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什麼會是大陸科技的下一個爆發增長點呢?最最近經新聞就給出了他們的觀點,很有意思,今天就跟您聊聊這個話題。
可能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作者認為農業領域會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個新的爆發點。作者注意到近年來,在中國農業領域出現了眾多尖端技術的應用,比如大型無人機高效播撒農藥,阿里巴巴用臉部識別技術提高養豬的效率,華為用傳感器來監測改善鹽鹼地的土壤等等這些應用。
無人機、臉部識別這些高科技新技術在人們的認知中跟修理地球的農業好像都不沾邊,但是這些企業卻的確把新技術運用到了日常的農業種植和養殖中。
比如這家叫做極飛科技的無人機公司已經跟全國1200家的農機店合作,用農機店的網點優勢來推廣無人機在播灑農藥中的應用,現在已經有超過120萬的農民跟這家公司簽約。
之所以能推廣的這麼快,是因為農民最講實際,那些看起來很炫但是實際用處不大的科技花架子在農村根本推不下去。而這家企業的無人機農藥的播撒效率相當高,在播撒農藥的同時,還可以精準的拍攝周圍的農作物。
拍攝耕地的狀況,通過捕捉到的大數據用人工智能技術再來分析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根據這些信息向農民提供農藥的使用和收獲時間的建議,最大程度上降低農民的農藥使用成本,提高農業產量。
比如阿里巴巴和京東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豬的身上,根據豬的臉色來決定是否餵食是否限制活動,用運動量的調整來提高養豬的效率,根據京東發布的研究報告,新技術可以把養豬的飼料費用降低30%到50%。
其實農業稱為中國科技爆發的新增長點並不奇怪,因為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在各行各業的變化都日新月異的同時,農業卻是大陸變化最慢,也是發展最慢的一個行業。
每個行業的生產效率都在大幅度提高,只有農業的生產效率跟不上其它行業的發展速度。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的糧食自給率越來越低,比如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我們的飼料用大豆的自給率超過九成,但現在已經降到了一成,我們現在不得不依賴進口美國,進口巴西的大豆來滿足國內的需要。
作為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人口大國,糧食的安全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說農業是中國的戰略產業一點都不為過,科技的進步,如果不能應用到農業領域,我們的農業發展就無法跟上國家復興的步伐,反過來,龐大的農業對於科技產業來說同樣是一塊有待開發的巨大市場,機遇無限。
所以,在這一點上我非常同意日本作者的判斷,農業一定會成為中國科技產業的下一個爆發點。例如,在上世紀90年代前半期,作為飼料非常重要的大豆的自給率超過9成,但目前降至約1成。中國處於不得不依賴美國和巴西進口大豆的局面,食品安全保障上的風險正在提高。
近年來迅速城市化帶來的影響也是農業改革必要性提高的背景。在中國,第一產業的從業者目前約為2.1億人,與1991年頂峰時相比幾乎減少一半,農業的從業者出現銳減。