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1張

  大吃國的吃貨們,總在為其他國家的入侵生物操碎了心。

  除了丹麥生蠔,國外的許多入侵物種都讓中國吃貨直流口水、卻又望洋興嘆。

  如德國的大閘蟹、澳洲的野兔、美國的亞洲鯉魚、古巴的螃蟹、蘇格蘭的小龍蝦等…

  這一道道的美食,在外國卻成了災難,簡直是「暴殄天物」。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2張

橫行霸道的亞洲鯉魚

  於是,在各大社交媒體平台,只要一提及國外生物入侵的慘狀,底下評論區的畫風基本都是這樣的。

  「說吧,想吃到幾級保護」;「來中國,保證斷子絕孫」;

  有人更是吹噓,「吃」才是應對入侵物種的最有效辦法,信心爆棚。

  但入侵生物的事情,怎麼可能如此簡單粗暴。

  別說拯救全世界,中國14億吃貨可從未靠吃解決過任何一種國內的入侵物種。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3張

年年撈年年有的入侵生物水葫蘆

  首先,我們需要理清入侵物種外來物種的概念。

  其實,相當部分的外來物種,是對當地人們有益處的。

  例如常吃的番茄、馬鈴薯、胡蘿蔔等都曾是外來物種,現已完全被我們所用。

  正確地引種,能豐富生物多樣性,也極大豐富了大眾的物質生活。

  但外來物種,可不全是慈眉善目的。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4張

  入侵物種,是外來物種的一個子集。

  其本身含義包括兩個要素外來的有害的

  所謂外來入侵物種,是指生物由原來是生存地入侵另一個新環境,並對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

  隨著世界經濟貿易與,生物入侵已經是個極其嚴峻的全球性問題。

  而中國,則憑著745種入侵生物成了形勢最嚴峻的國家之一。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5張

  不過,大眾會產生「吃貨」能解決入侵生物的錯覺,也有其一定的由頭。

  因為小龍蝦,就曾被廣大網友評為史上「最失敗的入侵物種」。

  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鰲蝦(Procambarus clarkii),原產於北美洲。

  大約在1929年,小龍蝦經過日本這一跳板,最早在大陸南京附近等地登陸。

  在這之後,憑著繁殖快、適應能力強等特點,小龍蝦迅速占領各大淡水流域。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6張

  作為入侵生物,小龍蝦真的不是吃素的——雜食性的小龍蝦不但會取食水生植物,連底棲動物、小魚蝦、蝌蚪等都不放過。

  研究表明,小龍蝦對全球兩棲動物的減少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對人類而言,他們最討厭的特點便是「酷愛打洞」

  剛灌溉完的稻田,總是因龍蝦洞而需重新返工。

  若它們是在水庫、湖泊、堤壩上作業,那經濟損失可能會更大。

  另外,被入侵的水稻田,莊稼根系還會被龍蝦鉗剪斷,農民可謂苦不堪言。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7張

小龍蝦洞,深度一般為50~80cm

  但到了20世紀末,小龍蝦卻搖身一變,成了一道家喻戶曉的美食。

  中國人對小龍蝦的消費呈直線上升,小龍蝦稱霸夜市的場景我們每個人都深有體會的。

  昔日讓人聞風喪膽的小龍蝦,一下子被吃到需要人工養殖。

  要知道截至2017年,中國小龍蝦的養殖面積已突破1000萬畝,產量突破100萬噸,經濟總產值突破2600億元。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8張

  首先,我們需要承認的是,早期人類的捕撈確實限制了小龍蝦的數量及其進一步擴張的勢力。

  隨著小龍蝦的美食地位不斷地攀升,野外的小龍蝦確實被吃貨遏制住了。

  但也不要因小龍蝦的美食屬性,就忽略了其災難性質。

  更不要覺得自己每噸宵夜必點一份麻辣小龍蝦,就是在為消滅入侵生物做貢獻。

  畢竟,現在我們能夠吃到的小龍蝦絕大多數都是養殖的,極少有直接到野外采集的。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9張

人工養殖的小龍蝦,體型基本一樣大

  小龍蝦作為一件成熟的商品,講求的必然是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只有人工規模化的養殖方式,才能獲得品相更好、個頭整齊、更安全、售價更高的食用小龍蝦。

  所以說,現在多吃一份小龍蝦,頂多能為小龍蝦養殖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到這一階段,靠吃並不能解決生物入侵的問題。

  與之相反,人工養殖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疏漏與管理不當。

  一旦造成逃逸事件,生命力旺盛的小龍蝦將再次獲得擴散的機會。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10張

  而在一些情況下,吃貨甚至還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雲南省元陽縣的小龍蝦慘案了。

  2012年,元陽縣的3萬畝哈尼梯田被小龍蝦入侵。

  除了與魚類、泥鰍等爭奪生存空間,小龍蝦還會啃食水稻作物,嚴重影響後期的糧食產量。

  此外,愛打洞的小龍蝦還把梯田蛀空,深達1米的洞此起彼伏難以填補。

  這讓田里的水流失嚴重,甚至還引起了不少垮塌事件。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11張

元陽哈尼梯田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的「人蝦大戰」中元陽縣就清理了370萬只小龍蝦,費用達100萬。

  但治理效果並不容樂觀,能減少小龍蝦的數量但卻永遠無法根除。

  到2013年,政府則再次投入110萬來消滅小龍蝦。

  民間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只要在田里發現小龍蝦,那麼以後就只能加入養蝦大業了」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12張

  除了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小龍蝦還直接影響了哈尼梯田的申遺進程(所幸,2013年雲南哈尼梯田申遺成功了)。

  而當調查小龍蝦來源時,農業局才發現,原來是外地打工的村民覺得小龍蝦好吃才把小龍蝦帶回田里放養。

  於是,小龍蝦才有機會在元陽縣迅速擴散,入侵各大梯田。

  所以這鍋,到最後還需要吃貨來背。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13張

  當然,有小龍蝦文化在,捕撈野生小龍蝦的也大有人在。

  但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還是不建議食用野生小龍蝦的。

  即便小龍蝦「喜愛污水靠吃垃圾為生」是謠言。

  但我們普通人還是難以確保撈蝦點的水質問題,更無法保證其有沒有重金屬超標等問題。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14張

戶外釣蝦

  根據中國外來入侵名單統計,大陸外來入侵生物已有754種。

  大陸還是遭受外來物種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200億人民幣

  但這其中多少是能吃的,或者中國人願意吃的真的屈指可數。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15張

外來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

  首先,外來入侵微生物就大約占了5分之1,吃貨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其次,入侵生物名單中,植物是最多的,這同樣難以下咽。

  如水葫蘆、加拿大一枝黃花、豚草、互花米草、飛機草等,誰愛吃算我輸。

  更讓人絕望的是,外來入侵動物中也絕大多數是昆蟲。美國白蛾、紅火蟻、松樹線蟲、稻水象甲等,食用價值幾乎等於零。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16張

可致水稻絕收的稻水象甲

  而且,別說是靠吃解決問題了。

  其實不少入侵物種有機會在中國橫行霸道,還得怪引入者高估了中國吃貨們的戰鬥力。

  比如,現下泛濫成災的福壽螺,曾經就是一種被寄予厚望的引進物種。

  它以高蛋白著稱,早在1980年,台灣就從阿根廷帶回了一個福壽螺卵孵化,並推廣養殖。

  要知道那時候,一只母螺叫價就到800元。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17張

正在產卵的福壽螺

  之後1981年,福壽螺便被作為特種經濟動物引入廣東,並掀起了一陣福壽螺養殖熱。

  當時,大家都認為個頭更大、更易養活的福壽螺能完全取代田螺,成為食用第一螺

  但中國的吃貨對福壽螺並不買帳。

  因為口感不佳、肉質松散等原因,它們很快被大量遺棄。

  於是福壽螺便迅速從農田擴散到各大濕地,成了一場生態災難。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18張

爬滿岸的福壽螺卵

  到了2003年,福壽螺就被列入了入侵生物的黑名單。

  只要一片田里,曾經有福壽螺登陸過,那麼以後就不用指望它們能絕跡了。

  為保護田地,廣大農民每年都會發起一場「人螺大戰」。

  再加上「吃福壽螺惹上寄生蟲病」、「無良商家以福壽螺充田螺」等新聞的此起彼伏,人類對福壽螺的接受程度就更低了。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19張

當年火極一時的福壽螺寄生蟲事件的帖子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關於「吃的」我們有太多的選擇。

  而某種引進食物只要走錯一步,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被嘴刁的人類翻牌了。

  和福壽螺有著類似命運的入侵物種,還有羅非魚牛蛙以及非洲大蝸牛等。

  它們都是非常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但種種偏見下在中國的銷路不佳。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20張

  提起牛蛙,「幹鍋牛蛙」「水煮牛蛙」「跳跳蛙」等各種美食印象就會浮現。

  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大眾對牛蛙的接受度還是到近幾年來才開始提升的。

  美國牛蛙,早在1959年就從古巴引入大陸,並於八九十年代開始大範圍推廣養殖。

  然而,因為肉質比不上中國原生蛙類,老餮們對它們的評價並不高。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21張

  於是,養殖牛蛙便和福壽螺走上類似的入侵路線。

  大量養殖牛蛙被遺棄,但它們野外生存能力卻異常驚人,一場生物入侵災難在所難免。

  牛蛙體型大、食性廣,幾乎可以吞食任何比它小的生物。

  無脊椎動物、小型哺乳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蝦、鳥、魚甚至蝙蝠都是他的盤中餐。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22張

市場上的食用牛蛙

  除了與本土兩棲類競爭,牛蛙還會捕食本土兩棲類,導致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嚴重受損。

  而它的食譜廣是廣,但卻幾乎不會捕食農業害蟲(有更大塊的肉,何必貪圖蠅頭小利)。

  此外,隨著牛蛙的迅速擴散,它們身上攜帶的蛙壺菌(Batrachochytrium)也順勢感染中國本土蛙類。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23張

寄生在蛙皮膚上的蛙壺菌

  正是因為中國原生蛙類的日漸凋敝以及不好養,美國牛蛙才正式上位成為食用第一蛙。

  要知道,胡亂放生牛蛙現在還是要罰款的。

  根據《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在區縣級濕地內放生牛蛙,可面臨5000至50萬元的罰款。

  牛蛙,倒還有機會成為繼小龍蝦之後的夜市第二大入侵生物美食,但羅非魚就完全不行了。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24張

  從引入以來,羅非魚就一直被嫌棄。現在這類魚,已經完全廉價劃上等號了。

  就算是校園內10塊錢一頓的飯菜,如果里面有羅非魚都要小小地遭嫌棄一下,別說登什麼大雅之堂了。

  好了,以上介紹幾種雖然不太受歡迎但尚算能入口。

  但想讓中國人為非洲大蝸牛張開嘴巴,那可真比登天還難。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非洲大蝸牛當初也是曾以食材的方式引進的,但你想吃嗎?

靠中國吃貨,解決不了生物進侵 科技 第25張

  舉了這麼多例子,其實想要表達的是意思很簡單。

  生物入侵是個極其複雜的問題,真不是靠吃就能解決的

  如果下次有人信誓旦旦要出征外國吃滅入侵生物,請把這篇文章發給他,感激不盡。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