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人類預想的未來世界中,機器人的參與成為社會秩序的重要環節。
在眾多科幻電影中可以窺見人們對未來的期許與憂慮,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就將這種隱憂在《人工智能》中以最溫情的方式呈現出來。
各類機器發明的初衷都在於彌補人類行為能力的先天局限,對人類身體器官功能的借鑒成為科學家們最初的靈感來源。
而計算機的發明才最終開啟了對更為複雜的大腦思維模式的效法。上世紀50年代,麥卡塞等人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研發像人腦一樣能夠思考的機器人獲得了大批科學家的擁躉。
人工智能是什麼,無非是軀殼與智慧層面達到超人水平。人有體力上限,但是機器人只要零件未受損就可以不眠不休,機器人的智慧並不是邏輯與運算上的優勢,與人對弈的機器人早已不能滿足科學家的創造訴求。
機器人在超人之前,首先要像人,如人類一樣擁有自主意識,成為獨立的智慧體。
人工智能的終點就是,機器人可以自我生發人類的情感,而這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底線。如果機器人也懂得愛,那麼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會被重新定義嗎?
亨利與莫妮卡唯一的兒子馬丁徘徊在生死邊緣,睡在冰凍艙中等待最新醫療手段的拯救,但是漫長而毫無頭緒的等候也讓莫妮卡陷入無盡的悲痛中。此時科技的發展不再是任何瘋狂猜想的桎梏,霍比教授的實驗成功了,亨利一家有幸成為第一個認養機器小孩的家庭。
大衛對莫妮卡的愛燒錄在它的硬體上,一旦啟動便無法重新販售,這種愛恒久而真摯,但是莫妮卡的存在卻是有期限的,永生花與蝴蝶的生命注定是不對等的,這成為大衛獲得新生後的第一件煩心事。但是很快其他的煩惱也接踵而至,家里真正的小主人馬丁奇跡般康復歸來。
對大衛來講,它和馬丁都是莫妮卡的小孩,機器小孩與真人小孩的差異並不是能不能吃飯與睡眠,它在乎的是馬丁作為真人小孩可以獲得莫妮卡更多的愛。變成真正的小孩回到莫妮卡身邊成為大衛餘生唯一的信念,而它早已在童話中找到答案。
上世紀70年代庫布里克就萌生了拍攝機器人版《木偶奇遇記》的想法,但當時的特效技術還不足以支撐他的構想,於是拍攝就擱置下來。直至他去世後,斯皮爾伯格才最終完成了他的遺願。
作為一部庫布里克式的斯皮爾伯格電影,就算是曠世的孤獨也會被一泯童心所稀釋,在絕望中透出星星點點的溫情。
《人工智能》並沒有赤裸裸地展現世界的殘酷,揣度人心的冷漠,而是通過小孩子懵懂的視角去小心翼翼地觀察。
在影片中利用神經元排序科技製造的人工智能電路板已經過時,AlphaGo是較早的人工神經網路的實踐者,類似人腦神經元的節點相互連接,從而編織出龐大的網路體系。算法還會不斷自我學習,最終「身經百戰」的AlphaGo在人機對弈中屢屢獲勝。
從若干經驗中尋找最優解已經不能滿足科學家的創造訴求,一項更為大膽的嘗試正在挑戰人類的道德底線。
人腦神經系統中神經元激發的脈沖序列是各種認知活動的生理基礎,對這一機制的模擬能夠讓機器人獲得心智與情感,這成為霍比教授研究的新方向。
人類的每一個個體都是 獨一無二的存在,這是因為獨立的意識讓他們可以自由選擇,產生出無數的可能。
對於大衛們來說,金屬光纖的軀殼縱然可以復制,但是它們卻有著與血肉之軀一樣獨屬的內心世界。人類通過製造機器人來證明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機器人卻無時無刻不在證明自己的存在。
兩千年後,人類的血肉之軀已經滅絕,更新版本的機器人占據地球空間,它們羨慕人類的靈魂,認為人類是生存意義的關鍵。如兩千年前人類研究人工智能一樣,它們開始探尋復制人類的方法。
唯一見證過真人的大衛是人類最寶貴的記憶,它又一次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先進的人工智能利用莫妮卡的基因,為大衛創造出了此生最完美的一天——莫妮卡愛她的一天。
兩千年的祈禱最終做到,雖然只有短短一天,稍縱即逝,卻已是願望做到。在無望的等待之後,還是會有一線生機。
人工智能的終極意義,歸根結底還是探討人類自身的生存意義。機器人如何像人類一樣存在,它在尋找他的過程中其實就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