下,SONY不斷發展壯大成電子消費品領域的龐然大物。但是隨後的十幾年間,SONY卻走上了下坡路。連續虧損了十幾年,平井一夫接管前,SONY年虧損額達30億英鎊。
彼時,SONY要破產的消息甚囂塵上,新浪微博上專門有人註冊了一個帳號ID名為”今天SONY破產了嗎”,並擁有7萬多的粉絲,還堅持更新微博:並沒有。可見當時SONY已經岌岌可危。
作為1984年就加入了SONY的老人,平井一夫在擔任總裁兼CEO前,就展示出了驚人的經營水準。2011年11月,時任消費電子產業部門一把手的平井一夫接管虧損7年的電視業務,通過下調目標等措施讓其在2013財年就做到了盈利。
隨後,2014年臨危受命的平井一夫更是將SONY拉出了泥淖,讓SONY沒有像夏普、東芝等日系企業一樣一蹶不振。
平井一夫上任後先賣掉了SONY的大樓,連百葉窗都拆下來以每塊3000日元價格作為帶有SONY情懷的產品賣掉。
隨後,在內部將業務重組,賣掉了曾出現電池爆炸的個人電腦業務VAIO,調整電視組織架構,收縮了手機業務,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影視、音樂、遊戲和網路服務等業務。這種深刻的變革也受到了層層阻力,不少高層表示不看好,不過平井一夫還是堅持了下去。
2015年,平井一夫推動SONY開始了新的3年中期經營計劃,將重視淨資產收益率成主要指標,彼時已經陷入危局的智慧型手機和電視並沒有得到過多的扶持,要求它們穩定盈利。SONY還激進地將電子業務剝離。
其實平井一夫做的這些工作無非就是”止血”,這對於扭轉公司虧損效果是顯著的,2017年SONY股價回升,該財年還獲得了SONY有史以來的最高營業利潤7349 億日元。
但是在這些利潤更多的是來自於SONY金融,而非2C的消費電子業務。SONY的圖像傳感器等依舊世界領先,但是都只對蘋果、三星、華為等大廠開放,SONY手機享受不到自家技術的紅利。竟對的強勢更是打壓了SONY手機的氣焰,市場只能不斷萎縮,品牌影響力迅速衰減。而SONY已經更像是一個2B的公司,它的消費者業務一蹶不振。
哪怕精明強幹如姨父,面對SONY這艘千瘡百孔的大船,也只能顧頭不顧尾,不能面面俱到的周全。SONY手機,也只能面對逐漸被邊緣化的命運。
SONY顯然已經不是最流行的手機品牌,只能成為部分人的情懷和信仰。如果SONY內部不對它用心,Xperia 1也只能是又一部象徵性的叫好不叫座的SONY手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