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多閃「求生」,騰訊背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3月19日下午,多閃向用戶發送彈窗消息稱:「根據騰訊公司強烈要求,您在微信、QQ上的帳戶信息,包括頭像、昵稱的權益屬於騰訊公司,如果您多閃的頭像昵稱與微信、QQ一致,需要修改在多閃或微信、QQ上的頭像昵稱。如果昵稱是真名,我們覺得可以保留」。

一時間,多閃以用戶為名,將怒火轉移到騰訊身上。但就在這條彈窗發出的第二天,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隨即公布裁定結果,立刻停止在多閃中使用來源於微信/QQ開放平台的用戶頭像、昵稱。

簡單來看,事情原委其實就是騰訊把登陸授權給了抖音,而不是多閃,可抖音卻私自把這個使用權提供給多閃,這是在騰訊未允許的情況下,故而騰訊申請對多閃的行為禁令。但是,為什麼這看似簡單的事情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呢?

到底是誰扛起了用戶權益的大旗?

在了解這件事情之前,我們首先拋開其背後的商業競爭,從法律角度分析騰訊、抖音以及多閃作為三個商業主體之間的糾紛。

1月15日,字節跳動發布視頻社交產品「多閃」。多閃被定義為一款好友短視頻社交軟件,用戶可以直接通過抖音登陸,添加抖音好友,也就是說雙方的帳號進行了打通,而在抖音中,很多用戶又習慣以微信授權的方式登錄和使用抖音,這部分用戶在抖音的默許下,用微信帳號又登陸了多閃。

但是,騰訊的微信授權登陸僅僅是針對抖音,而非多閃,換句話說,多閃並未從微信方面獲得相關登錄授權。在這里要強調的是,抖音和多閃代表兩個商業主體,抖音系由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經營,多閃系由北京拍拍看看科技有限公司經營。

我們可以簡化一下,就是A授權給了B,而沒有授權給C,B不能因為和C是一家人,就間接授權給C。就像雙方借東西,我借給你不代表你能不經我允許就擅自借給第三方。

其實類似的事件也發生在互聯網公司中。2016年脈脈上線之初因與微博合作,用戶可以通過微博帳號和個人手機號註冊登錄脈脈,但後來發現,脈脈用戶的一度人脈中,大量非脈脈用戶直接顯示有新浪微博用戶頭像、名稱、職業等信息。這是因為用戶註冊脈脈帳號時上傳自己的手機通訊錄聯繫人,從而非法獲取了該聯繫人與新浪微博中相關用戶的對應關係。

這都屬於未經商業主體的同意,擅自獲取用戶數據。不過這次彈窗事件之所以招致非議,在於抖音「巧妙」地把用戶當做擋箭牌,將一次正當維權變為了商業競爭下的利益犧牲。

簡而言之,騰訊訴訟並申請的是行為禁令,是禁止該公司的非法抓取用戶數據,而非針對用戶個人的禁令,可從多閃的彈窗內容看,抖音明顯是把對著自己的槍口,悄悄轉向了用戶,且故作姿態地告訴用戶,這「黑槍」是騰訊放的。

從騰訊的角度而言,騰訊的謹慎並非沒有緣由,如果微信帳號經常被第三方以間接授權的方式利用,進而導向一些違規平台,而騰訊置之不理,屆時用戶可能又會埋怨騰訊不負責任了。

碰瓷行銷、擅用數據,多閃置之死地而後生?

從面世至今,多閃經歷多番起伏,如果沒有這次彈窗事件,它的存在感只會越發薄弱。

春節期間,今日頭條、抖音的聯動以及真金白銀的投入,讓多閃熱鬧了一番。QuestMobile數據顯示,從1月27日至2月4日除夕,多閃在iOS端的日下載量穩定在46萬以上,除夕當天,多閃全平台DAU甚至超過1000萬。但2月5日開始,數據急劇下滑,iOS端日下載量維持在10萬以內,免費榜排名也下滑到83名。

張一鳴在字節跳動7周年慶典上首次談及對多閃的預期,只說了一句:沒有預期,只有「不斷想、不斷試,想辦法突破」的憧憬,其中意味早沒有當初的信誓旦旦。

多閃的大起大落,很大程度上在於數次行銷推動的關注高潮,並沒有在產品體驗中留住用戶。個推大數據發布的報告顯示,多閃發布後次日留存率為34.34%,7日留存降到了16.34%,顯然,新奇的視頻社交沒能留住太多用戶。所以,在此後的這兩個月內,多閃不得不借助行銷博取關注。

我們看到,多閃的市場關注也正好和行銷力度呈現正相關。

原創 多閃「求生」,騰訊背鍋 科技 第1張

1月15日,多閃發布會當天,調侃微信張小龍引發的熱度,讓多閃的百度指數和微信指數飆到了最高。隨後從高峰突然跌入低谷,直到3月12日,這兩項數據又開始有了微微上漲的苗頭,而當天恰好出現了今日頭條指責騰訊的應用寶下架多閃APP一事。

如今,彈窗事件一出,外界難免認為頭條系有「碰瓷」行銷的嫌疑,更何況,這場「碰瓷」的受益顯而易見。這場商業糾紛被放大為強弱競爭,隨著事件的影響力擴大,多閃所獲得關注也大為拉升。更關鍵的是,抖音把用戶拉進來,在用戶面前塑造了弱者的形象,更有利於獲取用戶好感進而吸引用戶註冊。

但是,頭條系的這次行銷手段固然高明,可終歸有些鋌而走險,它不惜自曝己方擅用用戶數據的違規行為,來提升多閃的存在感,這反而側面證實了多閃當前的困窘。在下載量方面,有數據顯示30日以來在百度平台上,每日的下載量只有4600多次,在360手機助手上的日均下載量為2800多次。

目前的多閃,幾乎沒有能力打破微信牢固的熟人關係鏈,與其把精力放在行銷上,還不如盡力改善產品體驗,進而培養用戶習慣。

用戶數據背後的企業責任

騰訊和頭條系的糾紛離不開雙方的商業競爭,但用戶數據本不該成為任何一方的武器,在互聯網公司借助用戶數據構建起競爭優勢的同時,也意味著要對所掌握的數據負有責任。

從這個角度出發,騰訊的做法無可厚非,它所做的是出於對用戶數據這個整體進行保護,而不針對用戶個人。而且作為用戶一方,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這次事件所牽扯的是支付寶帳戶數據,抖音倘若在未經支付寶允許的情況下,把登陸的授權間接轉給多閃甚至其它第三方,必然會引起用戶的反感,因為支付寶帳號關係到資產安全。

用戶對眾多帳號的重要程度有區分,但在公司面前,用戶數據的安全對每家公司都是同樣重要。

彈窗事件看似是一個商業糾紛,本質上卻關乎著數據安全的發展走向,隨著用戶數據泄露、濫用的亂象越來越嚴重,公司作為責任主體越謹慎越好。

原創 多閃「求生」,騰訊背鍋 科技 第2張

前段時間,有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從2018年暗網數據交易的情況(抽樣數據)來看,帳號/郵箱類數據、個人信息、網購/物流數據位列前三,分別為19.78%、12.19%、9.69%,成為作惡團夥最為歡迎的「商品」。

由此可見,用戶平時登陸平台的帳號存在很大風險,而且隨著數據開放和共享漸成趨勢,實則也加大了對數據安全保護的難度,因為要提防更多的公司對數據進行違規抓取。

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個性化推薦逐漸成為互聯網平台的利器之後,技術對數據的利用也達到一個極高的水平,這導致公司對用戶數據的需求更為迫切,甚至為此觸及法律的底線,脈脈與微博、騰訊與抖音都是例子。

而且在用戶一端,有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用戶並不希望以隱私為代價的個性化服務。故而,互聯網公司對用戶數據的利用和保護,在未來將抱有更大的責任。

騰訊和抖音的糾紛,隨著裁定結果的出爐,很快便會塵埃落定,但毋庸置疑的是,雙方的商業對峙只會更加複雜。不過,對於夾雜在競爭中的用戶及其數據,這個案例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判定數據糾紛時,所要優先考慮的應該是保護責任,其次才是商業競爭。

歪道道,獨立撰稿人,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wddtalk)。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